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點,我也許就不會這麼悲傷了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點,我也許就不會這麼悲傷了

預定今年最熱劇的《延禧攻略》終於完結了!

作為從中國追到越南的資深劇粉,沒想到一路帶著姨媽笑隨意組合CP,用眼神殺死爾晴純妃後,臨了被傅恆之死騙去一把眼淚。

這部劇大概可以算是於媽的翻身之作。本來還深陷《鳳求凰》陰影的他,這次出手著實不一般,靠著精細的服化道重新做人,一雪前恥。單是高級的莫蘭迪配色就叫人在一眾亮瞎眼的國產劇裡稍微能喘口氣。不過,還是不得不說一句:跟動輒上萬的扇子、數十萬的頭面比起來,食物道具真的被忽視得夠徹底,尤其是在我看到裕太妃給乾隆送的荷花酥。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點,我也許就不會這麼悲傷了

裕太妃為了給兒子弘晝向皇帝求情,特意打感情牌,給皇帝送了他從小最愛吃的荷花酥。雖說圖片僅供參考,但這傳說中的“荷花酥”看起來倒更像“蓮蓬酥”啊!不僅沒有荷花粉嫩的顏色,而且靜悄悄的沒開放。

荷花酥要求的是明暗結合,既要有盛放的花瓣,也就是“明酥”,也要有層層疊疊的暗酥。雖然沒有明確歷史記載,但《紅樓夢》裡劉姥姥隨手揀的一個牡丹花樣的點心不妨借鑑。花型酥點要的就是“玲瓏剔透”。如此看來,怪不得皇帝瞧不上裕太妃的荷花酥,救子大業功虧一簣。

另一樣堪稱睜眼說瞎話的食物出現在荔枝宴上。帝后CP用來秀恩愛的荔枝樹被人惡意破壞,皇后只能用荔枝幹入菜,冒充新鮮荔枝。然後御膳房端來了這樣的作品。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點,我也許就不會這麼悲傷了

據說名字還叫“白雪紅梅”。對著兩截黃瓜說“雅緻”,恐怕這話也只有小天使容音能如此善良了。

看起來稍微正常一點的就是高貴妃和魏姐正面硬剛時賜的那碗藕粉丸子。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點,我也許就不會這麼悲傷了

藕粉圓子確有此物,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製作過程跟湯圓幾乎沒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就是用藕粉做外皮,包裹住餡料。不過藕粉經過烹煮應該會呈現出透明的咖啡色,而不是電視劇中這樣白嫩的樣子。看起來,這不過是打著“藕粉丸子”旗號的湯圓。

出鏡率最高的應當要數富察皇后最愛的江米年糕。直到看破俗世,想要乘風歸去的那一刻,她想吃的就是一道江米年糕(雖然只是想把明玉支走的藉口)。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點,我也許就不會這麼悲傷了

江米其實就是糯米。江米年糕就是用糯米糰和紅棗共蒸。一塊成功的江米年糕應當是軟糯細膩的。怪不得當乾小四看到皇后供桌前乾硬的江米年糕要大發雷霆了。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點,我也許就不會這麼悲傷了

看完之後,我最想吃的居然是愉貴人懷孕時最愛的點心。它有個相當洋氣的名字,叫: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點,我也許就不會這麼悲傷了

這是蒙古族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烤餅。在當地,家中鍋有多大,餅就有多大。對於遊牧民族來說,牛奶肯定是要有的。這種烤餅和麵時加入了牛奶、酥油或是奶皮子,光是聽起來就好像能聞到陣陣奶香。更不要說趁熱吃會有多麼討人喜歡啦!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點,我也許就不會這麼悲傷了

不過,在這紫禁城裡,到底誰最會吃?

大概還是那個集萬千美眷於後宮的皇帝啦!畢竟人家日理萬機,從前朝忙到後宮,營養跟不上可還行!到底他多會吃?還是母親瞭解自己的兒子:早起一碗冰糖燕窩粥,臨睡還要用酒膳。

“酒膳”,既有酒,又有膳,可能有點像咱們現在的大綠棒子小燒烤吧。藉著一點微醺入睡,著實享受。

現在回想起來,《延禧攻略》中每逢吃飯場景,大家幾乎不動筷子。如果那些宴席上的點心、佳餚再好吃一點,在結局時我也不會那樣悲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