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每份450元的銀行流水可能會讓你涉嫌騙貸

警惕!每份450元的銀行流水可能會讓你涉嫌騙貸

有過貸款經歷的客戶都知道,銀行流水作為貸款的重要參考資料,對貸款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正是因為銀行流水的重要性,很多銀行流水不多的貸款者就開始動起了造假流水的念頭。甚至為了提高貸款的額度,不惜花幾千塊錢找中介公司製作可以以假亂真的銀行流水,以為提供專業假流水就可以瞞天過海,順利拿到貸款。

近日“代辦銀行流水”、“銀行流水生成器”、“流水包裝”等“廣告”,不時充斥在各類論壇和社交媒體中。

經相關媒體調查發現,任何人只要花上450元左右,就能在網上買到一份一年期的銀行流水,網購銀行流水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如果通過實體中介購買,收費更高,一般為3000元-5000元不等。這種造假產業鏈因為綁定了信貸市場,其撬動的資金額可能動輒達到單筆數十萬元,社會危害性顯然非常大。

造假/買假流水或面臨刑事責任

事實上,造假的伎倆也慢慢被貸款機構所熟知,想通過造假銀行流水欺騙貸款後果特別嚴重。

首先,造假被發現,本來可以申請到貸款的,最後也有可能因為造假一分錢也拿不到,而且會進入貸款機構的黑名單,以後想在貸款機構或跟該貸款機構有關聯的機構申請,將會非常困難。

其次,可能觸犯刑法。假的銀行流水加蓋的是假的銀行公章,這涉嫌觸犯私自買賣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公文罪和私刻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章罪,借款人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警惕!每份450元的銀行流水可能會讓你涉嫌騙貸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2條規定,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同時,貸款人還涉嫌騙貸。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對於銀行流水不夠,有以下解決辦法:

1、已婚人士可提供雙方流水

如果是已婚人士,可以提供夫妻雙方的銀行流水,證明整個家庭的還款能力,要求總月收入至少是房貸月供兩倍。

2、提供符合要求的擔保

有的銀行會同意貸款人提供有效的擔保證明,同時配合單位的收入證明、或者分紅,證明其整體還款能力符合要求的話,也會同意放貸的,當然,具體要看銀行的政策規定。

3、用公積金繳存或個稅繳存證明代替銀行流水

除此之外,有銀行允許借款人的公積金繳存、或者個稅繳存證明代替流水證明,因為繳納公積金和個稅伴隨著工資發放,時間也比較固定,可以作為判斷其還款能力的參考依據。

警惕!每份450元的銀行流水可能會讓你涉嫌騙貸

不過,隨著利率上浮和房價上漲,整體購房成本增加,銀行對於購房人還款能力的審查變嚴,關於銀行流水,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1、通常要求半年以上的銀行流水

通常,銀行會要求購房人提供半年以上的銀行流水,需要連續、穩定、固定時間的入賬收入,流水中工資部分會有“工資”的字眼,如果是以個人轉賬的方式發放工資,不能體現是工資收入的,銀行一般不會承認。

2、因換工作致流水中斷可能會影響申貸

有些人因為中途換了工作,工資停發了一段時間,導致流水也中斷了,這個時候買房的話,如果遇到要求比較嚴格的銀行,多少會有些影響。

3、流水造假涉嫌違法

有些流水不符合要求的人會通過非正規渠道偽造銀行流水,這種行為涉嫌騙取貸款,嚴重的要負法律責任。

4、刷流水注意有規劃性

還有人會通過刷流水的方式增加流水內容,比如多次向銀行賬戶中存錢,讓現金流動更大。不過刷銀行流水,關鍵是要在固定時間內,連續存入一定比例的錢,一般申請貸款前四五個月就開始存,最好保持賬戶裡一直有錢。

銀行對流水的要求可以用四個詞總結:“固定”、“連續”、“穩定”、“合法”,可以解釋為在每月固定時間內,保證銀行卡連續半年以上一直有入賬,流水的生成方式要符合法律規定,不能投機取巧,做違返法律的事。

警惕!每份450元的銀行流水可能會讓你涉嫌騙貸

信貸違規資管亂象仍是監管重點

上半年,銀監繫統累計已公佈罰單1662張,累計罰沒金額已超過14億元。從案由看,信貸業務違規行為多發,內控失效、違規開展同業、理財業務也是銀行業亂象重災區。

警惕!每份450元的銀行流水可能會讓你涉嫌騙貸

從上半年已出臺的資管新規、金融機構聯合授信管理辦法等制度及辦法看,下半年嚴監管主基調不變,違反宏觀調控政策、違反信貸政策、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等方面問題可能成為監管重點,監管部門之間更加註重發揮協同監管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