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正春季拍賣精品賞析:海獸葡萄鏡

藏品名稱:海獸葡萄鏡

規格尺寸: 直徑:19.3cm

類別:雜項

簡介:

臺灣中正春季拍賣精品賞析:海獸葡萄鏡

海獸葡萄鏡

此件藏品是唐代海獸葡萄鏡,主要流行於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此鏡古樸典雅,圖案奇特逼真,製作精良。其形制主要為圓形,鏡背紋飾系高浮雕,主題圖案以葡萄和海獸組成,主紋飾的佈局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內區為數只海獸相互追逐嬉戲,海獸之間為蔓枝葡萄的葉子和果實,外區為飛禽葡萄蔓枝葉實;另外一種被大家成為"過樑式海獸葡萄鏡",畫面雖被分為內外兩區,但是內區的葡萄枝蔓卻沿著中間的分割圈伸入外區,外區雖以葡萄蔓枝為主,但是還間以飛禽走獸和小型蜂蝶之類,有些邊緣亦有裝飾。

臺灣中正春季拍賣精品賞析:海獸葡萄鏡

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最最輝煌的時期,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它擺脫了漢式鏡的拘謹板滯,側重於自由寫實,其圖紋從漢代銅鏡的繁雜、拘謹、呆板,變得簡練、流暢和清新,製作工藝也極為精細。既有藝術的魅力,又有與現實生活的和諧統一。飛禽走獸、植物花卉紋飾是這個時期銅鏡裝飾的主要題材。海獸葡萄鏡是唐代銅鏡最引人注目的鏡類,它的紋飾圖案充滿了神秘色彩,被許多專家學者稱之為"多謎之鏡" 。

臺灣中正春季拍賣精品賞析:海獸葡萄鏡

海獸葡萄鏡在宋代《宣和博古圖》中又稱海馬葡萄鏡,《嚴窟藏鏡》中又叫禽獸葡葡鏡,還有人把它叫瑞獸葡萄鏡,名稱繁多,不一而足。更多的人還是稱其海獸葡萄鏡,這些稱呼的共性是"葡萄"都在後面。典型的海獸葡萄鏡的形制以高突稜為界分內外兩區。內區為主紋飾區,以高浮雕工藝塑制大伏獸鈕,配置數目不等的海獸(狻猊),圍獸鈕而佈局,或匍匐,或臥下,或跳躍,或嬉戲,地張均飾葡萄藤蔓紋。外區多為禽鳥、瑞獸穿繞葡萄藤蔓花枝圖案。隨著銅鏡出土資料的日益豐富,各種紋飾類型的海獸葡萄鏡陸續被發現,異彩紛呈,大大豐富了唐代海獸葡萄鏡的文化內涵。

關於獸與葡萄的組合,有學者認為它來源於古代的波斯或希臘羅馬。其實,從漢代張騫通西域後,我國就開始了葡萄的種植。在當時的絲織品上也有了葡萄的紋飾。唐代的繁榮發展,在銅鏡上飾葡萄紋飾也就不足為奇了。此次海獸葡萄鏡出現在臺灣春季拍賣會上,也備受藏家關注。也是加強了臺灣大陸之間的文化交流,其意義非同凡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