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與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武術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剝離與凸顯出來的民族文化形式,根植於中國特有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心理土壤,它除了具備一般的文化特點之外,還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和民族文化特徵。一方面,它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的社會、歷史、政治、文化、經濟、宗教、風俗與心理等,另一方面,它作為一種體育運動形式有著巨大的健身價值。

武術與中國的傳統文化

一、中國武術與歷史淵源

武術是人類在生存發展中形成的,它記載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反映了中華民族發展的特定內容,武術充滿了中國人的智慧。在同自然、同人的鬥爭中,武術不斷髮展豐富,包含了哲學、力學、醫學等多方面的科學。武術不只是一招一式的技術動作,武術的每一個拳種流派,都有其形成的歷史、創始人、傳承人,還有傳播的方式等等,這些都是文化方面的東西。武術不是簡單的動作,它浸透著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思維,民族的智慧,民族的文化。武術是東方的民族文化,帶有東方民族的烙印,最能反映民族的氣質。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從武術的歷史和內涵中,就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或者說,武術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個歷史側面。武術既是一種運動形式,又是一種人體文化。它是通過人體動作,反映人類發展的精神氣質。武術是一種文化,其中蘊含著多方面的知識。要練好武術,不是僅僅刻苦練習動作就可以了,還要學習很多科學理論知識,比如醫學知識、哲學、力學等等,瞭解了這些知識,有助於提高武術技術。

武術與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武術與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哲學和中醫基礎理論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都對中國武術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武術萌生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其發展與演變過程亦帶有顯著的傳統文化烙櫻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道、佛為哲學基礎,這些哲學思想蘊涵在武術理論及實踐運用中,同時也形成了歷代武術名家個性氣質的思想基礎,像道家的柔靜,修身養性,凝神靜氣,提倡以人與自然為核心,以無為、虛靜、自然為主旨,注重人與天的和諧,佛家講究調心、調身、調息,主張明心見性,重在頓悟。儒家倡導以人與社會為核心,以禮制心,注重內心的修養與社會實踐等。中國傳統的“精氣神”論,“經絡原理”,融攝於武術之中,構成武術理論的內涵,它發展起了“內煉精氣神,外練筋骨皮”,“內外兼修”,“形神合一”的武術煉養理論。重視內煉精氣,講究動靜結合,它終稱為中國長壽養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術與中國的傳統文化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哲學著作,現代《辭海》對其的解釋是“內容保存了中國古代若干樸素辨證法的觀點,在肯定事物運動變化無窮盡的基礎上,猜測到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變為它的反面。”而武術正是以陰陽、五行、八卦、太極等原理為指導,以養生修煉為手段;結合武術的格鬥和套路而形成的一種技藝。從拳術名稱上可以看出,兩儀拳,兩儀二字出於《周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文化源於道,易之魂,顯於醫,故伏羲、老子、皇帝分別為中華民族易、道、醫三始祖,兩儀是陰陽,兩儀是哲學,兩儀是文化,更是智慧,除此之外五行學說也是武術的重要理論基礎。

武術跟書法、繪畫也是同源。武術諺語講:“武之極為文。”說的是武術練習到高層次,就要研究文化。又說:“文之極為武。”說的是學習文化到了一定的層次,要在武術中尋找靈感。所以,古代聖賢都講究習文練武,文武雙修。一文一武,就是一陰一陽。文武雙修,才能平衡發展。

三、中國武術與中醫養生

中國古代人們認為:氣是宇宙萬物的本質和基礎,也是生命的本質,是人壽夭折、強弱之本。在武術中,氣佔有重要地位,氣被視為武術的本根,武術的種種外在形態的神韻,均是氣的演化與體現。“武之主於氣也”。氣論是武術的根本,是武術生命的精髓所在。在中國哲人眼中,世界構成的基礎物質是“氣”,所謂“蓋通天地,互古今,無非一氣而已”。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是“氣”的變化規律,即“理載於氣”。認為人本身即由“氣”構成。莊子明確提出:“人之生也,氣之聚也”。“氣”是人體內部精微細緻的聯繫,諧調各臟器間的功能,因此生命的盛衰變化都是“氣”作用的結果。

武術與中國的傳統文化

人體“氣”的質量好壞,從根本上決定了人的生命狀態的優劣。養氣煉氣是武術養生的重要方法,武術將人作為一個整體來修煉,認為人是個小宇宙,天地自然是個大宇宙,人與宇宙自然是同構的。在練功實踐中以攻防動作為結構,以剛柔、動靜、虛實、開合等為運動規律,以人身小天地來體察、探索世界之究竟,實現人體自我身心、內外和諧與統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陰陽二氣在人體內不停地流動運行,人體內陰陽二氣的平衡與和諧,是健康狀態的基本表現,陰陽平衡、中和是歷代醫家、養生家推崇養生保健的總原則。把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互補、五行反饋,動態平衡,中庸和諧、整體把握等一些思維方法和基本理論滲透到武術之中,使武術運動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中醫理論中的天人相應觀念強調武術要“以心合意,以意調氣,以氣促形,以形合神”,使“心、意、氣、形,神”相和諧於一整體。並要使人的身體與整個自然和諧,並與四季變化相適應。

練習武術,要研究拳理,研究醫學。你不明白易理,你就不明白陰陽轉化,在技擊中,你就不懂得攻守平衡、中正安舒的重要性。你不研究中醫學,你就不明白兩儀拳為什麼至柔至剛的練。練武術不能用僵勁拙力,那樣會造成氣滯血瘀,對健康不利。一陽一陰為之道,一陽一陰為之天地,東西文明如此,中西醫皆如此,萬事萬物之根,古文明之源。兩儀是哲理性拳術,練習的不僅僅是防身,更是養生之術所以,要研究拳理,研究各種科學知識,才能步入武術的高級殿堂。

合道而行,天助人成,健康,讓世界更美好,養生,讓生命更和諧;傳承中華國粹,打造文化強國,攜手眾生祈福,共祝世界祥和!相信通過全球兩儀學人的共同努力,兩儀文化這一中華國粹定能綻放更大的光芒,造福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