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不要教會我攀比!

“私立學校攀比風氣很重吧?”

“孩子在這樣的私立學校會無心學習只注重物質吧?”

“在這種貴族學校孩子難免會被比較吧?”

開學季,雙職工家庭,考慮到家庭在時間和費用的承受能力,孩子三歲不到就送到了當地比較好的私立幼兒園。然後,上述的問題就會經常被親朋同事問及。

媽媽,請不要教會我攀比!

1.孩子間的比較不是攀比

從客觀條件來說,以私立幼兒園為例,他們規定穿校服,用一樣的玩具和文具,不準帶玩具到學校,不準帶戴貴重首飾,甚至不準帶手錶。在學校裡唯一不一樣的大概就是鞋子和洗漱用品這些零碎私人小件。那麼他們攀比什麼?

私立幼兒園,因為學費昂貴,這個門檻把一部分家庭攔在了門外,那麼同班小朋友的家庭有沒有貧富之分,當然有。這和公立學校沒有本質區別。

孩子們會在學校比什麼呢?

上學兩年,我唯一遇到過的孩子間的比較大概是旅遊。

我和四歲的兒子有飯後散步聊天的習慣。

有一天,兒子對我說,媽媽,我想去新加坡玩。我還沒坐過飛機,我的好朋友剛從新加坡回來,我也想去。

我兒子這麼大了沒出過國,而班裡三分之二的孩子是外國籍。可能,會有人覺得孩子在攀比了,如果沒條件去,他會失落會難過。

可是,真的這樣麼?孩子說想擁有,只是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這是本能,不是攀比。這麼大的孩子,並不知道去新加坡度假花費幾何,他無非就是本能的想既然是好玩的那麼我也想試一下。通常情況,你哪怕是帶他去附近走一走,甚至去公園散個步,放個風箏,他也會非常快樂。

那麼如果是攀比,孩子的表現是什麼?就是,媽媽我一定要去新加坡,別人去過的,我也要去。而且,會比較我們誰去的地方更高級。

與其說是孩子存在這樣的想法,不如說是家長在比,家長想給孩子好的,同等的物質,可是我無法擁有,那麼怎麼辦,要麼打腫臉充胖子,要麼就告訴孩子,等你長大了,你有錢了再去。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會告訴孩子,我也覺得新加坡很好玩,因為那個地方我也沒有去過。附近新開了一個遊樂園,我們也沒去過哦,要不,我們週末就去吧?

這種比較,不是私立幼兒園特有的,也不會比公立學校存在更普遍,這只是貧富差距造成的生活方式的差距。只要家長心中泰然處之,真的沒必要作為擇校的參考。因為不論在學校、工作還是社會的任何一個圈子,這都存在。

媽媽,請不要教會我攀比!

2.以欣賞的視角看待差距

我們有個媽媽群。慢慢熟悉以後,微信也互相加了起來。二十個媽媽,有一半時間比較自由,有在家族公司上班的,也有自己開店,也有全職主婦;另一半和我一樣是工薪階層,朝九晚五的。

這兩年相處下來,除個別媽媽比較懶散的,大多數媽媽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非常的努力生活。

有個媽媽是個全職主婦。她的生活常態就是,除了照顧孩子,就是讀書和走路。她會在朋友圈分享她今天看的書,書中哪個情節感動了她;配上今天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美圖,哪家店的咖啡很美味,哪家店的蔬菜很新鮮。

有人會問,這是炫耀啊。對啊,照片中難免會出現奢侈品,可這是她的生活常態,沒有強調,也沒有花裡胡哨。這麼優雅的媽媽,我覺得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她得體的穿著,享受生活的恬淡以及對生活滿滿的熱情和愛。

班裡還有個媽媽是辦party的,曬各種聚會是日常工作。可是我看到的是她深夜曬的文案,是奔波於各宴會場的認真以及抽空陪孩子的日常溫暖。

什麼樣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什麼樣的色彩。

我沒有看到媽媽們在一起攀比誰的包包是限量版,我也沒有看到媽媽們談論幾處房產。

我看到的是他們愛孩子、愛生活,注重生活質量,注重教育質量,更知道只有努力才能擁有更好生活的心態。

誰擁有的財富不是自己或家人創造的呢?我沒有做富二代的命,但我可以用心生活,做富二代的媽媽或者奶奶。一代一代的努力和傳承。

媽媽,請不要教會我攀比!

3.不要讓攀比過早的影響孩子

“寶寶,樓下哥哥都會彈鋼琴了,我們也去學吧~”

“兒子,你考了第幾名啊?”

“閨女,今天吃飯你可不能給媽媽丟臉啊,要和阿姨家姐姐一樣乖啊!”

這些話是不是似曾相識。這些潛臺詞都是家長之間的攀比。

請把他們換成“寶寶,鋼琴可以培養性情,而且聲音靈動,你試試看,我們學學看”;“兒子,今天考試盡力了吧”;“閨女,文明禮貌是對人的尊重哦”。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發現,孩子很多時候也有輸贏意識,下棋輸了會哭,學的比好朋友慢會氣餒,沒有漂亮的花裙子會羨慕。這不是攀比,這是人的天性,追求美好的天性。

我們即使做不到完全不比較,但至少要做到淡化比較。

我們是平凡的父母,所以永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他們是平凡的孩子,也永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告訴孩子,媽媽很努力的工作,但也有買不起的高價房,坐不起的頭等艙。羨慕可以,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取得。但過分攀比就是內心貧乏了,求而不得不是人生大智慧。

告訴自己,孩子也很努力學習,但也會有他們無法企及的平臺。羨慕可以,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但拔苗助長也不是人生智慧。

所謂平凡而偉大的父母。讓我們一起從容理性選擇,從容面對平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