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子收費8680萬元,貧窮限制了我們對律師賺錢能力的想像

這兩天最高人民法院公佈了十大破產典型案例,其中位列第三的是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這個案子的破產管理人是金杜律師事務所。

一個案子收費8680萬元,貧窮限制了我們對律師賺錢能力的想象

根據該案的重整計劃書顯示破產管理人的報酬為8680萬元。這筆錢分兩部分支付,其中現金支付5000萬元,另外該公司的1000萬股股票,每股折價3.68元支付給律師事務所。

那這麼大一筆錢,金杜律師事務所是不是歷經千辛萬苦,曠日良多才得以收入囊中呢?並不是。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破產重整一案於2017年7月3日被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同年11月20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計劃並終止重整程序。金杜律師事務所自7月13日始擔任破產管理人,至11月17日,前後120多天,收入8680萬元,如此算來管理人每日報酬摺合人民幣近70萬元。

一個案子收費8680萬元,貧窮限制了我們對律師賺錢能力的想象

通過此案,對於律師到底能有多賺錢,相信你可以窺見一斑。但畢竟不管哪一個行業都存在“二八現象”,即行業內20%的人賺了80%的錢,剩下80%的人分享20%的利潤。律師行業尤其如此,所以從個案來看畢竟還是片面的,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平均數字。

根據司法部透露,目前全國共有執業律師33萬多,2017年全年創收合計達到人民幣九百多億元,這樣平均下來每個律師年收入30萬元。就不知道是稅前還是稅後,不過不管是稅前還是稅後,律師交稅的數目微不足道,個人所得稅一般只有工薪階層才避無可避。

一個案子收費8680萬元,貧窮限制了我們對律師賺錢能力的想象

當然啦,在人均的背後肯定還存在著兩級分化的現象,寫到這裡,兩年前我初到南京面試律所的場景歷歷在目。

2016年5月的某天傍晚我在校友群裡看到一個師姐轉發的一個名律所高級合夥人招聘助理的信息,要求碩博士28歲以下,月薪6K—20K。當時我十分激動,就加了那個大狀的微信,約當晚八點在他的辦公室見面。

一個案子收費8680萬元,貧窮限制了我們對律師賺錢能力的想象

見面以後我們相談甚歡,大狀的兩段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

“其實我本來並不想招應屆畢業生,我原本打算招一個已經拿到了執業證而且在南京從業兩三年但四處碰壁,每年滿打滿算只能入手十幾萬的律師。這樣他就會知道律師這行的不容易,知道跟對了師傅的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每年給他20萬甚至更多,他才懂得這是來之不易的,是需要格外珍惜的。說的直白一點,他才懂得感恩。”

“進了律所以後,律師與律師之間的差距比人和狗之間的差距都大,你看那些坐在大廳辦公的律師,每年也就30來萬,而他們之中的大多人這輩子就只能這樣了,當然你也可以認為他們這樣是怡然自得。”

後來,因為在那先後的時間裡我面試了很多家單位,先接到了其他單位的入職通知,簽訂了合同,最終本著法律人更應遵守合約的原則,沒能去到這家律所,跟隨這位大狀執業,雖不覺得後悔,但每每想來心中十分的愧疚。

一個案子收費8680萬元,貧窮限制了我們對律師賺錢能力的想象

言歸正傳,看到這裡,通過這位大狀的話,我想你就能直觀的感知到,律師的收入大致是一個什麼狀況。對律師的賺錢能力,有了微觀的認識。今天看到上述大狀發朋友圈,說他們律師去年人均收入94萬元,當然他每年都是300萬以上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