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嘆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周平的「特贊手」

9月13日下午3點,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青山周平正和同事們坐在一起,在辦公桌前工作。

兩間不大的工作間,被一堵裸露的紅磚牆隔開,同時也被紅磚牆上鑿得近乎異形的一門一窗連接著。

他說,本來他們想把那面牆全部鑿開。但鑿了兩下發現那是面結構牆,就索性把牆留下,順便多開了一個窗,方便同事們遞文件和咖啡。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的辦公室

雖然青山是事務所的老闆,但他從不以「員工」來稱呼自己的下屬,他永遠都以「我的同事」相稱。

一如辦公室輕鬆自由的氣氛,青山的著裝也很隨性:一件寬鬆的青藍色T恤,加一雙黑白格子的布拖鞋。

設計不畢業

日本的建築本科是四年,前三年是被動學習,最後一年需要開始做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

青山希望在前三年和最後一年之間,額外花上一段時間去慢慢思考。於是大三結束的時,他選擇休學一年去揹包旅行。

問及他當時打算思考的方向,他笑起來:「當時並沒有想那麼多。」

青山選擇背上行囊,搭乘最便宜的公交和火車,住最便宜的青年旅舍,穿越整個歐亞大陸。雖然後來他也去了歐洲很多國家,看了很多大師級建築,但給他觸動最大的,還是西藏、新疆、印度、尼泊爾……這些原始而純粹的地方。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在大三休學旅行時的照片

他說,在這些地方看到了一種「很邏輯」的關係:

「因為自然環境是那樣,所以人會選擇這樣去生活。

因為人們選擇那樣去生活,所以建築就變成這樣的形式。」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學生時代的青山周平

青山本科所在的大阪大學雖然是很好的學校,但阪大的建築學更偏結構等純理科方向,痴心設計的他很遺憾沒能遇上心儀的老師,於是02年本科畢業後,他選擇來到東京大學的創新科學系繼續深造。

這是東大一個新成立的學科,主要圍繞「環境」來做一系列的綜合研究。這門學科包含的範圍很大,環境有關的法律、技術、城市設計,甚至文學、人文都會涉及,是一門跨界領域的學科。

「我們是在做城市與建築,中間的,這一塊。」青山用兩隻手掌比劃了一下。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學生時代的青山周平

雖然青山已在北京工作多年,但目前仍然是清華大學的建築學的博士在讀生,因此他看到了一些中日兩國的建築教育的不同。

中國更偏實際,日本更偏概念。

中國仍在高速發展中,社會需要畢業後就能直接畫施工圖的人才。除了像清華這樣級別的高校,很多普通大學的目的,就是培養畢業後能馬上工作的人。

而日本建築教育重視概念,是因為經濟陷入泥潭,人口也走向少子老齡化,整個社會變慢了下來,已經不需要那麼多新的建築了。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的最新作品—失物招領(北京)

「我聽說,我是日本最後一代傳統建築生。」

青山說的「傳統建築生」,是指仍抱有野心,想通過建築來改變社會的學生。他們夢想成為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希望自己的設計作品是能代表國家,或代表時代的空間和建築。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被譽為「日本當代建築第一人」的丹下健三,是亞洲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師

在青山以後,日本現在建築系學生的性格,跟青山那一代已經不太一樣。「這種野心,差不多到我這一屆就結束了。」

現在的學生,不再希望以建築和空間設計的方式來改變社會,他們會去社會問題的實地,比如農村,做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用更「軟件」的方式來解決社會的問題。而不像傳統一代建築生通過建房子,通過改善空間來解決社會問題。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的最新作品—原麥山丘(華貿店)

青山還有一個身份——北方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

但他並不愛講課,因為他覺得那只是對學生單方面的輸出。

他更喜歡在學校的一個工作室裡,親自指導學生們的作品,和他們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青山也從學生身上得到很多啟發,可以發現一些新的東西。

「教育」,也成為青山的一種「受教育」的方式。

清華的教學更偏理論研究,日本更偏概念,而北方工大的工作室更偏實踐。青山覺得這樣很好,建築非常需要的三個方面,正好能因此互補。

在北京,收穫愛情與事業

東大一畢業,青山就有些「陰差陽錯」地加入了北京的SAKO建築公社,並在那裡認識了自己的太太藤井洋子。

當時是2005年的北京,整座城市都因奧運會的到來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座座造型新穎獨特的建築拔地而起。

但青山選擇在中國,並不僅僅是建設量多少,而是他覺得中國整個社會比較年輕化,變化大,吸收新的東西的能力比較強。

青山在日本遇到的甲方,都是五六十歲,西裝革履的男人。

「但在中國,我的甲方大多數都比我年輕。」說到這裡,青山笑了起來,「他們想做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B.L.U.E 的全稱是Beijing Laboratory for Urban Environment,致力於用設計連接城市環境

七年之後,他和太太一起成立了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

學生時代,他就夢想有一間自己的獨立工作室。

青山覺得,七年是一個極限。

青山想做很多有意思的東西,雖然團隊最為擅長做純室內的設計,但他們也會嘗試去做傢俱設計、汽車後備箱的空間改造等等。

「我們沒有什麼特別偏好的設計類型,我們什麼都想做。」

但他們有一個基本的落腳點——以城市為中心,通過對城市的思考來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的最新作品——Narcisse 水仙沙龍

談到與自己最親密的伴侶一起共事,青山覺得

「首先,她是一個家人。」

如果是一般的合夥人,在工作上容易有一些爭執。但如果是家人的話,會更容易體諒對方。

「分工方面的話,她管錢,我管其他的。」

青山偶爾也會覺得有受到侷限的地方。

如果是和幾個不同的人一起做一個項目,會誕生出很多樣的想法。但和自己最親密的人在一起,因為已經過於瞭解彼此,難免少了些思維碰撞的機會。

「還有家庭生活可能會少一點。」青山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在工作室裡,他和洋子的辦公桌是正對著的。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裡的模型和擺設

青山說他除了睡覺之外,幾乎都在工作,每天差不多會到忙到兩三點。

但據同事說,有時候工作量太大,他會直接睡在工作室。

然而他從來不會要求自己的員工加班,甚至會勸他們早點回家。

遇到催得比較急的甲方,他會直接對甲方說:「我可以為這個項目加班,但你不能讓我的同事也一起加班。」

在青山心裡,「家人」這個定義,可以非常寬廣。

可以不買房,但也得有「家」

到目前為止,青山和洋子來到北京已有11年之久,但他們一直沒有買房,在日本也沒有房子。

他們住在南鑼鼓巷的衚衕裡,一人一輛電動小單車,每天花30分鐘左右通勤。

青山做的很多衚衕改造的項目,很多基本的想法也是從親身經歷的衚衕生活裡獲取的靈感。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和太太在南鑼鼓巷裡的出租房

青山覺得政府方面對於衚衕的改造方式可以更好。

他們目前的做法就是把老城區全部拆掉,拆掉之後再蓋一個「混凝土」蓋的「老房子」。雖然看起來是老式的建築,但實際上性質已經變了。

「這樣的房子已經不是『正常』的房子了。它們只有很有錢很有錢的人能住,所以這種改造已經不成立了。」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和團隊在《夢想改造家》中改造過的衚衕

青山覺得衚衕裡面的生活狀態,最接近他對「家」的理解。因為衚衕並不封閉,反之,它與城市密切相關。你不僅僅生活在你的房間裡,而是和很多人共用城市裡的空間。

他覺得這種生活狀態才是「本來」的。

「我們現在覺得公寓裡那樣封閉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但實際上從歷史上看,這種生活方式只是這幾十年的事。」

在以前,家有各種各樣的功能,你能夠在家裡工作,也能在家裡生活。但在工業革命後,你只能去工廠裡工作。

青山認為這只是一個臨時的狀態,人們終究會回到衚衕那種共享生活空間。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夢想改造家》第二季中的改造項目——燈市口L形的家,就是從這個模型開始的

對於這樣開放的空間會不會帶來不便,青山很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人們所追求的這種『私密性』,其實是大家被洗腦了。」

本來我們的生活是不需要那麼多私密性的,雖然多多少少會因一些市政設施的不成熟帶來一些不便利,但空間的共有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在節目《夢想改造家》中,青山團隊對衚衕的「極限改造」

現在很多在城市裡生活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失去了家的概念。

他們在外地生活,即使在老家還有父母的房子,但那座房子也許並沒有多少自己生活過的痕跡。這個時候你雖然可以回家,但房子卻已經沒有家的概念了。

將來越來越多的家庭將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但現在中國有13億人,不可能每個人都有一個廚房、一個衛生間、一個客廳、一個陽臺……

「這就需要我們來想辦法去改造這種空間和生活方式。要不然會有很大的浪費。」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特贊與青山周平結緣的地方——HOUSE VISION 中國日「理想家:2025」論壇。論壇主持張永和(左一)、HOUSE VISION 策展人原研哉(左三)、陽光100代表範小衝(右三)、理想家研究組合之一青山周平(右二)與理想家合作建築師王輝(右一)對話「CO-DIVIDUAL」 ,探討越來越鬆散的、越來越小的的家的形式和定義。(*圖片來自HOUSE VISION 理想家公眾號 )

「人本過客無來處,處處無家處處家。」這是青山在微博裡的一句話,配圖是一個人橫躺在大馬路上。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什麼時候我們的家變成私密性需求很高的場所?」

青山和他的團隊在做很多公共空間的時候,希望把「家」的概念更多地放在他們的公共空間設計裡。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的辦公室

青山覺得,中國這幾年,建築工程量已經在大大的減少。許多建築出身的學生,選擇用建築的思維來做其他的嘗試。有的用在了互聯網,有的用在了工業設計,有的在探索體驗設計、服務設計……

因為正如青山所說,改變城市並不一定要用建築的方式。

「讀歷史很重要。包括建築學,也包括整個人類的歷史。如果不知道以前走過的路,我們很難知道現在處在哪裡,以及正在往那個方向走。」

這是青山作為一個過來人,給所有中國年輕設計師的建議。

青山周平,改造了千萬人驚歎的夢想家,自己卻一直住在出租屋!

青山正在接受特贊採訪

在採訪的尾聲,青山聽說和特贊一同採訪的同伴正在東京大學讀建築,特意走到他一個同事的身後,拍了拍他後背說:「你不是想去日本留學嗎,你可以之後找他請教一下。」

像青山這樣會主動推著自己員工出去留學的老闆,恐怕也不多吧。

喜歡就關個注唄~~如果你剛好有裝修或設計需求,關注+私信,便可獲取“0元設計”和“免費報價”哦(限成都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