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在杜拜試驗種植成功,袁隆平院士堪稱當代神農

政府近些年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致包括七個方面:

新能源--突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新材料--形成新材料與智能綠色製造體系;

生命科學--10年實現優良品種的顯著改良;

生物醫藥--力爭在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信息網絡--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

空間海洋開發--加強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

地質勘探--提高資源勘探開採水平和效益。

在生命科學這方面,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於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啟動項目建設,從5月到7月,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經來自國際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聯酋和中國等五名專家組成的國際聯合測產專家組對首批成熟的品種進行了測產,這些品種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噸/公頃的平均畝產量(來自2014年FAO統計數據)。這標誌著袁隆平"海水稻"團隊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區的試驗種植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海水稻”在迪拜試驗種植成功,袁隆平院士堪稱當代神農

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網絡、空間海洋開發、地質勘探這五個方面也有著突出的成就。

而在新能源方面,清潔能源公司漢能一直在默默的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漢能集團從1994年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於清潔能源領域。在水電方面,漢能用八年時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民營水電站——金安橋水電站,實際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比葛洲壩水電站大10%、比美國胡佛大壩水電站大30%。

“海水稻”在迪拜試驗種植成功,袁隆平院士堪稱當代神農

2009年,漢能發力薄膜太陽能行業,通過全球技術併購與整合,先後收購了Solibro、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GSE)、Alta Devices四家世界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掌握了銅銦鎵硒(CIGS)和砷化鎵(GaAs)兩大領先技術,打造了從研發到裝備製造再到終端產品生產的全產業鏈。目前,漢能薄膜太陽能申請專利多達4500多項,已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軍者和踐行者。

近期漢能又發起了"點亮非洲"公益項目,這是向全世界開放的長期運營的獨立項目,致力於非洲能源和教育領域的社會公益建設。項目聚焦移動能源技術設施,採用以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為核心的產品和產線,為非洲提供更切實可行的移動能源解決方案,以解決當地生活和教育用電問題。此外,該項目還是漢能利用移動能源打造長期運營公益平臺的肇始之舉。

“海水稻”在迪拜試驗種植成功,袁隆平院士堪稱當代神農

"點亮非洲"只是漢能做過的眾多公益項目之一,它的初衷是為了用清潔能源改變人們生活方式,這些年來漢能人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定不移的跟著黨的政策發展方向。

漢能就是這樣一家一直用心致力於"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的良心企業。向袁隆平院士和漢能人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