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廬,寄也。秋冬去,春夏居。

——《說文》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眺望廬山

無論是陶潛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還是陸游的‘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都娓娓道出了一種山水錶皮、詩詞豔骨般的自在。廬為體,境為形,心隨茶棲,道在其中。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建築樹影

2006年,設計師於昭同建築師王戈、進行了一次關於‘老房子’的考察。位於廬山腳下的舊居便是其中之一,在路旁古樟樹的見證下,從驛站到民房,幾個世紀的變遷,它如一位老者,默默地對望群山。於是,設計師對現場進行了‘移植’,藉以表達對那些消失的古代村落的懷念。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原石

“望廬,自然是望廬山的意思,同時又是廬山下的一小‘廬’,一語雙關”。於昭說。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建築外觀

整個建築由新舊兩個主體構成,舊體是兩片牆,中間藏著老房子;新體面向廬山,彷彿三面打開的玻璃盒子。順著古驛站驛道的方向平行錯開,在衝突對比中產生了時光交錯的穿越效果。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前院

就像《園治》一書中所記載的那樣:“雖由人作,宛如天成”,隨著天氣的變化牆外屹立的古樹會呈現不同的形態,而這形態也自然會幻化成樹影,肆意的灑在雪白平靜的牆面上,帶來情景淡雅,遠離塵囂之感。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後院

入口是一條白色花崗岩石板拼砌而成小徑,直面廬山瀑布。小徑兩側矗立著古驛站曾經的老樹,雖然風燭殘年卻依然挺拔向上。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建築全景

遠處由黑色石塊堆砌而成的牆體是這裡獨一無二的存在,這些取於當地的黑色岩石,與白色牆面相搭配,更加襯托出老樹的蒼勁。而在平行的牆體中,一棟木質徽派老宅安然於內,有種霧裡開花的朦朧意境,述說著時間,亦飽含新與舊的融合。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水院

文涵萬古江山氣,道續千年絲竹聲’,中國人喜竹,古來有之, 無數人在竹韻裡,讀到安身立命、處事待人的生活哲學,竹最懂得如何撫慰中國人的心靈。出於這層原因,於昭在新房子大堂內的天花和接待臺都大量採用了竹元素。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新建築接待前臺

沿著左側的通道緩坡向前,黑色岩石塊拼砌而成的壁爐,依然延續室外的材質及工藝,堆砌在一旁的木柴是從老鄉家裡收集來的,自然且溫暖。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大堂吧

大堂吧的一組木製書架,將該區域地面高低差既安全又巧妙的劃分開來,同時還增加了各沙發組間的安定感。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我們特意用草繩均勻纏繞,將休息區鋼結構柱體包裹起來,使人能輕易接觸到的柱體部分沒有那麼冰冷生硬。”於昭解釋道。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大堂

除了對物的追逐,中國的民居,還大都有廊道和院子,從山西的家族宅院,到徽派民居;從江南水鄉的濱水居室,到廣州的西關大屋;廊道鏈接空間的交錯,或舒展、或隱私,都是一類生活狀態的展現。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新建築與老建築之間連廊

望廬亦設有廊道,以石制小橋的形式呈現,連接舊房子與新房子,在營造層級遞進的空間次序,以及師法自然的脈絡情境外,也同時連接了過往與現在。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老建築前廳

而相對於大刀闊斧的改造,於昭對老房子的設計更多的是還原。他將原建築縱向兩側比較矮的部分做了局部吊頂,有效的規避過多的建築結構,也讓其自身精美的雕花能被白色牆面襯托出來。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前廳細節

於他而言,老房子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在與室外老樟樹形成的風景之間進行選擇性的遮擋和穿透,一種宜人的氛圍便呼之欲出。這裡的每一個空間都能呈現出不同的風景,在穿行停留的過程中,亦是一種豐富而有趣的心理體驗。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休息廳

老宅內的空間用“屏”來分隔的:“ 將原本阻礙入口的一組雕花屏風,原封不動的拆解下來移到入口左側牆面作為裝飾。既保留了入口主動線,也讓老建築原本的面貌不失完整。”他說。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公共空間

屏風是一種能巧妙分隔空間的形式。即不破壞老房子的完整性,又能對室內空間進行新的功能劃分和梳理,形成現代感的空間邏輯。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休息區

休息區的傳統彩繪絲線刺繡屏風,是在一種比較新的絲光牆紙上完成的,寓意舊與新的交織。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休息區

宴會廳與休息區相連,幾組挑高的屏風利用建築本身的特點,將兩個天井圍合起來,利用自然光線強調出空間中心,塑造了空間的靜態節奏。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休息區

地面依舊延續了新房子樸實的深色飾面磚,而淺色的木飾面跟老房子本身的深色木質也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與對比。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休息廳與宴會廳相連

《後會無期》中說:“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誠然,人們習慣了用看熱鬧的心態俯瞰生活,卻忽略了回到內心深處自修,作為設計師,似乎有責任對此進行一些改變。以一種‘反思式’的存在,再現過往、還原生活,與情感層面拆解重現,為每一個到訪者完成一次自我解讀。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宴會廳

茶房將設計師懷舊思緒與世間難得的清淨淡雅藏於一處,‘任他門外,車駕喧朝市’,門內只有茶香四溢。幾許深色竹捲簾漫不經心的垂落,用於高低空間的自然過渡,也令室外的景觀變的柔軟。在整個空間的設計中,他一直在尋找一個能連接新體與舊體之間的線索。恰巧,在現場的勘測中多逢雨天,油紙傘,這個在南方陰雨中常見的物件便自然而然的入了眼。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茶房

還有一些舊時的蓑衣、木質的水鳥作為室內裝飾而存在,對此於昭有自己的理解:“我們的文化會習慣性的把情感注入到物件中去,睹物思人,再比如一提到傘,十有八九會讓人聯想到斷橋的故事。”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茶房細節

傘大概是人們生活中最小的庇護所,代表了一種溫情的介質,瀰漫在新舊兩個空間裡。即便那種古典的生活方式如這所老房子般樣成了遙遠的幻像,但讓那些象徵過往的‘物’出現在這現代化進程中,至少可以予空間以內容和溫度。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屋頂細節

後記:“這個項目自落成拍攝一共進行了兩次,時隔一年。同樣的角度,白牆上涮出了雨痕,石面上佈滿了青苔,雨天,一切都是溼溼的。設計是有生命的,在我的設計哲學中,不自然的總是不夠好。如我們新的世界觀,也是需要一些時間去沉積的。”

無法拒絕的中式美

項目:望廬

甲方建築顧問:朱建平

甲方室內顧問:鄧敏

建築設計師:王戈

室內設計:於舍YU STUDIO

室內設計師:於昭

室內設計團隊:呂臻、王海霞、李志國

攝影:王廳、史雲峰、朱建平

地點:中航廬山歸宗寺酒店公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