諸仙是這樣劃分等級的,上仙只能算「三品」

前段時間《三生三世》大火,在這部作品裡可以明顯的看出神仙是分等級的,東華帝君輩分最高,然後還有夜華、玉帝等又是一個神仙品級,白淺等人是上仙,九尾狐等是為小仙,或者是妖……那麼神仙是如何分品級高下的呢?

諸仙是這樣劃分等級的,上仙只能算“三品”

其實神仙和歷史上上的朝堂相似,一品二品各不相同,而且不同朝代,不同區域對於品級的劃分稱呼又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看看幾種比較常見的仙級。

第一種分類,古人覺得也是與《三生三世》分類職稱最相近的一種,就是《太上太真科》中記載的。

《玉皇譜錄》有百八道君,群仙隨業以補其職。三善道者,聖、真、仙也。上品曰聖,中品曰真,下品曰仙。三清之間,各有正位。聖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

小乘仙有九品:一者上仙,二者高仙,三者大仙,四者神仙,五者玄仙,六者真仙,七者天仙,八者靈仙,九者至仙也。

中乘真有九品:一者上真,二者高真,三者大真,四者神真,五者玄真,六者仙真,七者天真,八者靈真,九者至真也。

大乘聖有九品:一者上聖,二者高聖,三者大聖,四者神聖,五者玄聖,六者真聖,七者仙聖,八者靈聖,九者至聖也。

很多人可能對於玉清、上清、太清不是很清楚他們的區別,大家只要記住一個順序就行,玉清是最高層級的存在,其次是上清,然後是太清,關於三清有機會我會做詳細分享。知道這個順序排序之後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天外有天、仙外有仙”,居最頂端的是玉清,是為聖,其次是上清為真,太清仙在三清中是最底層一級。這一層級又分了九個層級。《三生三世》中白淺叫做上仙,是仙位最高。其實按照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來看,東華帝君應該不屬於仙,他是位於玉清,屬於“聖”這個層級的。

諸仙是這樣劃分等級的,上仙只能算“三品”

第二種分類,也是一種比較普遍分類,就是大道士葛洪的《抱朴子內篇.論仙》的分類。

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

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

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

前兩者比較容易理解,大家自己意會吧。其實與我們比較相近的就是尸解仙,傳說中有黃帝去世下葬之後成仙、顏真卿故去三十年後飛昇成仙等等傳聞諸多,其實我們傳說中的那一種人死後一段時間再開棺只留衣物、劍、杖等物件,而肉身不知所蹤的故事,都會傳言成棺中人已飛昇成仙,這就是尸解仙。

第三種關於神仙的分類,個人感覺這是最廣泛、最詳細的一種分類,就是始於五代的內丹術經典之作《鍾呂傳道集》,又叫做《真仙傳道集》,作者是施肩吾。

書中以以鍾離權與呂岩的問答方式從比較全面的方面闡述了內丹一派的精華和核心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尤其是氣功愛好者或者是練習者可以讀一下鍾呂派的作品,一定受益匪淺。當然在這裡我們只說仙位分類,其他雜且不論。

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

鬼仙不離於鬼,

人仙不離於人,

地仙不離於地,

神仙不離於神,

天仙不離於天。

簡單解釋一下,鬼仙,並非是鬼修成仙,指的是並沒有參悟大道,只求速度成仙,其實“以其一志陰靈不散”,簡言之就是修仙路上走火入魔的人,其實這類不能稱之為仙,是為鬼也。鬼仙是五仙最下品。

人仙,“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這就是稱之為人仙,這是仙品倒數第二個等級,這類修仙者“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其實這類比較多,比如說習武者算是其中一種,當然還有諸多方式的修仙,比如辟穀、丹書、採陰補陽……等等。這一類雖然不能呼風喚雨,但是求個安康少病還是比較簡單的,當然,也有不合天道倫理的連基本的長壽也不能修煉得道。

地仙,這個就比較厲害了,這類仙其實已經小有所成,可求長生不老,是為陸地神仙了,但是這一類修仙者不得飛昇,只能永存天地之間。

神仙,很明顯,到了這裡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生活在雲端上的神仙,這一等級的仙品才是真正的仙,已經脫離俗世凡塵,“謝絕塵俗以返三山”。

天仙,這個我就直接用原文中的話來解釋了,天仙就是“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可見天仙是要有大德行,功德無量才能真正回至三清。

以上便是分享的三類仙家等級分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討。

再次,謝謝閱讀關注!

諸仙是這樣劃分等級的,上仙只能算“三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