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下孩子:是願意奮鬥十年,還是卑微一輩子?

請問下孩子:是願意奮鬥十年,還是卑微一輩子?


多想告訴孩子:不讀書不吃苦,可能換來的就是一生的卑微與底層啊!願你不要在需要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沒有誰的青春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

請問下孩子:是願意奮鬥十年,還是卑微一輩子?

有不少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想讀書,同時現在的孩子就會津津樂道地列舉幾個文化不高,但是事業卻非常成功的人來做他們的擋箭牌。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用幾年瘋狂的青春,換來了一生的卑微與底層。

也許,現處於學校的孩子無法體會社會的現實與殘酷,但是,如今畢業或者輟學之後步入社會的孩子們會深有體會。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生活和境遇,幾家歡喜幾家愁,而這些取決於什麼呢?取決於父母?社會?命運?都不是!親愛的孩子們請記住,所有的一切取決於自己!

你們的青春都在做些什麼呢?

請問下孩子:是願意奮鬥十年,還是卑微一輩子?

一幫所謂聊得來的女孩聚在一起,號稱所謂的姐妹,以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妝品、想的是網上購物、刷微信、刷微博、追韓劇?還是一幫無所事事的男孩聚在一起,號稱所謂的哥們兒,以為有了哥們兒就有了天下,在一起逃課、抽菸、打撲克、玩遊戲、看玄幻甚至約架......以為這就是瘋狂,這就是該有的青春?

或是在一起吹牛,還吐槽那些不會化妝、不會打扮、不會玩遊戲、從不打架、不談戀愛、一天到晚只知道讀書的好學生,還嘲笑他們是書呆子,罵他們傻,只知道讀書。
殊不知,幾年後,有人上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華北大,在他們夢想的校園裡高談論闊,談笑風生。

而有人卻在考慮要不要去三本,去高職高專甚至考慮要不要南下打工。

沒有人敢說唸書好就等於成功,但是有個詞語叫“比例”,你們覺得成為那1%容易還是成為99%容易呢?

而那些佔極小比例的沒讀書就成功的人,那是他們自身具備了成功的一些素質,而你們是否具備呢?

每個不想念書的學生,都會不約而同的找一個不讀書就能成功的例子來作為他放縱的最後心理安慰。

請問下孩子:是願意奮鬥十年,還是卑微一輩子?

有一段父子之間經典的對話,說明了為什麼要讀書。

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

父親說,一棵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者當柴燒。一顆長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正如一個孩子,

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

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知道了嗎?

兒子說知道了。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兒子說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

不讀書或者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談話給兒子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此兒子在學習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誘,就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以上就是想告訴孩子們,從現在起,好好學習,將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拼命的自己!

苦讀寒窗十年,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但是十年苦讀,很多孩子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努力的學習,為什麼要考取大學,怎麼樣才能出人頭地。在孩子的眼裡,學習也許是因為父母的強迫,也是是為了考更高的分數。

當你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努力的時候,請把這些現實來告訴孩子。努力,不是並不是父母逼著你去學習、努力,只是為了你在未來能有自己的選擇!

也希望家長,耐心跟孩子交流,問問自己的孩子:是願意奮鬥十年還是卑微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