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光友:小紅薯做出大事業,將食品賣到北美市場

鄒光友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1992年“下海”,開始從事紅薯加工澱粉、粉絲科研生產。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他創辦的光友薯業,從一個資產5000元的小企業變成年銷售額1.4億元的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他也成為全國有名的“粉絲大王”。

光友在全國糖酒會上,推出的“苗條多纖粉絲”成為會上一大亮點,中國粉絲因此貼上了“健康”、“時尚”的新標籤。儘管其定價偏高,但200餘箱產品一經亮相,即被瘋狂搶購完畢,光友訂貨金額高達3600餘萬元。

邹光友:小红薯做出大事业,将食品卖到北美市场

四次重大的技術創新,紅薯的價值連連翻番——由黑變白;從粉絲變成方便粉絲;發明無明礬粉絲;推出全薯營養粉絲。注入了科技含量之後,方便粉絲的價格也越賣越高,而紅薯的價值提高了好幾倍。

3公斤鮮薯=1公斤全薯澱粉=12碗全薯方便粉絲,從鮮薯到粉絲,其價值相差40多倍。因為巨大的增值空間,光友薯業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投入到紅薯的生產和加工中,為全國薯區增收3億多元,新增利稅近1億元。因為光友薯業掌握著擁有自我知識產權的紅薯深加工技術,聯合國糧農組織去年5月將光友薯業列為國際馬鈴薯中心中國科技示範基地。

邹光友:小红薯做出大事业,将食品卖到北美市场

光友薯業目前獲得的國家專利達到47項。還成功探索了一種幫助農民致富的工業新路徑。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傳授給薯農,一個企業加工變為成千上百萬農戶參與加工。同時,光友薯業長期收購農戶的紅薯澱粉,公司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

增強了光友薯業產業化的持續生命力,同時把四川、河南、河北等20多個省份的近70萬薯區農戶帶到了致富路上。在光友薯業的指導下,薯區紅薯畝產量由原來的1000公斤左右提高到2500公斤以上。

邹光友:小红薯做出大事业,将食品卖到北美市场

除了綿陽總部之外,光友薯業還將工廠建到了河南南陽、河北秦皇島。光友薯業正計劃在河北其他地方以及山東等傳統紅薯粉絲生產地區,與當地政府或企業採取合資經營、合作經營、貼牌生產等多種合作方式,組建多個分公司。光友薯業還將四川特色食品成功賣到了北美市場。創業不是要去找一個風口,要在一個未來可能有價值的領域積累得足夠深。當它成為一個風口的時候,企業門檻很高,誰也無法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