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在《相聲有新人》節目中,一對夫妻檔演員——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學博士李宏燁,與同為交大博士的妻子鄭鈺,把三本相聲理論著作送給了郭德綱老師。這對夫妻共同創立“新語相聲俱樂部”,撰寫出版了相聲學理論著作《說出你的笑:校園相聲學》《相聲的有限元》《邏輯搞笑實錄》。傳統相聲只有600多段,但是他們已經用科學的方法創造了560多段相聲。

觀眾看到的節目中,李宏燁在表演之後與郭德綱的對話有些凌亂,他說:“相聲本來就不應該只有一種說法,我倒反而要問您一句,我真的很後悔不應該參加您這組。”郭德綱:“你現在走也來得及!”李宏燁:“但是郭老師您是相聲有新人的代表,您一定會推崇新種類的相聲,我覺得我們才是《相聲有新人》。”郭德綱:“你們可以單獨弄一套節目啊,你說呢?存在就是合理,我並不打擊你,但是在這個舞臺上行不通。所以很遺憾。”郭德綱最後總結,需要尊重,但是在專業角度我們存在分歧,我努力吧,等我考上博士了,我也會抱著好多書出現在你們面前的。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節目結束後李宏燁發朋友圈說:“我們現場跟郭德綱老師主要是學術爭論。他的標準是相聲基本功,即使現場一次沒笑的德雲社弟子,包括一些別的社的笑得也很少的,都通過了。而邊緣形式,包括口技、脫口秀、雙簧、音樂相聲、女生相聲、小孩相聲等,無論多好笑,一概被淘汰……所以我提出質疑,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溝通,我倆送了郭老師三本書,包括絕版的一本。至於後期剪輯,或者會把我跟郭老師的友好溝通剪掉。我怕大家不知道實際情況,所以還是聲明一下。”

李宏燁送給郭德綱老師的相聲理論著作,到底寫的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些書?李宏燁說,因為他從小就想做原創相聲,後來要求交大相聲協會的會員也都原創,但是他發現,很多人寫原創,離好笑還差那麼一點,上臺一試,不好笑。所以他覺得必須要有一套理論。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理論和經驗不一樣,理論是能夠指導人的,經驗你套上用可能是錯的,而理論八成是對的。這些理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新人寫出的段子,套上理論就能變得好笑。所以李宏燁花了三年時間寫了自己的第一本書,2009年出版了《說出你的笑:校園相聲學》,這本書基本上能幫到大家去做原創了。

《相聲的有限元》的主要理念是,用工程理論的模擬仿真來分析相聲。過去李宏燁寫完相聲,經常找人來聽,改一改,再找新的人來聽,再改。如果有模擬的話,在小修改的時候,就直接用模擬的觀眾來做出判斷。都做好了之後再專門做一次實驗,去驗證這個相聲好不好,搞笑的概率就更大。這樣一來,創作力增加了五倍。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在這本書中他還列了一個模型,叫做“效果等於創作的表演分之一次方”。就是說,創作決定作品的上限,表演決定作品扣多少分。當創作的水平在50分以下,表演的作用非常大;當創作在50分以上,越接近100分,表演的作用就相對越小。當創作做到足夠好,表演更多的體現出來的是創作者的遺憾。

在《相聲有新人》節目中,清華大學博士李寅飛為什麼說李宏燁“拿其他相聲演員不當事”?這也是源於李宏燁的相聲理論,他認為,沒有搞笑天賦,也能說相聲。李宏燁解釋說,交大很多說相聲的同學,在完全沒有表演經驗的情況下上臺,但現場效果還不錯,因為他們的作品有理論基礎。如果一段相聲不好笑,演員表演得再好,只能說明這個演員不錯,而不能說明這段相聲不錯。這不符合李宏燁的價值觀,他的價值觀是做好的相聲作品,而不是拿一段現成的相聲到處去炫耀,“你們看,誰能說得比我更好”?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李宏燁是天津人,第一次去茶館聽相聲是高三畢業,2003年,去估衣街謙祥益。那次演出還是一次紀念演出,一個類似於相聲劇的節目,佟守本、黃鐵良、尹笑聲等老藝人登臺。李宏燁覺得他們的相聲都挺沒意思的,還經常是一些老段子,為什麼不能創新呢?但從觀眾的反應中看出來,大家對他們的演技相當認可。

李宏燁的相聲理論,說起來有點玄乎,但其實他有一條基本信條,就是“邏輯搞笑”,而不是譁眾取寵,賣瘋耍賤,這也是最高級的幽默方式。所謂“邏輯搞笑”,就是觀眾這麼猜,演員就非那麼說;觀眾那麼猜,演員就非這麼說,在創作的時候把觀眾的猜,一塊兒考慮進去。他認為,馬志明版本的《大保鏢》是“邏輯搞笑”的典型。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李宏燁的相聲理論有一個界限:相聲一定要有捧哏,要不然就是脫口秀;一定要有觀眾在現場笑。所以他們的相聲稿子裡一般都寫ABC,A是逗哏,B是捧哏,C是觀眾。他認為單口相聲不算相聲。很多人據此說李宏燁欺師滅祖,李宏燁反駁:不算相聲就是貶低嗎?叫相聲就是誇獎?我們只是把界限劃出來,放在相聲裡研究。對口相聲和單口相聲,可能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研究理論。這樣就很好理解了,周立波和劉寶瑞,都算脫口秀,當然你可以換個名字叫。其實一個人表演和兩個人表演,從觀眾視角來說,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李宏燁看來,好笑、貼近生活才是好相聲,而不是“像相聲”才是相聲。他舉例說,趙麗蓉和侯耀文演的《英雄母親的一天》就是一段相聲,它和趙麗蓉其他小品不一樣,是兩個人表演,有明顯捧逗之分。他認為相聲就是一種二次元,它不是真實的反應生活,而是用一種特殊的視角反應生活,抽象地表現世界。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李宏燁說自己肯定會一輩子從事相聲和喜劇創作,所以才沒有去從事他的博士專業,怕耽誤了相聲的發展。因為他覺得相聲是傳統傳下來的、非常好的東西,但裡面有太多不符合時代的東西,相聲是觀眾說了算,只要觀眾笑了,它就一定是好相聲。

針對他們的作品曲高和寡,李宏燁不是特別同意,因為他們之前的作品是針對大學生的,現在有很多作品針對社區居民,也一樣火爆。他只把握一點——不做粗俗的東西,即便面對的人群素質比較低,也能說高雅的東西來逗笑你。但前提是,作為受眾得有一顆接納的心,看待新事物,沒必要抱著先入為主的質疑態度。

很多人說李宏燁不尊重傳統,不擺桌子,不穿大褂。但李宏燁認為,傳統還有很多別的,比如傳統規定用繁體字,用毛筆在宣紙上寫字,從右往左豎著寫,這些都是規定,我們都需要繼承嗎?傳統不能理解為死板,它明顯是有用的。確實有很多傳統是有道理的,但要研究出那個道理,才知道怎麼去用它。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交大博士稱沒從事科研專業是怕耽誤相聲發展,郭德綱:我不打擊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