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鐵入耳耳塞里的頂級——UM Mason V3

國內入耳式耳塞的專業廠家Unique Melody真的是專業研發很多年了。我數了數,最早得知這家廠是10年前的事情了,所以應該今年是慶祝十週年了。然而它一直很低調。即便是首先在海外市場取得了很好評價之後,也沒有象一些我們所熟知的廠家那樣採用高調的宣傳手段來做國內市場。十年來不管海內外的成績如何,不管市場如何變換、定製入耳式耳塞如何從冷門開始紅火,這家被髮燒友稱為UM的珠海廠家一直保持著當年的低調。

然而厚積薄發,UM的產品一直在演進著,而且在做著各種不同的嘗試。其中有些嘗試也許太超前了,還沒有上市,只是處在實驗階段,我就聽過其研發而最終未上市的技術方案。有些技術方案則最終上市了,併成為市場上獨樹一幟的產品,如2017年的ME1平板振膜耳塞——非常有個性的一款耳塞。

實話說UM在產品方面做各種技術方案嘗試,最後對“上市”還是持謹慎態度的,因此不是那種每年搞出很多新款產品的廠家。舉例來說,圈鐵耳塞近年逐漸流行,UM當然也不會不理,很早就搞出了幾款不同技術方案的圈鐵,並在小範圍內徵求了包括我在內的幾位KOL玩家的意見。最後上市的Merlin和Martian“火星人”都是精選方案的結果,而且是有著差異化的兄弟產品。

UM廠家似乎對這種存在差異化的兄弟產品有著特殊的興趣。其最多單元動鐵耳塞的方案——Mason和Mentor,從第一代開始,就引起了我格外的興趣。同為多單元動鐵的方案,價位差異不大,而Mason的聲音更趨於渾厚飽滿和寬鬆、接近很多燒友喜愛的“超級動圈耳塞”的走向,而Mentor的聲音則相對更偏於Hi-Fi一點,略更強調解析、線條感、衝力等Hi-Fi素質因素。從性格上講,也許可以說Mason的聲音更沉穩而具有中年成熟男人特質,而Mentor的聲音相對更年輕化。

2017年10月份,第三代的Mason和Mentor頂級耳塞正式上市了。我很早就拿到了Sample並第一時間做了初步印象的報道(所謂的First Impression),但之後未詳細談過其聲音,本篇是“補交作業”。

動鐵入耳耳塞裡的頂級——UM Mason V3

動鐵入耳耳塞裡的頂級——UM Mason V3

動鐵入耳耳塞裡的頂級——UM Mason V3

(注:圖中的Mason V3耳塞線非最終上市版,後來又做了改進。角上的金屬小圓鈕是一個聲濾波器,可微調漏音和低音特性。)

簡單地說,我的標題就說得很清楚了——Mason V3耳塞不愧為耳塞裡的頂級。作為一款16單元四路分頻的旗艦,它把中頻段細分為中低和中高,整個頻段由4個低音單元、4箇中低、4箇中高、4個高音單元構成。一直有些發燒友不太理解多路分頻、多單元動鐵耳塞的意義。由於單個動鐵單元的頻寬有限,是不可能照顧到20-20000赫茲這一人耳有效頻帶的。依靠多路分頻,多個動鐵單元的共同運作,首先是可以照顧好人耳的可聞頻帶。其次,多單元動鐵耳塞裡常常用到多個並聯單元,比如Mason V3裡每個頻段就是4路動鐵單元並聯輸出的。這是為了達到滿意的、接近動圈耳塞的聲音能量感和厚度,並減小每個單元的失真度。

有一些耳機發燒友是推崇動圈單元的,認為動圈單元有著最好的聲音渾厚感和全頻一致性。不喜歡多單元動鐵耳塞的還有一類人是反對分頻、喜歡單動鐵全頻單元的。這個問題類似於喇叭裡的多路分頻和單個全頻單元喇叭。我們應該看到,單個全頻單元的喇叭確實有其優點,包括靈敏度高、音色一致性好,但由於單隻單元的頻寬有限,它的缺點也是明顯的,喇叭和耳塞一樣,兩頭延伸和細節解析存在侷限,不失真的動態範圍也有限。頭戴式耳機由於單元大,難以實現多單元和分頻,而對於入耳式耳塞來說,由於採用了微型動鐵單元,單元體積極小,可以方便地實現多路分頻和多單元覆蓋,因此高檔耳塞採用這樣的方案是“技術最優解”(雖然不是“理想解”)。

從動鐵單元的特性來說,單隻微型動鐵單元確實存在著聲音偏纖細、厚度和能量感不足的問題,不失真的最大音壓也有限。多隻動鐵單元分頻及並聯輸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Mason一直是UM耳塞產品裡單元數最多的旗艦機型,也因此保持著UM耳塞裡聲音最為醇厚而寬鬆的優點。這裡的“寬鬆”感其實和多單元工作也有著密切關係——頻帶內的聲音能量由多個單元分擔之後,每個單元需要承擔的能量就相應減小,因此可以工作在更輕鬆、更佳的狀態。

寫到這裡,其實已經把16單元的Mason V3耳塞的優點都點出來了——是的,它有著入耳耳塞裡頂尖的頻寬、細節表現力、極好的醇厚飽滿感和能量感、極好的動態範圍和極低的失真度。這些都是四路分頻、16個單元精心調教的結果。

多單元動鐵耳塞做“解析”似乎很容易,很多耳塞都有著很好的細節展現和線條感,但是更重要、更影響聽感的其實是細節的“呈現方式”。很多耳塞聲音不夠耐聽的原因就是被“解析力”搞的——很多的細節、偏亮的高頻細節、偏緊繃的細節,很容易造成聽覺疲勞。

動鐵入耳耳塞裡的頂級——UM Mason V3

Mason V3耳塞的聲音是細節豐富的,但同時也是我所聽過的入耳耳塞裡細節表現最“寬鬆”的,因此在實現超多細節的同時,它的聲音是一點不累的,聽覺疲勞極低。聽覺疲勞極低的另一個原因是很低的失真度,每個單元都工作在很寬裕鬆弛的狀態下,不緊繃。在欣賞大動態交響的時候很容易聽到Mason V3很大的動態範圍表現力,也就是當樂隊全奏的時候、給出一個大動態高潮的時候,聲音依然是鬆弛圓潤、不緊繃的、失真度極低的。這個優點很象是依靠大口徑低音單元、多路分頻而實現的大型音箱系統。

因此Mason V3也是一副音樂表現力異常全面的耳塞產品。近2個月來我拿它聽過各類音樂,小編制爵士樂到大編制古典交響和電影原聲、流行人聲、古典器樂等等,表現都是滿意而平衡的。如果非要說它的“強項”,我覺得還是大編制大規模大動態的音樂,倒不是因為Mason V3的性格真的喜歡此類音樂,而是因為這本是耳塞的天生弱項,而Mason V3在這方面的表現超出了幾乎所有的耳塞,顯得一枝獨秀。這是它的高信息量、大動態範圍、低失真的技術素質保障的。

即便聆聽那些比較“容易表現”的流行人聲之類,Mason V3所表現出的寬鬆耐聽、沉穩醇厚的聽感,也是很吸引人的。它不會去把人聲加以“突出”,而是給出一個完整的音響畫面,這和那些“人聲毒塞”還是不同的呈現視角。由於天生具備耳塞裡很大的信息量,Mason V3無論播放什麼音樂和錄音,總能給出一個更龐大的聲舞臺規模,也總能表現出更大的動態範圍和更輕鬆優裕的樂感。擁有耳塞裡超高的素質,而這種素質表現出來時,並不體現在刺激性的亮度和細節解析,而是體現於能大能小、收發自如的雍容成熟感。比起那些突出某些方面“素質”的耳塞來,Mason V3在我看來要更高一籌。

因此最後,當必須說到Mason V3缺點的時候,我覺得也許可以一提的是它的聲音不是很“年輕”。一般而言,非常全面的hi-fi器材,似乎聲音都不會很“年輕”。年輕的聲音活潑和跳脫,帶一定刺激性,但就不可能同時作到圓熟和穩重。有些聲音特質是互相矛盾、非此即彼的,不可能同時擁有,而全面性好的頂班器材基本都是圓熟沉穩寬鬆型的。當然,說起來Mason V3下面的小弟Mentor V3(12單元)我認為就是聲音更年輕化一些的頂級耳塞,和Mason形成差異化。這個,下次再細說。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