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批90後都開始看工作不順眼了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年輕人又挨批評了。這次是因為經常“一言不合就裸辭”。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年輕人真的那麼愛跳槽嗎?數據說話,確實是的。

領英最近發佈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數據顯示,不同年齡人群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職時間,70後長達4年零3個月,80後也超過了3年半,到90後這裡驟然下降到1年零7個月,職場新人95後的數據更誇張——平均7個月就從第一份工作離職了。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再看看各種新聞和網絡上的吐槽,都能感受到現在的年輕人的確在辭職這件事上行動力超群,和一家公司的緣分越來越隨性,說走就走。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辭職有很多原因,有些情況下人民日報這篇文章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辭職是頻繁又盲目的,這樣的確會帶來一些現實的問題。

比如文中說到的隨意跳槽、找不準自己在職場的定位和方向,會導致自己做了很多份工作也難以得到成長;再比如這種對職業生涯過於隨性的表現,可能會在以後的求職路上讓HR面對簡歷時打個問號。

成年人的世界裡,隨心所欲總是有代價的。

現在的社會風氣也時常鼓吹一些不拿工作當回事的偽“瀟灑”態度,它很容易誤導人,好像在職場上好吃懶做、毫無責任心也是隨性瀟灑的一部分,不開心了就拍拍屁股走掉。殊不知這只是

自我意識過剩的一種表現而已。

辭職段子的另一種可能↓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不過,90後的自我意識在職場上並不一定是壞事,只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的頻繁辭職背後,不止是老一輩眼中的“幼稚”那麼簡單。

說真的,那些以奇形怪狀的理由辭職的90後並非主流——工作畢竟是一個人的生活來源,大家又不是都家裡有礦,為什麼有錢不掙?

前段時間流行一個段子,說“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因為他們會立刻辭職;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但年輕人想為自己伸冤:誰也不想隨隨便便失業啊,罵我可以,別扣錢就行。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辭職在90後這裡也並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情,更不要說裸辭了。

裸辭,意味著還沒找好下家就放棄了自己的收入來源。對於那些隻身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來說,每月房租就是個不小的數目,裸辭後光吃自己的積蓄能維持多久?

如果不是因為迫不得已的原因,沒有多少人願意貿然行動。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而年輕人說起這“迫不得已”,無非是兩個理由。

一,錢少就算了,比自己想象中還少。

上班不為賺錢,那不叫上班,是做慈善。然而很多年輕人的職場收入現狀,的確得慈悲為懷才過得下去。

據某招聘網站的報告顯示,2017年,本科應屆生預期薪酬是5200元,碩士研究生預期薪酬6500元。但是,現實比理想要骨感那麼七八百塊錢

——本科應屆生起薪4300元,碩士研究生起薪5900元。

即便是在物價高昂的一線城市,應屆生起薪水平也不到5000塊。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而且2017年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酬還下降了16%,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年下降了。

所以在網上流傳的那些90後辭職信裡,雖然內容都是搞笑無厘頭,但其實還是指向了一件事——錢太少。

而根據經驗,積累一定工作經驗後跳槽可能有助於自己獲得更高的薪酬,年輕人趨利避害的選擇沒什麼好指摘的。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況且,錢拿的比期望中少就要辭職,真的是90後不知天高地厚嗎?

真正壓垮駱駝的稻草是,年輕人認為自己拿到的錢,匹配不上付出的勞動和承受的壓力

領英的數據顯示,現在年輕人選擇的行業多集中在互聯網和金融,這兩大熱門行業聚攏了超過三分之一的95後畢業生。可是越是新興、有前途、人丁興旺的行業,現在越拿人當牲口使: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不要說“996”(早9點到晚9點,一週6天)是互聯網公司不成文的規矩了,無處不在的加班就夠讓人受的。

某招聘機構一項針對白領的調查顯示,僅有28.6%的白領表示自己在8小時工作之外不需要加班,11%的白領平均每週加班20小時以上。

但最氣人的不是加班,是莫名其妙就默認大家都“自願”加,額外的付出還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有些將加班和996公然常態化的公司更是看準了員工敢怒不敢言,能給你一天幾十塊的餐補就不錯了,彷彿加班就是甘願自我犧牲、用愛發電。

更匪夷所思的是“浪費生命式加班”:明明你已經做完了工作,但領導不走你就是不能走,或者其他人都習慣了磨磨蹭蹭不下班,反正必須要耗那麼幾個小時才能走。

對於很多對於職場新人來說,他們很難正當地和老闆談一談這些問題。只要一開口,對方就能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進行諄諄教誨:你們年輕人就是沒有奉獻精神,不要總問自己能獲得什麼,要多問自己能為公司做什麼,要有理想啊!

對此,累死累活還賺不了幾個錢的年輕人只能如此回敬——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更讓人心累的是下一個問題:真的做貢獻、實現理想的話也就罷了,偏偏公司的糟心事特別多,什麼事都比正經工作、提升能力重要。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是要跟著領導學本事,結果發現上班是奔著私人老媽子培訓課程去了。

之前,微博上有人問大家在職場都被強迫幹過什麼不合理的事,網友給出的答案一個比一個匪夷所思。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有時你以為職場的規則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提升自己,是有秩序、講公平、講效率的。

可是現實告訴我們,在職場好好做人太難了。

除了對所有人保持基本的禮節之外,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討好領導,學會看眼色拍馬屁,在勾心鬥角中站對隊伍……有時候幹再多事也抵不過別人一張抹了蜜的嘴,死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在國企或人事關係複雜的大企業,一定要把好好的工作變成宮鬥劇加諜戰劇

,這是90後不能理解也懶得去迎合的。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更在年輕人價值觀中不能接受的是一些落後還被視為理所應當的企業文化

90後一代人,極其注重私人空間和個人邊界,認為職場和個人生活之間應該留有安全距離,互不侵犯。

但有些公司喜歡把人情和工作混為一談,肆意佔用非上班時間搞走腎不走心的團建,年輕人不想虛偽賠笑也只能把抱怨吞回肚子裡。在90後眼裡,這除了浪費時間和培養職場虛偽演技,沒有任何意義。

有些痴迷狼性文化的企業對待員工的方式,更是事關人尊嚴的問題。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有人可能會說,人在職場一直都要這麼混的,要吃苦,要委曲求全、曲意逢迎,要忍受一些身心的折磨,甚至對人格的折辱。

可是從來如此便對嗎?或許這個問題的根源,不在於90後。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在這些基礎上,往往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健康。

身體健康對於跳槽究竟有多大助力呢?我身邊有個真人真事。

一個同學在銀行工作,事多錢少離家遠,酒局應酬逼得她臉都笑僵還被主管罵不會來事兒。同學既累又灰心,但想跳槽的時候還總被媽媽呵斥:“你們年輕人就是沒長性”;等她前段時間體檢查出來身體有問題了,媽媽立刻像變了個人:“趕緊辭職吧,媽支持你。”

失眠,脫髮,胃病,內分泌失調,甚至抑鬱,職場常見病症一樣不落地在年輕人身上應驗。《2016北京白領健康白皮書》曾揭示,北京白領的職場健康明顯低於一線城市平均水平,90後白領又是其中健康水平最差的,廣泛存在頸椎病、超重、肥胖、早衰等十大常見病症。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老一輩人可能認為這是大家都要吃的苦頭,現在的職場菜鳥卻並不畏懼說出自己對此的不滿。

都說90後養生、惜命,一旦真走到這個承受壓力的臨界點,自然就不再忍受,一拍兩散。

說白了,在種種這些因素的權衡下,工作和跳槽其實和打遊戲是一個道理:如果一張地圖刷不到錢,也漲不了經驗,甚至自己還掉HP了,正常玩家不應該選擇另一張地圖嗎?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或許有了這些原因,長輩們依舊不理解90後怎麼會輕易丟掉自己的飯碗,批評90後太自我、吃不了苦。

90後和前輩們相比太嬌氣嗎?似乎對一些事的容忍度的確是降低了。和過過苦日子的長輩們相比,在更優渥寬鬆環境中長大的90後沒有吃過那麼多苦,也從來不知道一天賺幾塊錢要養活全家是什麼滋味。

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也應該理解,所謂“90後承受能力差”的另一面,是這一代人追求的東西和以前不太一樣。

2016年某招聘機構發佈的《90後職場肖像》報告指出,38%的受訪者在擇業時優先考慮薪資待遇,62%的受訪者則表示,擇業時更看重是否有符合自己興趣的發展空間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錢是年輕人看重的東西,可是年輕人也明白有些東西是比錢更求之不得的。

擁有自我意識的90後,更習慣於看重在收入的基礎上,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沒有被尊重,是否能認同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這是在90後面對工作時非常重要的一點。

可是初入職場後,90後往往面臨著太多的看不慣、想不通。價值觀的衝突和生存壓力的雙重夾擊下,90後所揹負的,不完全是父輩在打拼事業、積攢家業時經歷過的“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難熬”。這兩個詞之間,還是有細微的差別。

幸運的是,大環境裡機遇之多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年輕又擁有試錯的特權,所以心有不甘的年輕人會不斷通過嘗試逃離和遇見新工作,來尋找生存與尊嚴之間的最優解。

現在太多人批評90後跳槽時,看到的只是年輕人不願服從職場老規矩的那一面,並不理解90後做出的選擇都權衡了哪些要素。你跟他講價值觀,他跟你講吃苦耐勞,總是不在一個頻道上。

其實有些人想要的,只是職場舊秩序和舊文化不被打破而已。可是讓本來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最終同化於職場的繁文縟節和爾虞我詐,這真的是好結果嗎?

現在,90後的真實想法也該被理解了。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當然,90後跳過槽之後也會明白,在漫長的人生裡,換工作並不能一勞永逸。

豆瓣小組曾有一個《有人告訴我辭職之後的感覺怎麼樣嗎》的帖子,裡面關於年輕人辭職後心態的回覆,其實沒有臆想中那麼輕鬆愉快。

辭職一時爽,但爽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會不由自主地為生計焦慮。

@東坡居士。:我會焦慮的原因是因為窮,現在工作也不好找,受過前面的教訓後,以後辭職要麼有可以應付半年生活的存款,要麼就是找好下家再辭職


@拉客禿鷲:前3個月爽歪歪,過了3個月因為找工作家裡暗暗催略心煩,過了6個月就是明面上催加上自己也開始焦慮了

身邊這樣真實的例子也不少:痛下決心辭職後,一開始覺得海闊天空好不滋潤,可是終歸還是要為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感到焦慮,甚至會因為焦慮過度,找工作匆匆忙忙不甚仔細,結果還是走上了以前工作的老路。

求職、離職、再求職,每一步都是成年人為自己的生活做出的選擇,箇中滋味還是得自己品嚐。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跳槽這件事最理想的應該是,它能幫助年輕人逐漸認識自己、認識職場,最終能找到適應和生存的方式,有價值地立足於這個社會中。

固然20歲出頭的95後們覺得自己時間還長、跳槽成本很小,但也確實要把自己的生活和規劃想清楚,別一次次只讓任性佔了上風。

如果只是拿跳槽當個發洩的出口,而非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和反思,那最終的結果可能就只是悟到一個真理:

“原來我不是不喜歡上一份工作,下一份、每一份工作我都不喜歡。身為人類,我就是不喜歡工作啊。”

可惜,換工作可以換掉壞心情,卻換不掉生活中該付出的勞動,和要忍受的世俗嘈雜。跳槽可以用來反抗某種不如意的現實,卻沒法永遠逃避一切現實。

如果想實現辭職就能幸福一生的夢想,還不如早點睡——反正夢裡什麼都有。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