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展覽上的贗品(2)

這是揭露國家博物館贗品的第二篇文章。第一篇回顧: 國家博物館展覽上的贗品

怎麼說呢,各種博物館都有很多贗品,但我對於小博物館興趣不大,國家級博物館更有挑戰性。

今天這篇揭露國博贗品的內容,其實也可以說是 只是冰山一角——批量製造孫中山信札的下篇,也是關於孫中山命令的。

其實這個我早就發現了,但是就是懶,所以一拖就是兩年,沒寫。

有贗品的這個展覽是2016年11月國家博物館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而舉辦的。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國博關於這次展覽的介紹,網址還在: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161108sun-yat-sen/index.html

這次展覽上的兩份文物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感覺總有點不對。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孫中山部分委任手令的冊頁

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161108sun-yat-sen/index.html

我們先看第一份:三個人我們分三部分講。

民國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任鄒魯為廣東財政廳長。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國父全集》註釋中還厚道的提到了大陸國博的這件藏品,雖然沒有任何早期資料支撐。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中山墨寶》第九卷·命令 第一〇二頁

但據《國父全集》(臺灣)引自當年的“大本營公報”、《蔣介石年譜》(臺灣)、《蔣介石傳》(大陸)、《國父年表簡編》(臺灣)、《中山墨寶》第九卷·命令(大陸)等。

因為沒錢,暫時還買不起查不到比較重要的鄒魯年譜、和其他版本的有價值的國父墨寶,但是也基本可以肯定。

任命鄒魯的命令是孫文在民國十二年五月十八日簽發的,而不是在七月二十四日簽發的。

然後看下 任黃芸蘇為秘書令。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參考《國父全集》引當年的大本營公報 和 《孫中山全集》,時間也都是對的。

那麼黃子聰呢?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時間上也對,但根據《國父全集》第八冊的相關注釋,任黃子聰為秘書的手令資料是 據黨史會藏原件 ,也就是說,這個原件是還在臺灣的國民黨黨史會里藏著的。

由此可知,這第一件委任手令藏品,鄒魯的時間不對,黃芸蘇和黃子聰的委令在臺灣的國民黨黨史會里藏著,根本就沒在大陸。那麼這三個委任手令為什麼會集中到一個委任手令上呢?這就是造假的常用手段了,他們常常把不相干的集中到一個,把真正集中一起委任的再拆開,造成鑑定時比對上的不方便。

這種小伎倆只能說,我見過的太多了。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真假對比。

還有一點就是,印章,我從《中山墨寶》這本書上看了很多孫文的手令,孫文很少用印的,先聲明很少不等於完全不用,但造假的孫文手令,幾乎都會蓋印章,大概率可以認為是心虛。而且蓋的是五花八門,明明是命令,蓋孫文之印的都有。還有一點大的發現,一個鑑定的竅門,這個就先不透露了,防止作偽者看到。

反正我可以說的是,凡是孫文手令蓋印的,那就很值得多加小心仔細研究。

國博展覽上的兩件贗品,還有一件是跟宋子文相關的。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時間上一致,但字體、印章不一致。

字體看起來一致,但是的確比真件孫文的字體要肥大,甚至有讓我感覺比真的孫文書法更孫文書法的感覺。而且,近來各大拍賣場上的七成以上孫文的委令,我對比過,都是“此公”(就是這位造假者,後文方便以此稱呼)的傑作。還有二成多是其他公在造假。

但有一點,咱就對特定字的標記對比一下,參考一下國博藏的其他孫文的真跡也可以看出來。(都是沒蓋印章的哦)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就是關於“文”字的一撇,真孫文寫“文”字,一般是長直短勾,而“此公”這是大彎勾,對比一下。當然,這點只針對“此公”這個造假者,其他造假者也有搞對這個字的。

国家博物馆展览上的赝品(2)

另外,不得不說,造假孫文的委令,真的是太賺錢了。。。。

如果您身邊有國家博物館的朋友,請把此文偷偷發給他看一下,謝謝~

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