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曉科技:鹽湖提鋰業務進入實質交付階段

藍曉科技(300487)

事件:

公司2018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8億元,同比增長39.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45萬元,同比增長12.74%;扣非後淨利潤為5,880萬元,同比增長78.95%;

單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6億,同比增長44.84%;歸母淨利潤4,033萬元,同比增長3.91%,環比增長100.45%;扣非後淨利潤為3,964萬元,同比增長105.56%,環比增長106.89%。

點評:

2018年中報業績符合預期,後續增長動力強勁。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8億元,同比增長39.67%。其中2018年金屬鎵領域下游回暖明確,實現銷售收入0.49億元,同比增速超過100%,我們判斷隨著5G、物聯網和軍工信息化等加速進行,金屬鎵需求將維持高速增長;環保化工領域下游訂單豐富,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我們認為供給側改革與環保趨嚴將繼續帶動公司環保應用領域業績較快增長;國外市場收入繼續上揚,同比增速超過70%,隨著土耳其和印度等國家合作產線的有效複製,國外收入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系統集成模式客戶認可度提升,上半年實現裝置類銷售收入0.44億元(2017年全年0.44億元),同比增速超過100%,未來系統集成模式推廣力度加大,設備銷售收入將維持高景氣度。公司本期應收賬款2.10億元,客戶及訂單儲備豐富,收入高增長驗證原有業務進入快速增長通道,從樹脂材料到系統集成商的模式轉變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原有業務業績彈性;

淨利潤實現高增長,費用佔比穩步下降。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6,045萬元,同比增長12.74%,主要是去年上半年收到貴鋁項目款項2,200萬元拉高去年同期基數。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為5,880萬元,同比增長78.95%,接近預告58-82%增速上限,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佔比分別下降1.01%、2.00%和3.52%。公司以技術驅動銷售,在業績高增長的同時,同期銷售和管理費用支出絕對額變動較小,我們判斷隨著公司收入規模繼續提升,費用佔比將逐年穩步下降;

在手訂單豐富,鹽湖提鋰進入實質交付階段。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手未執行完畢的訂單超過12億元,包括藏格鋰業、錦泰鋰業和通威集團的訂單,隨著訂單逐步落實,公司業績將逐步加大釋放。1)通威多晶硅項目已經完成製造,具備供貨條件;2)與藏格鋰業合作1萬噸/年碳酸鋰產線,已完成第一條生產線供貨,進入現場安裝階段。公司本期預收賬款同比增加1.56億元,主要為項目預收款,為其餘生產線交付提供較好的資金支持;3)與錦泰鋰業合作的3,000噸/年碳酸鋰項目,已經完成內部立項流程,進入項目採購生產實施階段。報告期內公司貨幣資金為7.27億,佔總資產比重44.44%,同比增加4.50億元,為鹽湖提鋰運營模式開展奠定較好的資金實力。公司鹽湖提鋰業務已經進入實質性交付階段,隨著藏格鋰業交付產線試運行逐步展開,公司提鋰技術將再次獲得生產端實質性驗證,業績高增長無虞;

研發創新不斷,新產品推進值得關注。公司圍繞樹脂技術不斷拓寬應用場景,傳統板塊向高端品種突破,新爆發品種具備市場化條件。同時公司在建工程及工程物資指標增長明顯,主要是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投入增加,配合新材料產能釋放,為下游打開增長通道。生物醫藥應用領域,固相合成品系及動物疫苗領域產品優化及市場化推廣加快;環保化工應用領域,VOCs氣體脫除和煤化工深度處理技術領域有望實現代表性業績;金屬應用領域,紅土鎳礦提鎳和粉煤灰循環利用除雜技術較為成熟,大型工業化項目值得期待。維持公司長期推薦邏輯:

研發實力穩固高端樹脂領域龍頭地位,產業鏈延伸開拓新增長點。技術團隊從事樹脂研究20餘年,對配方及複雜工藝的深刻理解是發展根基。憑藉優秀的技術實力,公司逐步攻破環保化工、食品加工、製藥和溼法冶金等高附加值樹脂新興領域,並快速佔據各領域龍頭地位,隨著新進入領域增加,公司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同時公司以樹脂為中心,逐步延伸到相關裝備與配套產線,較多工程已實現交鑰匙服務,單個客戶銷售收入實現從1到N的飛越,同時提高議價權,開拓新增長點;

下游應用需求旺盛,原有業務進入快速增長通道。1)生物製藥領域:鞏固中藥成分及植物提取領域強勢地位,固相合成載體領域技術和層析介質系列等高端醫藥分離純化技術成為醫藥領域新看點;2)環保化工領域:供給側改革與環保趨嚴督促廢水治理領域進入業績釋放期,將直接帶動公司環保應用領域業績增長;3)溼法冶金領域(金屬鎵):隨著5G、物聯網和軍工信息化等加速進行,砷化鎵和氮化鎵應用將極速增長,貢獻較高業績彈性。我們長期堅定看好公司在生物製藥、環保化工和溼法冶金應用領域的發展,配合新產能投放,有望進入快速成長階段;

尖端領域材料和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化佈局不斷,打開成長空間。金屬鋰:提鋰技術儲備已久,能實現貧礦滷水(鎂鋰比超過1300:1)有效提鋰,獲得藏格鋰業5.78億設備購銷合同,錦泰鋰業4.68億碳酸鋰建設運營合同,多次認證公司吸附提鋰技術。公司還儲備了鎳、鈷、銦、錸等其他金屬提取分離技術,我們相信隨著公司金屬鋰、多晶硅提取等其他新業務逐步鋪開,後續增長可期;

維持“強烈推薦-A”投資評級。考慮公司提鋰業務收入逐步落實,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淨利潤為1.89億元、2.34億元和2.70億元,對應2018-2020年PE為32、26、22倍,維持“強烈推薦-A”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產能釋放進度不達預期,下游應用需求不振,新業務拓展不及預期。

本文源自證券市場紅週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