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濁臭「假語村言」,深惡痛絕寶釵心勸

仕途濁臭“假語村言”,深惡痛絕寶釵心勸


首先,《紅樓夢》不是宮鬥戲或歷史劇,但是,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卻由背後的仕途官場的變化而決定的!

其次,寶玉對釵黛二人的取捨,其根本就是在這“仕途經濟”上!“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了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得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就走了……”“林妹妹說過這混賬話不曾,若她說過,我也早和她生份了?”

可見,寶玉對這“仕途經濟”是深惡痛絕的,絕沒有一絲通融的餘地!‖
仕途濁臭“假語村言”,深惡痛絕寶釵心勸

那麼寶玉心裡的仕途經濟,和世人眼裡的,有什麼不同呢?只看寶玉跟襲人“論死”時所說的吧!

世人大概都如襲人一般想:“忠臣良將,他們是不得已才死”,但在寶玉眼裡卻不然!“……那些個鬚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後名節,竟何如不死的好!……”

武將為了仕途升遷,熱衷戰爭,卻絲毫不顧國家因戰爭導致的生靈塗炭!為了在仕途上進一步,寧可拼上性命!“必定有刀兵他方戰,猛拼一死,他只顧圖汗馬之名,將來棄國於何地”

文臣為了仕途升遷,對朝廷吹毛求疵,拼死一諫,卻陷君主於不義!“他念兩句書汙在心裡,若朝廷稍有疵瑕,他就胡啖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湧,即時拼死,將來棄君於何地……”!

這是寶玉眼裡心裡的“文臣武將”,一語以概之,就是為了仕途升遷,沽名釣譽,不擇手段!(這手段包括拼上性命)寶玉為當時這些“讀書上進”的人取了個名字_祿蠹:啃食俸祿的蛀蟲!

至於官場的黑暗,想來曹公是不敢讓寶玉明著說的,所以才有了個“賈雨村”吧!他的出現,我想作用之一:或許就是為了補充解釋寶玉眼裡的“仕途經濟”!‖

仕途濁臭“假語村言”,深惡痛絕寶釵心勸

賈雨村,也是官家之後,“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於末世……根基已盡……”,他的夙願,就是“求取功名”,進而“再整基業”!此時的他,自認為滿身的才華堪比玉釵,他自信可以賣個好價錢!“玉在犢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正是寶玉口中的“祿蠹”啊!但在世人眼裡,此時的他,才華出眾,正氣滿滿,正是封建家長都喜歡的“有為青年”!又不卑不亢,自有一番文人的卓越見識和不凡的風骨,所以很快便得了甄士隱的賞識和資助!進京後春風得意,一舉便“入了進士”!從此走上仕途!

中舉後,“剛升了本府知府”,便沾染了第一縷“濁臭”!——“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不到一年便被革職!但奇怪的是:革職的原因卻不是這“貪酷之弊”,而是“生性狡猾,擅纂禮儀……”為何如此,我想無非就一個原因:這“貪酷之弊”是官場上的普遍現象,是被官場所默認的!這是賈雨村的“濁臭”,也是整個官場都避不開的“濁臭”吧!

之後,賈雨村便先後去甄府和林府作西席!有段時間,我曾頗為疑惑:甄家跟林家都是官家,不可能查不出賈雨村是獲罪革職的,為何還要聘作西席?不怕教壞自家孩子嗎?現在想想,這應該是官場的又一縷“濁臭”吧!甄家林家都是浸潤官場多年的,對官場的“潛規則”應該是瞭然於心的,大概一眼便看出賈雨村是被同仁排擠出局的!確定了賈雨村本身並無大過,這才放心聘用的吧!此時的賈雨村在世人眼裡,也還是高風亮節的讀書人吧!聽林如海的話便可知了“……否則不但有汙尊兄之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

仕途濁臭“假語村言”,深惡痛絕寶釵心勸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一回,是賈雨村仕途中最大的轉折點了吧!薛蟠打死人的案件是一目瞭然的!所以“雨村大怒‘豈有這樣放屁的事……’”。卻因為“一個門子使眼色兒”,便住了手!跟上次做官時的“恃才侮上”,可謂天差地別了!

之後,便得了那“護官符”,糊里糊塗結了此案!此時,賈雨村做官的初衷“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抬頭看”,做官的職責“事關人命……正當殫精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而廢法……”,為了仕途高升,已經完全拋下了!

然後,藉機討好賈政,並巴結上王子騰,“急忙做書信二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一個“急忙”,寫出了這賈雨村,文人的風骨,已成烏有!

再有香菱,知道了她乃恩人之女,他又正在受託尋訪!“……且不要議論她,只目前這官司……”可見其內心裡,是一絲波動猶豫不忍都不曾有啊,這話一出,良知盡失矣!每次看到這兒,都恨不得化身成那封氏,一把把撓花了他的臉才好!

再有那門子,“又恐他對人說出當日貧賤時的事來……到底尋了個不是,遠遠的充發了他才罷……”,當日不卑不亢,坦然自若的君子情操,蕩然無存矣!

到此為止,為了仕途,賈雨村已是“濁臭逼人”了!

但是,這仕途的“改造”還是沒完:“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多少事”曹公不能盡述,只寫了一個“石呆子”!“雨村那沒天理的,便設了個法子,訛他拖欠了官銀,……把這扇子抄了來,作了官價送過來,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此時的賈雨村,已經為了仕途,徹底的泯滅了人性!那葫蘆僧幸好是十年前與之相遇,若遇在此時,只怕小命難保了!昔日的“清高讀書人”賈雨村,如今連浪蕩公子賈璉都遠遠不如了,“為這點子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也不算什麼能為”!借賈璉的唾棄,寫盡了世人之唾棄也!‖


仕途濁臭“假語村言”,深惡痛絕寶釵心勸

這樣的仕途,曹公自然讓寶玉深惡痛絕!“除四書外,竟將別的書焚了”!但他身為候門公子,仕途卻是避無可避的!周圍的祖輩父輩同輩,幾乎全是走仕途或要走仕途的吧!避來避去,他便避進了“內緯”這個桃花源,那些青春女孩們,沒有太多的機會接觸外邊世界,都是“清淨潔白”的!從小姐到丫鬟,多是隨著本性,單純的生長起來的!於是,寶玉便喜出望外的混了進來!

“女兒是水做的,男兒是泥做的,我一見女兒便覺得清爽,一見男人就覺得濁臭逼人”!這是我們素日所說的“男兒女兒”嗎?不是啊!這是賈雨村之類的仕途官員,和未曾被仕途沾染的清白人啊!君不見秦鍾柳湘蓮之類,寶玉與之相交甚歡啊!但除了那極少數的幾個同類,寶玉周圍剩下的男人,都被外邊世界所汙染了!所以便用“女兒”,來代指“未被仕途濁臭汙染的清淨潔白”的這類人了!‖

仕途濁臭“假語村言”,深惡痛絕寶釵心勸


突然有一天,“品格端方,隨分從時,博學多才,人多謂黛玉所不及”的寶姐姐,竟然勸他“會會這為官做宰的人們,學學仕途經濟學問”!這事曹公只是借襲人的口,將之告訴了湘雲,當時的場景想來應該是這樣的吧:寶玉驚愕的睜大眼張大嘴,心裡又失望又痛心又厭惡又惋惜!呆了一刻,便“咳了一聲,拿腳就走”,一邊在心裡痛惜著“好好一個清靜潔白女兒,也學的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閨秀閣中亦染此風,真真有違天地鍾靈敏秀之德”……從此“同她(寶釵)生分了”

仕途濁臭“假語村言”,深惡痛絕寶釵心勸


但是寶釵,我覺得:曹公筆下的仕途是個什麼樣子?她恐怕是並不曾深知吧!她恐怕不曾完全弄明白,走仕途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那是從人變成鬼的過程!而且,她恐怕也不曾明白:走上仕途並不意味著永遠的成功,只不過是萬里“濁臭”的第一步!走仕途也並不能成就一生的事業,而且,也並不能永遠庇佑家族!

賈雨村就是曹公擺好的靶子啊!他是由讀書科舉成功走上仕途的“有為青年”,是符合當時社會和仕途的全部要求的!可是結局呢?“致使枷鎖扛”!

曹公筆下的仕途是什麼,那是“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