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爲科技大國

每當太陽又似往常般升起,像小編這樣的普通的上班族又開啟了日常的普通平凡的生活,但是我們不瞭解的是,在這平凡普通的一天其實有人在我們的身後默默無聞的為人類的未來做出貢獻,他們就是來自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他們正在通過自己的研究發揮巨大的影響——並提升著他們的祖國在全球科學界的地位。今天小編將跟隨雜誌《自然》中的內容帶領訂戶們瞭解我們應該瞭解的中國科學之星,因為這很有很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未來。

「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

玉如:牽線搭橋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理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玉如出生於香港,她在哈佛大學醫學院攻讀了博士學位,研究神經遞質,並在那時找到了自己的科研志向。然後,她跨界進入生物技術行業,探索支持神經元存活和發育的神經營養因子。

現在,葉玉如正在搭起一座溝通內地的橋樑:她希望能接觸到大量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人口,以推進臨床研究;培訓同時具有臨床醫學和研究技能的人才,並在中國正在開展的一項大型腦計劃中的承擔重要角色。

「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

崔維成:深海蛟龍 ,“蛟龍號”副總指揮,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崔維成永遠不會忘記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下潛是乘坐蛟龍號深潛器,達到了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的深度。崔維成說:“那裡十分荒蕪,但有種奇異的美感。”他是載人深潛計劃的領導者之一。

崔維成說,在2020年建成後,彩虹魚號將供全世界科學家使用。“海洋屬於全人類,而不是單個的國家。”

「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

王貽芳:粒子能量 ,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博士學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物理實驗室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任,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王貽芳有個計劃,要將中國推向粒子物理研究的第一線。王貽芳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長,他想建造一座周長50-100千米的環形粒子對撞機,超越歐核中心周長27千米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

高彩霞:作物設計師,植物生物學家

在高彩霞曾在丹麥羅斯基勒市的丹農種子公司(DLF)從事植物基因工程工作。在任職的12年裡,她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完成了對幾種性狀的基因改造,包括控制重要草種的開花時間。

如今在北京,高彩霞解決了小麥基因編輯的難題。很快,她成為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小麥基因工程專家之一。與此同時,她的實驗室培育的一種抗病小麥正在被一家美國公司進一步開發

「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

付巧妹:基因組史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博士

付巧妹領銜的關於“古DNA解密現代人起源”的研究入選《自然》雜誌“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之一,被評為“有理由慶賀”的科研成果之一 。

「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

陸朝陽:量子鬼才,英國劍橋大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陸朝陽是中國正在大力發展的量子信息技術領域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以量子糾纏研究聞名。維也納量子科學與技術中心的量子物理學家安東·蔡林格將陸朝陽稱作“光子糾纏鬼才”。

陸朝陽的目標是將量子糾纏擴展到可以用於計算的程度。“首次見證量子計算機的表現超過傳統計算機會是非常激動人心的體驗。”陸朝陽說。

「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

陳吉寧:汙染鬥士,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

陳吉寧長期致力於環境系統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致力於將系統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應用於環境工程、規劃、管理和政策研究,特別是如何解決複雜環境問題的綜合性評估及其中的不確定性問題。組織、承擔和參與了多項國家攻關、重大專項、基礎研究以及國際聯合科研項目等。

「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

或許在我們看來今天與昨天幾乎沒有區別,但是對於在我國前線發展的科學家們來說意義重大,時間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他們想要用自己的科學知識為人類帶來巨大進步,並做出巨大貢獻。未來請訂戶們跟隨雜誌《自然》一同瞭解科學對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雜誌訂閱盡在雜誌貓商城。

「雜誌貓」自然雜誌推薦:這些年輕人將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