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震動歐洲,建立亞洲最高標準實驗室,看80後女博士如何改寫歷史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為了尋找答案,人類展開了對生命的各種探索。西北大學校友、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主任——付巧妹,把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又推進了一步。

早在2016年,《自然》雜誌就給出這樣的評價:“她幫助重寫了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的歷史,並希望用古人類遺骸的DNA改寫亞洲的史前史”, 2017年,她又入選HHMI(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國際研究學者,這被認為是科學家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榮譽。

成果震動歐洲,建立亞洲最高標準實驗室,看80後女博士如何改寫歷史

成果震動歐洲,建立亞洲最高標準實驗室,看80後女博士如何改寫歷史

今年1月,在央視“2017年度科技盛典”的頒獎典禮上,付巧妹榮獲“2017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這個從一個小山村走出去的研究員,利用古人類遺骸的DNA改寫了亞洲古人類演化歷史。

而對於已經取得的成績,付巧妹顯得冷靜謙虛:“我不過是比別人幸運,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並獲得了肯定。”

從小天賦異稟 勇敢逐夢

付巧妹的初中老師劉喜群清楚的記得,第一次數學考試付巧妹沒有及格,但是她在數理化方面的天賦很快就流露出來了。“第二次數學考試她就考了80多分,第三次就100多分,到後來就幾乎都是滿分。”劉喜群說。

付巧妹的父親付德寶是樸實的農村民辦教師。1998年,付巧妹初中畢業,父親希望女兒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而劉喜群老師則對付巧妹的父親說,她很有理科天賦,應該有更好的發展前途。當年的付巧妹只是個十多歲的女孩,對她而言,父母的安排就是最好的。於是她初中畢業後來到一所師範學校學習,三年時間一晃而過,畢業那年,她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的一生:在小學教一輩子的書,每天備課、上課,生兒育女……,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於是,付巧妹找到了她的恩師劉喜群。那個時候,高一年級只剩下了最後一個月的時間,付巧妹面臨的是重讀高一,對付巧妹而言,她比同屆的同學已經晚了三年,她不想再花費一年的光陰。“那時多虧了劉喜群老師跟當時班主任保證,說我一定能跟上學習進度,所以我的高中時代只有兩年零一個月!”爭氣的付巧妹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下,於2003年的夏天考入西北大學。

古DNA的研究 世界正在看中國

2007年夏天,付巧妹從西北大學畢業,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從事骨骼方面的研究。兩年之後,付巧妹又前往德國馬克思·普朗克演化人類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她是古DNA領域的泰斗、該領域的創始人凡特·帕波教授唯一的中國博士生。

古DNA研究,是目前探索人類起源比較有效的的研究方法之一,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古人類的DNA來了解當時人群的遺傳關係,從而能瞭解當時人類發生過什麼。但探索幾萬年前甚至更久遠的未知的過去,又談何容易,這讓很多科學家望塵莫及。

成果震動歐洲,建立亞洲最高標準實驗室,看80後女博士如何改寫歷史

經過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演化研究所學習3年多的學習,和一些前期項目,讓帕波看到了付巧妹的潛力。2012年,所裡接到一個非常重大的項目——西伯利亞西部4.5萬年現代人基因組。帕波教授決定讓付巧妹成為該項目的領銜人。

她憑藉著高超的技術,翔實的繪製出冰河時代歐洲人群的遺傳譜圖,首次揭示了該時期歐亞地區完整的人口動態變化情況,讓整個歐洲為之震動。她通過開發捕獲DNA技術,從中國四萬年前化石中,獲得世界首例早期現代人核DNA,也是整個東亞目前最古老的基因組。

毅然回國 組建亞洲最高水準古DNA實驗室

2015年年底,在結束了德國、美國將近七年的求學和科研生涯之後,付巧妹帶著積累多年的豐富知識和經驗毅然回國,集合了高水平研究設備和中外精尖人才,建立了亞洲最高水準的古DNA實驗室。

“80後”的付巧妹,經常被問到為什麼離開西方回到中國。她回答說: “其實一直都有回來的想法。一是我的根在中國;二是我對中國和東亞發生過什麼很感興趣。”目前,付巧妹已經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向最早定居亞洲的智人。她也想研究近至數千年前的亞洲歷史,“我們國家大量古人類骨骼沒有做過DNA研究。”

在這裡,付巧妹希望能對亞洲先民的歷史進行重新的書寫。付巧妹說,在DNA研究領域,世界正在看中國,如何保持領跑優勢,這應該是她的責任與擔當。下一步,付巧妹和她的團隊將對亞洲人類族譜進行研究,那一刻她或許將再次重新改寫人類的歷史。

部分資料來自人民網、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