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億萬身價開十萬小車,說好產品賺錢要優雅

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億萬身價開十萬小車,說好產品賺錢要優雅

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億萬身價開十萬小車,說好產品賺錢要優雅

作者|黃時雨

來源|新財富雜誌、騰訊學院

很多人都知道騰訊的“老大”是馬化騰(Pony),很少人知道張志東(Tony)。馬化騰的QQ是10001,張志東的QQ是10002,可見張志東在騰訊當時的地位。

張志東曾任騰訊公司執行董事和CTO,是不折不扣的低調技術男。

那麼有關張志東的傳奇要從哪裡說起呢?讓時間倒流到上世紀80年代末......

另類的網絡發燒友

1993年深圳大學本科畢業後,張志東繼續在華南理工大學攻讀計算機系碩士學位。

提及自己專業的選擇,張志東表示,是因為自己在初中時參加過一個計算機夏令營,並至今對此記憶尤深。

那時的他,第一次接觸軟件編程,第一次步入計算機世界,第一次燃起了對軟件的濃厚興趣。高中開始有了自己的第一臺PC,開始養成宅在PC前敲代碼的習慣。

1995年底,和其他同學一樣,張志東一邊做畢業論文,一邊找工作。

當時國內開始有一些科研機構和技術類公司使用互聯網,但上網速度很慢,網民很少,網上的內容和應用貧乏。

上網時,張志東經常感到很多不爽的地方,他不時會想,如果能既解決生存需要,又能做互聯網體驗的工作就好了。

但那個時候,互聯網還沒有商業模式,除了在中國電信的網絡建設部門,企業界還很少有這樣的工作機會。

“我在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全班只有11位同學,其中有10位同學選擇讀公務員或者是進電信企業工作,而我是唯一一個跑去民企的。當時我的想法就是我喜歡這種與計算、算法有關的工作,所以我就選擇民企。有同學問我,那你讀研幹嘛呢?我說我喜歡,那我就去試一試。”

和馬化騰一拍即合

抱著這種想法,1995年底,張志東在深圳一家系統集成商實習了一段時間,開始接觸到系統集成行業。

1996年畢業後,就加入了這家系統集成公司。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近3年,參與了多個政府信息化和企業信息化的項目。

“我很感激第一家公司,集成行業是一個生存壓力挺大的行業,那是一家很優秀的集成商。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能有機會和專業團隊一起經受高強度的實戰,工作雖忙雖累,但能感受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結識到很多良師益友,全力投入工作的感覺很好。工作2到3年後,開始獨當一面了,主持多箇中小型項目,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失敗的教訓。”張志東說道。

但在1998年,系統集成行業第三年,張志東開始遇到了行業瓶頸。

由於客戶對軟件和服務價值的認售度較低,集成項目主要收入依賴硬件的一次性銷售,而軟件和服務售後的收入,是無法支持集成商持續投入的。

為了生存需要,系統集成商往往跨多個行業領域。

而項目和項目之間,跳躍比較大,往往一個項目還未驗收、跑順,就要開始新的項目,很難有多年聚焦一個領域做深做透的機會。

張志東思維活躍,沉迷技術,一心希望可以通過自己提供的技術幫助別人改變生活。

他說,他一直很渴望能持續數年做一個軟件,能憑好的產品體驗和好的技術,讓許多人很方便地使用。

“但系統集成行業無法讓我實現這個夢想,這個行業瓶頸,不是一個團隊,一個企業所能改變的。這個行業瓶頸讓我非常困惑。”

恰好在那個時間,張志東和馬化騰兩位老同學見面了.....

馬化騰(Pony)是張志東在大學時的同班同學,他也是一個狂熱網絡愛好者,他在大學畢業後加入了一家大型尋呼公司,做通信業IT系統。

據張志東介紹,互聯網在國內開始發展的時候,馬化騰是最早第一批網蟲,經常深夜泡在網上,他一直想基於互聯網做軟件應用,也一直苦於當時互聯網沒有商業模式。

同學聚會時,張志東和馬化騰經常會談論這方面的想法,他們開始有一些在互聯網創業的念頭,但當時還只是朦朧很不成熟的憧憬。

而到了1998年,互聯網在國內發展了幾年,雖然網民數量基數還小,但快速增加趨勢已經很明顯。

馬化騰一直在設想將互聯網和尋呼業的深度結合起來,就找到張志東談這個設想,正好張志東當時在系統集成行業遇到瓶頸,在馬化騰的鼓勵之下,便有了創業的衝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後,1998年11月11日,騰訊公司正式成立,“騰訊”寓意“萬馬奔騰的時代”,自此,他們開始了網絡創業之旅。

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億萬身價開十萬小車,說好產品賺錢要優雅

▲騰訊集團 來源|網絡

開著十萬小車的億萬富翁

張志東是一個很注重方法論的人,他對待產品一直以來都秉承著兩個理念,一個是“三個柱子能夠頂起一顆球”

在QQ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產品幾乎是1到2個月更新一個版本,在當時PC端的時代,這種更新速度是很少見的。

當時張志東要求在每一個新版本里,至少包含3個關鍵特性的革新,這迫使技術人員絞盡腦汁去找出產品中的bug,不斷做出更好用,更能符合用戶體驗的產品。

另外一個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PC端應用程序可以在發現bug時,通過向用戶發送一個新版本做改進。

跟實業產品做出來就不能修改、只能回收重做不同,張志東並不需要產品多完美,而是需要根據用戶體驗不斷改進,每一次改進可能都微不足道,但隨著產品的不斷更迭,帶來的變化就是顯著的。

據瞭解,騰訊內部的產品經理形成了一個“10/100/1000法則”: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但卻很有效。

江湖還流傳一個關於張志東技術能力的美談:他搭建的系統架構,在後來QQ用戶達到以億計量時仍能支撐。

為此張志東被譽為“互聯網最牛架構師”。

對此,張志東曾耿直回覆,“那時首先是希望能活下去,然後是不要讓用戶掉線,少挨點罵。所謂‘天才’都是被逼的結果,‘最牛’架構是騰訊幾代技術人員兢兢業業、不斷改進換來的。”

此外,騰訊高管出入的都是寶馬香車,而張志東作為擁有估值數十億港元騰訊股票的大股東,卻一直開著一輛十分不起眼的小車。

於是,騰訊也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張志東一直開著寶來,忽然有一天,同事們奔走相告:張志東終於換車了,張志東終於換車了。於是有人激動地問,換的啥車?回答:一輛新寶來。

張志東的產品和經營方法論

1、創業頭三年:一是活下去,二是少捱罵

騰訊剛成立時,沒有任何成文的制度,上下班也沒有規範時間。初期的成員起床後就跑去公司,趴在PC上看用戶意見。

除此之外,騰訊有一個簡單的統計圖:每分鐘統計一次在線用戶人數,在圖上畫一個點。

如果這條曲線突然掉下來,就說明出現了故障。張志東還沒來得及叫車回公司,團隊已經有同事在定位修補。

團隊本身就是產品的重度用戶,大家對用戶掉線的不爽是感同身受的。

2、人品+勤奮,維持公司運作

遇到業務風口時,有的企業可以快速發展起來。但對於企業內部的傳承力量來說,團隊培養要慢工出細活。

企業開展多元業務時,要將同方向的產品研發、市場合併到一個領域裡,由主要領軍人負責。

主要領軍人必須要有綜合的能力,同時要有內部文化的認同度。

互聯網的浪潮日新月異,當走到“革命”還是“被革命”的關口時,只要把人、企業、服務的基礎連接設施做好,就能有機會促進更多行業的改變和提升。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企業也必須不斷變化才能適應。

3、選擇驚險變革,拒絕“溫水煮青蛙”

歷史成績容易成為一個企業轉型的負擔。管理者會對成績有留戀,覺得收入很多,市場份額也有“江湖地位”。

事實是,如果你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自我革命,你隨時可能老化,不再能適應新時代。

而能不能抓住這個變革的時間窗口,核心就是管理團隊有沒有危機感。

領軍人物要有對危險的認知,不能僅憑蜻蜓點水式的“轉型”,這樣只會無功而返。

企業的轉型肯定會帶來陣痛,每個大型企業會有很多bug,但企業團隊之間若能一起debug,就是很好的事情。

4、好的產品,營收模式一定是優雅的

一些業界現象是:有的團隊很愛給自己打雞血,年會時用誇張的方式慶祝收入創新高;有的管理者用很強硬的996,推動團隊各種管理壓強.....

但真正好的產品團隊不需要打雞血,不需要CEO告訴團隊我們很牛,而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成員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做的事,大大地提升原有體驗。

隨著時間變化,產品對年代的重要性會隨之改變。如果一個產品產生可觀的收入,但是用戶感到了彆扭和不爽,從產品的角度講,模式就不算理想。

因而必須把收入看淡,團隊就能在更優美的地方創造出新東西。

在移動時代,好的產品,營收模式一定是優雅的。

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億萬身價開十萬小車,說好產品賺錢要優雅

▲張志東在科技向善研討會發言 來源|網絡

離開Tony的騰訊依然有兩大挑戰

2014年3月,張志東宣佈辭任騰訊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技術官,轉而擔任騰訊學院榮譽院長,並在騰訊學院擔任講師。

張志東的辭去,只是從前臺退居幕後。正如馬化騰給張志東的信中所說:“即使Tony不在管理崗位,他對公司人才培養的熱忱和努力,依然會在騰訊的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

而面對未來的數字化社會,騰訊將會面對兩個大挑戰。

一個是社會化的挑戰。新科技在推動社會快速數字化,極大提升社會效率,同時也會帶來許多衍生的社會問題。

騰訊作為一家定位於連接的互聯網企業,能否通過技術和產品,去有力地幫助社會緩解這些問題,是下一個階段需要面對的大挑戰。

另一個是企業內部的組織演進。

大數據、AI、雲計算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社會各行各業的升級,對騰訊來說,這應該是特別大的創新機遇。

而騰訊的內部組織結構,尚沒有做好準備去匹配這樣的時代,以原來完全BG化的組織結構面對新時代,會有不少大坑。

這兩者既是騰訊未來的挑戰,也是騰訊未來的機遇。

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億萬身價開十萬小車,說好產品賺錢要優雅

有趣的創業故事,有用的管理知識,及時的政策資訊,盡在粵創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