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銀行流水發展成灰色產業鏈,買房真的有用嗎?

假銀行流水發展成灰色產業鏈,買房真的有用嗎?

“代辦銀行流水”、“銀行流水生成器”、“流水包裝”等“廣告”,不時充斥在各類論壇和社交媒體中。

《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任何人只要花上450元左右,就能在網上買到一份一年期的銀行流水,網購銀行流水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如果通過實體中介購買,收費更高,一般為3000元-5000元不等。這種造假產業鏈因為綁定了信貸市場,其撬動的資金額可能動輒達到單筆數十萬元,社會危害性顯然非常大,急需監管重拳出擊。

1

假銀行流水450元一份

《證券日報》記者在某寶上搜索“銀行流水”,出現了大量標註“銀行流水”、“工作離職證明”、“收入證明”和“在職證明”的產品。記者隨後選取了銷量較高的幾家店鋪進行了諮詢。在發送產品鏈接並諮詢細節後,各家店鋪客服給出瞭如下回復:“麻煩微信詳聊,談妥後再交易”、“請不要提及敏感詞彙,請加QQ或微信諮詢客服詳情”、“請加客服微信,此處不回覆”等。

假銀行流水發展成灰色產業鏈,買房真的有用嗎?

本報記者按照各家店鋪的要求添加了客服微信進行了詳細諮詢。在添加成功後,一位網名為“專業定製”的客服人員給《證券日報》記者回複道:“專業製作各種銀行流水、工資流水、離職證明、收入證明、辭職證明,各種需要蓋章的文稿等等。銀行流水一般做建行、工行、中行、交通、農行、招行、浦發、興業、光大、民生、平安、中信、郵儲。”

在得知本報記者需要“銀行流水”和“收入證明”時,這位客服問了幾個問題,問題包括:需要多長時間的流水,需要哪家銀行,是否有頁數要求,以及流水的用途。本報記者告訴客服需要一份一年的銀行流水用來辦理銀行貸款,並表示擔心假流水不靠譜、希望能瞭解製作的細節。這位客服人員表示:“您看我們店鋪的銷量就知道好壞,另外有很多客戶評價了貸款已批。”

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上述店鋪一份一年三頁內的銀行流水收費450元,超出一頁加收120元,一份半年兩頁內的銀行流水收費350元,收入證明150元/份。客戶中午前提供個人資料,當天下午就能製作好發貨,並且包郵。值得一提的是,收入證明上顯示的公司公章,如果客戶要求與原版一致,可以給客服提供原版的公章照片;如客戶沒有要求,則由店鋪按照一般的公章樣式做出來。

製作一份假流水,需要客戶自己提供的信息包括:戶名、卡號、開戶行、流水打印分行、月稅後工資(告知是否有浮動)、月入賬時間、工資發放日遇節假日提前還是延後還是固定、入賬工資的公司名稱、入賬工資的公司賬號、打印流水開始/截至日期、卡內最初餘額、流水結束最後餘額、流水打印時間,以及客戶的電話、收貨地址和聯繫人。

在另一家店鋪,客服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份一年時長的銀行流水460元,48小時內製作完成發貨,發中通包郵,發順豐則需要加收20元快遞費。在這家店鋪,需要填寫的客戶信息登記表和上一家店鋪基本一致。

在第三家店鋪,客服人員告訴本報記者,一份一年時長的銀行流水收費450元,一般不超過三頁,收入證明150元/份,次日發貨,發順豐的郵費為20元。同時這位客服還給記者發了幾份其他客戶製作好的樣板,並表示:“我們的師傅之前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專業性很強,做出來和銀行是一樣的,肉眼看不出區別。還沒有出現過因為格式樣式等原因貸款沒有通過的客戶。”

假銀行流水發展成灰色產業鏈,買房真的有用嗎?

《證券日報》記者查看某寶的銷售記錄發現,多個店鋪的月銷量相當可觀,銷量高的月銷量達到了一萬筆以上,銷量一般的店鋪也能達到兩三千筆每月。

除網購“銀行流水”外,還有市民向《證券日報》記者反映,自己經常接到騷擾電話詢問近期是否需要貸款,是否需要包裝銀行流水,一般一份銀行流水收取費用3000元到5000元不等,一次訂購,包改包過。

本報記者諮詢某寶的店鋪時,也有客服人員表示:“我們很多客戶都是中介公司的,中介公司從我們這裡製作,他們賺取差價。”

2

造假、買假或面臨刑事責任

有過貸款經歷的客戶都知道,銀行流水作為貸款的重要參考資料,對貸款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正是因為銀行流水的重要性,很多銀行流水不多的貸款者就開始動起了造假流水的念頭。甚至為了提高貸款的額度,不惜花幾千塊錢找中介公司製作可以以假亂真的銀行流水,以為提供專業假流水就可以瞞天過海,順利拿到貸款。

事實上,造假的伎倆也慢慢被貸款機構所熟知,想通過造假銀行流水欺騙貸款後果特別嚴重。

首先,造假被發現,本來可以申請到貸款的,最後也有可能因為造假一分錢也拿不到,而且會進入貸款機構的黑名單,以後想在貸款機構或跟該貸款機構有關聯的機構申請,將會非常困難。

其次,可能觸犯刑法。假的銀行流水加蓋的是假的銀行公章,這涉嫌觸犯私自買賣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公文罪和私刻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章罪,借款人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2條規定,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同時,貸款人還涉嫌騙貸。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