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百學匯換帥,前任總裁深度反思素質教育

新東方百學匯換帥,前任總裁深度反思素質教育

昨天上午,新東方百學彙總裁王立在朋友圈發圖並留言:“四年前創立百學匯,從零開始,孤軍奮戰,摸索、爬坑、折騰、破立,今天,我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她的成長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強的引領者,相信新的力量能夠帶領百學匯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經確認,當天上午,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發佈通知:同意王立辭去新東方百學匯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總裁職務的申請。同時,任命集團助理副總裁孫東旭兼任新東方百學匯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總裁。

當天下午,在王立完成工作交接之後,接受了“九宮八卦”的獨家採訪。

“百學匯”是新東方為素質教育發展戰略設立的專有品牌,是為3-18歲青少年提供一站式素質教育和成長培養的教育綜合服務平臺。其運營模式乃是為進駐的素質教育項目提供的教學場地和設施,合作機構只需要帶著老師、教學產品“拎包入住”,專心做好教研、教學,而關於教務、招生等運營管理內容全部由百學匯統一負責。

創建四年來,百學匯在北京已經設立5個學習中心,涉及藝術、科學、體育等十多個素質教育門類,在讀學生人數超過4000人。

對過去四年的經營,王立進行了反思:“百學匯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面臨著素質教育怎麼做、新東方的素質教育怎麼做、百學匯模式能否走通等問題。四年間,百學匯在發展形態、產品佈局、合作模式、自主研發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接下來要進入的是提升運營水平、實現盈利目標的攻堅階段,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強的領導力。”

王立坦言,從個人角度說,此時放手百學匯多少有些遺憾,畢竟百學匯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但是,從職業經理人的角度、從新東方素質教育發展的角度,更換一位管理能力、經營能力更強的一把手,對於新東方、百學匯都是一件好事。

在採訪過程中,王立專門分享了自己對於素質教育的理解。

素質教育平臺不能照搬超市模式

按照最初的設想,新東方百學匯將打造一個“拎包入住”的素質教育平臺。但是,在運營過程中,百學匯逐步擁有了自營素質教育機構及品牌。目前,在百學匯素質教育科目中,自營的素質教育已佔到30%。

對於運營模式的變化,王立道出箇中緣由:百學匯最初的設想,是構建一個素質教育的超市,引進優質素質教育機構,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消費服務。但是,在具體經營過程中,一些問題凸顯了出來。

首先,素質教育產品具有不可控性,與超市銷售的可口可樂等標準化產品不可同日而語。在素質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即便是同一位教師,在不同階段的表現、服務也會不一樣。同時,選定合作教育機構固然整體師資水平不錯,但派往百學匯教學的教師水平參次不齊,難以實時管理。因此,儘管百學匯制定了相關的考核指標、教學定位等內容,但對於教學的管理依然隔了一層。

其次,素質教育是長期服務,與超市銷售可口可樂的簡單交易完全不同。教育絕對不能做成“一錘子買賣”,因而不能只停留在教課的層面,還需要與消費者共同產生服務體驗、學習效果外化乃至家長會、競賽活動等。百學匯與合作機構共同提供長期服務,結果產生了大量合作成本、核算成本以及溝通、責任成本。

第三,百學匯的發展目標是走向全國。可是,很多合作的素質教育機構並不具備規模化發展的實力,由此也促使百學匯自主研發項目、自主經營管理。事實上,不同的素質教育品類,需要打造獨立的產品品牌。

未來5年素質教育企業難上市

隨著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加大校外輔導整治力度,素質教育迎來了發展新機遇。不過,對於傳統素質教育機構的發展前景,王立卻並不看好,認為,“未來5年,傳統素質教育企業幾乎沒有可能上市。”

首先,與學科教學相比,素質教育處於非剛需的地位。在學生課外學習時間出現矛盾時,肯定優先考慮學科輔導。事實上,在每一位學生的整體學習規劃中,學科教育之後方才是素質教育。學科教育依然是剛性需求。

其次,素質教育需求發生明顯變化。以往的素質教育,實質上是特長應試教育。當前的升學政策調整,使得特長生不再具有加分的優惠,因而素質教育不再為了考級、拿證,轉而回歸到興趣培養、素質成長。這種變化對素質教育是雙刃劍,一方面選擇素質教育的人更多了,但另一方面客戶的粘性降低了,續費、留存負擔增加。

第三,與學科教育成績評估不同,素質教育沒有公認的優劣參考標準,各家教育機構理念各有不同,但難有高下之分。

這些因素導致素質教育領域高度碎片化,難以出現大規模的機構。學科教育領域複製成功經驗的做法,在素質教育領域難以實現。

教育綜合體現階段是一個偽命題

眼下,跨界發展正在成為國內經濟領域的一種模式。其中,教育綜合體被稱作地產、商業與教育的融合發展。而新東方百學匯一直被視作教育綜合體的經典案例。

然而,王立卻表示,所謂教育綜合體現階段還是一個偽命題。

現在,教育綜合體無非兩種模式,一種是開發商,或者運營商,以“低價”獲得場地使用權,吸引教育機構採取分租,或者保底分成的模式運營。其實,這依然是租金模式,只是賦予了教育綜合體的概念。進駐的教育機構,實質上與進駐的餐飲、化妝品等企業一樣,並沒有改變商業綜合體模式。

另一種,主要是運營商搭建平臺,統一運營進駐教育機構的客戶資源,實現課程、資源、數據的打通。這是百學匯打算做的事情。但是,在實際運營中,百學匯所從事的依然還是一個教育項目,依然依靠學費收入達到盈利目標,並沒有實現平臺的增值效應。

平臺發展有幾個主要特徵,包括:非線性增長、邊際成本降低、贏家通吃等。但是,現階段所謂的教育綜合體並不具備上述特徵,因而打通教育、商業、地產等行業之間的壁壘,打造真正的教育綜合體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百學匯是新東方在素質教育領域探索伸出的觸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也多次提及,素質教育是新東方未來的重要發展戰略。

百學匯的此次換帥對新東方素質教育戰略的實施是否有影響?王立評價說:“戰略選擇可以是因為情懷和理想,也可以是因為需求和市場,重要的是當發現素質教育的利潤率、增長率、投資回報率等財務指標遠遠趕不上學科教育的時候,是否還能堅持這個戰略選擇併為其長期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