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美美推出鮮食外賣平台F+,自稱是「新外賣」模式

品途商業評論8月27日消息,飯美美推出“F+”APP,即飯美美鮮食外賣平臺,讓線下智能售賣機消費場景與線上社交場景相結合。

F+平臺主打“鮮食”概念,因為信息的不對稱與不透明,消費者擔心餐品的生產過程是否潔淨、安全,運送的過程是否能安全、快速,這正是消費者對於傳統的外送業務的擔憂。而飯美美則通過三點解決了消費者的這種擔心。

首先,飯美美全程信息透明,餐食熟制後通過專業設備將其核心溫度迅速降溫至10℃以下,並進入全程冷鏈倉儲和運輸,之後放進智能售賣機中2-8℃保存,待到消費者點餐後,經過80-100秒加熱,最終送到消費者手中。值得一提的是,飯美美聯合創始人張嫻還特別介紹了飯美美推出的第三代智能售賣機,它擁有“一熱三冷”四個出餐口,提高了出餐效率。

其次,飯美美全程高標準嚴要求。全冷鏈保證了食物口感的同時,有效抑制了因為傳統送餐箱式熱鏈運輸會產生的不良細菌滋生。

最後,飯美美自己的生產品質和生產工藝要求極其嚴格,用區塊鏈技術將自己的全流程數據置於分銷商及消費者的高度關注之下。

從2016年7月27日,飯美美一代1.0版本智能售賣機正式上線開始,飯美美積累下了中央廚房、餐品標準化及工業化研發、智能化售賣終端、電子商務運營等多個業務版塊的標準模板。也正是這些標準化的模塊成為飯美美快速發展的最堅實基礎。

飯美美創始人郝景振表示:“飯美美的戰略升級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F+’從應用型APP升級為社交型APP。二是,飯美美從智能餐飲企業升級為新型餐飲平臺企業。升級後的飯美美,憑藉前3年的豐厚積累,一方面以大數據為依託,通過數據沉澱和數據檢測,輸出智能售賣機的點位選擇標準和銷售標準,指導加盟商精準選址及營銷;另一方面,以標準化生產線為基礎,輸出智能工業化廚房的構建標準,為餐飲品牌及更多有類似需求的企業提供服務。而F+平臺和強大的個性廚藝標準化研發團隊,將為前兩者保駕護航。“

從團購平臺時代開始,餐廳就努力嘗試通過“外食”的形式拓展餐廳有限的經營時間和空間。曾有多家知名餐廳利用“年夜飯”時段在團購平臺上推出成套的年夜飯外食產品套餐。但多次出現過由於生產能力估計不足、物流運送時效難以控制導致的“供不上”、“送不到”的尷尬。究其原因,不外乎平臺方與生產者信息獲取不對稱、各自對對方業務能力的理解不準確和業務銜接的間隙過大,最終導致“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窘境。

相較於純粹的餐廳和第三方外送公司,飯美美F+鮮食外賣平臺的推出,通過整合現有成熟的功能模塊,從而實現對餐品從生產到外送的整個流程有著更強的把控力。飯美美成熟的區塊鏈數據技術,使得每一盒盒飯售出後,信息可以“秒速”回饋工廠、及時補貨並判斷新需求指導生產。

F+鮮食外賣平臺將飯美美的互聯網公司屬性進一步提升,以外食的應用場景獲客,增加現有業務下的社交屬性,提升用戶粘性,F+正嘗試以“外食平臺化”在互聯網應用領域不斷細分的大環境下試水。

飯美美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有能力將品牌餐飲、烹飪大師、美食達人、地方小吃通過現代工業技術實現“複製”和“量產”。F+平臺的四大板塊將分別優選100個品牌、大師、達人、小吃入駐,而每一個都必須是百裡挑一的精品。

在F+的業務版圖上,除了用名人、名店、名菜豐富目前的產品線,還將發揮社交媒體屬性,讓這些忠誠於美味的粉絲不僅停留在“看的見”的階段,更能“吃得著”、“帶的走”,讓名店、達人真正成為大“IP”。

F+提供了更為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以達人為例,只要能滿足每日30單的預定量,飯美美就能將達人的配方投入生產線、分配到售賣機,實現“定製你的午餐”的美好願望;日銷滿200單就可以在F+平臺上正式“開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