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高山流水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梅溪源 地處金華山東北麓,屬蘭溪市梅江、橫溪兩鎮轄區,古名通化鄉,為現代著名作家、名記者、愛國人士曹聚仁故里。梅溪源地處金、蘭、浦、義四縣交界處,與建德縣界也相距甚近,故歷史上有“五縣通衢”之美譽。梅溪源以東陽大盤山為發脈,以義烏五雲山為祖山,以雷公山為座山,以金華、龍門兩大山脈為左右龍虎,以烏蜀山為案山,以墩頭盆地為明堂、以轉輪、密溪為侍衛,以通洲、掛鐘為一鄉之水口,但“觀龍脈起伏,氣勢吞吐,虎踞龍盤,山明水秀”,“四顧皆青黃碧綠,遍觀皆形色化生。勝蓬萊神仙之勝景,士子藏修之佳穴也,豈特供玩賞而遊士女也哉”,故歷來即為文人聚會講學之所,士女遊樂賞玩之地,文風鼎盛、名賢輩出之域。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梅溪 金華、龍門兩大山脈,峰巒奇秀,鬱然蒼翠,氣象崢嶸,如列戟,如排衙,如伏虎,如奔獅,逶迤以入於蘭。融會青山綠水間千百條溪流之水於一溪,便吞吐出了梅溪潺潺緩緩、西流百里的壯觀氣象。梅溪源出金華山東北麓之雷公、城竇諸山,為蘭江最大支流,自雷公山發源,西流經橫溪、梅江、柏社,至香溪施村入蘭江,全長50.3公里。梅溪之稱謂,按自然與人文內涵考,有大梅溪與小梅溪之別,大梅溪,即自然所稱之梅溪,係指“通化一鄉梅溪之流域也。”據文化學者趙文卿、施懷德實地考察,梅溪之正源在雷公山,即西雷公離峰巔二里地之崖壁。小梅溪,即人文所稱之梅溪,則源出黃茅山,因黃茅山為“宋錢遹、梅則禮二尚書居隸焉”,故為紀念抗金名臣梅則禮而謂梅溪。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雷公山 位於金華山東北麓之蘭、浦、義三縣交界處,為紀念黃帝與岐伯、雷公在“龍城”探究《內經》而得名。雷公山“狀若帷幄中之彌陀,巋然磊起”,其主峰雷公尖海拔784米,冬春白雪皚皚,夏秋涼爽宜人,為登臨探險、避暑休閒之勝地。山東面為浦江白石灣風景區,山西面則為蘭溪“龍城”龍門山風景區。“惟地靈則人傑,意其下必有懷謹抱瑜之宏才,富厚淳龐之長存”。梅溪之源——雷公山悠久的人文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為蘭江最大的支流梅溪注入了靈性與活力。由梅溪源發祥的梅溪文化,以其特有的勤耕苦讀、純樸務實的人文精神,包孕出了宋代親民尚書錢遹、抗金名臣梅執禮、元代文學家柳貫、清代高僧釋興儔、才女倪仁吉、近代作家曹聚仁、當代畫家方增先、柳村、倪汝霖等梅溪兩岸一代又一代的

文化名人。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雷公廟 雷公山又分東西雷公兩山。雷公廟則地處西雷公之峰巔。因雷公與黃帝、歧伯在“龍城”探究《內經》之時,經常上百藥尖採藥,併為三縣四鄰百姓施醫贈藥,療治病痛,百姓為感念雷公仙師之恩德,便在雷公山修築了雷公廟。雷公廟,僅有一椽之大,但祈雨、祈福、求財、求嗣、求平安卻十分靈驗。故雖地處雷公山巔,上山道路崎嶇艱難,但時有蘭、浦、義三縣善信不畏艱險,攀援上山祭祀雷公仙師。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老虎洞 又稱老虎仙洞,位於雷公山環抱的巖下山。巖下山其山形即像一座蹲伏著的老虎,威猛而又溫順,相傳為當年雷公仙師的坐騎——老虎隨仙師登真之後的真身幻化而成。現在民間俗稱的老虎洞,即為當年雷公仙師的坐騎——老虎的憩息之地。相傳當年雷公仙師白天騎著老虎上百藥尖採藥,晚上即與其坐騎——老虎在老虎洞內休憩。老虎洞有前後兩洞,兩洞相距約三丈之餘,兩洞之間可供一人援石壁匍匐蟄行,據說有幸能穿洞而過者,沾得仙靈之氣,可健體輕身,返老還童。前洞有半間屋高,由於前後兩洞有洞道相通,冬暖夏涼,為攀援探險休閒之所。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生態林 位於雷公山腰。梅溪源山高林密,花繁草茂,氣候宜人,四季分明。任意選一條山道攀行,便見兩旁古松挺秀,翠竹搖曳,綠樹遮天,濃廕庇日,儼然原生態景緻。人行其間,如入天然氧吧,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山野景緻,聆聽空谷鳥鳴,市塵盡洗,憂惱皆忘,使人統體舒暢,心胸豁然開朗。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隱者居 位於雷公山下業已湮沒的“舊屋”村,現僅剩一間看山者居住的“古屋”,美其名曰:“隱者居”。漫步生態林,置身“隱者居”,但見四圍山色林木滴翠,綠意盎然。古木林中,有古屋翼然。古屋柴門半掩,炊煙繚繞。有一老者,鶴髮童顏,頷首微笑,從古屋中出來,抱拳作揖迎候遠方的遊客到這裡做客,並熱情招呼客人席門前山石之凳依次而坐。老者烹梅溪山泉水,沏山野生態茶,招待遠方的遊人。遊人與老者把茶話桑麻,一日越千年,在“隱者居”作客,儘可作武陵人之思。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黃帝故道 南朝梁劉孝標《山棲志》載:金華山,乃“神居奧宅。是以帝鴻(黃帝)遊斯鑄鼎(煉丹鼎),雨師(即赤松子)寄此乘煙(昇仙)。故澗勒赤松之名,山貽縉雲之號。”清乾隆《欽定四庫全書·鼎錄》稱:“金華山,皇帝(黃帝)鑄一鼎,高一丈三尺,大如十石甕。像龍騰雲,百神螭獸滿其中。文曰:‘真金作鼎,百神率服’。復篆書。三足。”人文始祖黃帝,人之聖者也。其在統一華夏後,為“鼎定南國”,傳播華夏文明,首選的鑄鼎地便為金華山。自黃帝南巡在金華山鑄鼎煉丹開啟華夏文明之鑰以來,金華山即作為南中國黃帝文化的傳播和流佈中心,受到了世人的仰慕和青睞。相傳黃帝在金華山“鑄鼎煉丹”、探究《內經》、傳播華夏文明之時,其女兒玄修則在浦江仙華山修道煉丹。據說現地處金華山東北麓蘭溪“龍城”龍門山景區的馬嶺、雷公山腰的龍潭嶺、浦江的大黃(帝)嶺,就是黃帝當年策馬蘭浦間的主要通道,故稱“黃帝故道”。“黃帝故道”穿上施村而過,道旁、明堂、牆角、草叢隨意遺棄著石臼、石磨、石碾子,為上施古村憑添了些許古意。背靠廳堂的舊磚牆,閒閒的、靜靜的、木木的坐在這些被人們遺忘的古舊石器上,懶洋洋的曬著太陽,聽長者細說當年黃帝策馬村中故道,去浦江仙華山看望女兒玄修的陳年舊事,如置身平靜祥和、與世無爭的羲皇時代,別有一番悠悠的、遠遠的、淡淡的遺韻瀰漫心頭,久久地、久久地排繾不去……在這種如詩如畫、似夢似幻的古村落中,喝源頭活水,品高山名茶,飲山村米酒,吃農家飯菜,若閒雲,如野鶴,似神仙,心靈為之靜化,心境為之開朗,身體為之康健,自是難得的一種人生享受。(施懷德)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感謝金保軍先生提供的航拍圖,使“生在此山中,不識真面目”的我們,欣賞到了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人居畫圖裡,村隱萬山中”的詩畫意象和源頭美景!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三月待君來 又賞菜花黃一一蘭溪梅溪源頭第一村上施村歡迎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