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莊戶人常說,有福沒福,吃個豆腐。

可見豆腐在莊戶人的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吃豆腐也是種近乎“奢侈”的享受。

不過以前的豆腐也確實好吃,細,嫩,也香。而且豆腐還神奇,即使和不好吃的菜一鍋裡熬,那菜也就好吃了。

這一切,除了豆子好的原因,和磨豆腐的人手法也有關係。但最重要的,是因為那盤石磨。

以前農民做豆腐,都是用驢拉著石磨磨豆漿。也有家裡特別窮的,自己推著石磨磨豆漿。

但現在的人做豆腐,都用打漿機。速度是快了,但打出的豆漿就沒有那麼細,那麼香,顏色也不黃了。

這也就是人們感覺現在的豆腐不好吃,沒有豆腐味兒了的主要原因。

其實過去人磨豆腐,除了打漿以外,還有很多講究。

前幾天我專門到了一個山村,瞭解了那個至今堅持用毛驢拉石磨磨豆腐的豆腐坊的一些情況。後來又看到了一個豆腐博物館,那裡正好有個介紹磨豆腐的流程,每個環節又都配著一張畫圖。

我看了看,磨豆腐共分九個步驟,分別是:揀豆、去皮、泡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壓制、成型,而且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講究。

我現在把這些圖片發在這裡,有興趣的朋友看以瞭解下。

就像我對那農民朋友說的,現在用石磨磨豆腐,真得已經成了一門手藝,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不知道你們哪裡現在都怎麼做豆腐呢?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揀豆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去皮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泡豆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磨漿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濾渣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煮漿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點漿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壓制

農民朋友做豆腐好吃,只因這1個訣竅,知道後“吃豆腐”再不愁

成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