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面向四面八方

湖南省隆回縣第一中學 廖敦燕

“教了三十年書了,您為什麼還要如此專注讀書、備課?”面對眾人乃至妻子的不理解,我說:“語文課堂要面向四面八方,語文課有她獨有的實踐性、應用性、漸悟性和人文性特點。”

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廣闊,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廣闊。語文教師的視野制約著學生的思想邊界。語文課要上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擴大閱讀量,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周國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語文教師,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另一件是讓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誠哉斯言!

書於我,成了有光的所在。近兩個月來,我狂熱地喜歡上了山東衛視主持人、流浪歌手大冰的作品,讀他的《他們最幸福》《乖,摸摸頭》《好嗎好的》《我不》,從中積累了大量鮮活的語言,極大地豐富了我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堂面向四面八方

隆回校園一角

我的語文課堂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十五年,為典型的師本課堂,課堂以我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我講析為主,閱讀活動中注重知人論世,探尋原初意義,1995年和1998年參加縣教學比武獲得一等獎的兩堂課《魚我所欲也》《治平篇》都首先出示了教學目標;2003年,我擔任校教科室主任以後,開始關注語文教學的意義了,嘗試先學後教,注意問題導向,重視學法指導,很多人說我的課堂有生本課堂的味道,閱讀活動追求多元解讀,多角度思考,注重揣摩文本意義,2007年執教《將進酒》,獲得中央教科所一等獎的這堂課,我從學生中收集了二十餘張提問卡片;近年來,我擔任湖南省廖敦燕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致力於把工作室打造成一個電子書包,以滿足學生自我學習的需要,順應互聯網+時代潮流,開始嘗試建設自本課堂,力求以每一個學生為本,教中學,學中教,側重於個性體驗與感悟,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見自我,見精神,見天地,見眾生,2014年12月獲得省一等獎的《高考作文:如何彰顯情感與理性》不再出現教學目標,著力於自我感悟,著意於涵詠吟哦。

語文課堂面向四面八方

隆回校園一角

三十年來,我的課堂從最初的“傳遞中心”走向“對話中心”再到現在的“自我中心”,學生終於可以進行個性化選擇,課堂亦不再呈現整齊劃一的教學目標與學習方式。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我做過的幾個教育課題也跟我當時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密切相關。2000年前後,我跟隨邵陽市教科院王軼倫老師搞“中學語文情趣導學”與“中學語文情趣導寫”課題研究,立足於教法創新,想方設法讓課堂變得有情趣,參與編寫了《中學語文情趣導學》與《中學語文情趣導寫》實驗教材。2005年以後,我協助市教科院鄧忠萍老師開展課題“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活動有效性實踐研究”,著力於學法指導,突出了“五動式作文”寫法探究,課題被省規劃辦評為良好等級;2018年2月,工作室主持開展的“教育信息化資源創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經審核准予結題,鑑定等級為省優秀,此課題的“基於電子書包的自主互動教學模式”,已將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三十年來,我參與的的課題研究從致力打造“高控課堂”邁進了建設“高效課堂”行列,再發展到我現在追求的“高質課堂”層面,師生在“閱讀·思考·行走”中不斷完善自己,追求面向真實的深度學習。

在前十五年的師本課堂裡,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前蘇聯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理論,它引導我如何做到教學相長,怎樣做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在生本課堂裡,美國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對我啟發多多,我深信他的“教育功能是發展而不是挑選”觀點,始終扣住它的 “反饋—矯正系統”這個核心。曾經有那麼三五年,我一走進課堂,往往首先擺出學生們課內課外提出的問題,然後進行拓展,再引導學生賞析課文。在近年來的自本課堂裡,浙江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鄭逸農先生的“非指示性”語文教學理念對我幫助很大,他的教育思想裡沉澱了“以人為本”“自主性學習”“體驗式教學”等理念,貼近當代中學生的語文生活,引領新時代的發展潮流。鄭先生認為:一切以“教”為中心的課都不算是高效課堂,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師肯定不是好教師。這話對我觸動最大,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開始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權、學習差異、學習時間。我的課堂裡不再出示學習目標,改變了我原來課堂上“預設太重,動態生成不足”的弊端。我在2017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執教《李憑箜篌引》,獲得中央電教館“優秀”,很大程度上是我在課堂上滲透了“非指示性”語文教學理念。

語文課堂面向四面八方

隆回校園一角

當然,不論是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教師眼中一定要有“人”;眼中有人,乃課堂之根,教育之本。走進新時代,必須以生命視角建構課堂,以站立的姿勢教語文,向著語文教學的青草更青處漫溯,載上學生眨呀眨呀的滿船星輝。我現在的座右銘就是十二個字:心中有人,手中有書,腦中有道。

語文課堂要面向四面八方,應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目前,我校的綠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已經啟動:各年級專門開設語文閱讀課,指導閱讀經典名著;出版校本教材《雛鳳心聲》《紅杏》《研究性學習》,開設“國學經典”校本選修課;推出“品讀經典”電視專欄節目;舉辦“傳承國學經典”專題元旦文藝晚會;開展遊學研活動等。語文課堂正從師本課堂轉向生本課堂再到自本課堂。

當然,語文課堂要面向四面八方,但千萬不能忽視教科書的作用,教科書猶如母乳,它的營養價值是不可取代的,它的典範性、高品質、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呂叔湘先生說:“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得法於課內”,強調的就是要用好我們的教科書,必須引導學生深犁文本,對文本做細緻入微的品讀、體悟。當前,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特別注意克服繁瑣病,課前活動不宜花裡胡哨,程式不宜固定,多媒體不宜濫用。語文課堂一定得姓“語”名“文”。周國平先生曾指出:一切高效高質的語文課堂不只是接受,更是自我發現,是閱讀者既有的內在經歷被喚醒和繼續生長。

語文課堂既要面向四面八方,又要堅持基於語文學科本質的教學原則。既要擯棄捆綁式的課堂教學,又要防止過度喧囂。高效高質的自本課堂,要求語文教師的每一節課都得用終身的時間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