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20年前的8月20日,一部投資僅200萬美元的電影在德國上映,結果卻意外產生了極大的反響,甚至影響了無數影迷,並被很多人奉為經典。

到如今,影片也上映了20年了。

那就是: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快速的剪輯、非線性敘事、真人動畫結合、靈動的配樂,還有兩位討人喜歡的主角。34歲的導演湯姆-提克威(Tom-Tykwer)憑藉這部《羅拉快跑》一夜成名。

大多數人在聽到《羅拉快跑》時的第一反應都是羅拉滿頭火焰般的紅髮。幾乎在電影的每一幕裡羅拉都在奔跑,不停地奔跑,為了拯救男友曼尼,為了生命,為了愛情。

看到後來,你的心跳會隨著羅拉的紅髮一起跳動。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有人會覺得這部電影像是一款電子遊戲,整個劇情都非常遊戲式。滿包括屏都是女主角的紅色、男主角的黃色和悲劇的預兆綠色。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羅拉的奔跑就是闖關的過程,三個故事就是三次重啟遊戲,在連掛兩次之後第三次終於完美通關

導演湯姆-提克威確實是個遊戲迷。他曾說別人可以說他電影拍得不好,但如果說他遊戲玩得不好他會生氣。

然而《羅拉快跑》的魅力絕不僅僅是遊戲的外殼,畢竟遊戲電影發展二十年已經到了《頭號玩家》的程度。和2018年的後者華麗的畫面特效相比,1998年的《羅拉快跑》相當於一個8bit復古遊戲。

湯姆-提克威在拍攝《羅拉快跑》時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就是在預算極其有限的情況下把重點放在了敘事方式改革上。

本片和1994年的《低俗小說》一樣都採用了非線性敘事結構。《低俗小說》用的是環形敘事結構,小故事首尾相連,打亂先後順序,觀眾會得到拼圖的快感。

而《羅拉快跑》用的是三段式反覆敘事的結構,雖然故事主幹都是“羅拉必須在二十分鐘內找到十萬馬克來拯救曼尼”,但實際上那是三個獨立的故事,因為羅拉和曼尼的不同選擇事態走向了不同的結局。第一個故事的結局是羅拉死去,第二個結局是曼尼死去,第三個皆大歡喜。不僅每個故事結局不同,連故事中背景人物的命運也因羅拉和曼尼發生巨大的改變。

羅拉在奔跑時遇見了狗、推著嬰兒車的婦人、偷自行車的男生、開車出門的梅耶先生、撿包的流浪漢、大門口的保安、救護車,直到最後趕到和曼尼約好的碰面地點。這一路上所有人本是羅拉生命裡的過客,但羅拉和他們各自無意識的舉動對彼此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比如羅拉父親的朋友梅耶先生。羅拉第一次跑過他家門口,梅耶減慢車速,正好當頭撞上黑幫的車,無法按時去接羅拉的父親。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第二個故事裡,羅拉在下樓時被狗主人絆了一跤,於是所有事情都慢了一拍。羅拉在經過梅耶先生家門口時從他汽車引擎蓋上踩了過去,然後他又撞上了黑幫的車,下車的還是那兩位金鍊大哥。只不過撞的位置不一樣,這次是追尾。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第三次,羅拉在下樓時直接躍過那條惡狗,之後的所有事情節奏又變得不一樣了。還有一個不同就是,這次羅拉不再冒冒失失衝撞別人了。

她沒有撞上那個推嬰兒車的婦人,於是那個婦人就沒有像第一個故事裡那樣,帶著怒氣回家和酗酒的丈夫爆發爭吵,繼而失去孩子的撫養權,變成一個在公園偷人家孩子的瘋婆子。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她沒有無視梅耶先生直接跑過去,也沒有無禮地踩他的車子,而是趴在車上和他寒暄了兩句。於是梅耶先生沒有撞上那輛黑幫的車子。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金鍊大哥的車從前面呼嘯而過,梅耶先生對他死裡逃生的命運一無所知。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之後梅耶先生按時赴約,接走了羅拉的父親。雖然當時羅拉很懊惱,但是看過前兩個故事的觀眾都知道,這樣羅拉就不會被父親羞辱、也不會知道家裡骯髒的秘密了。

導演用這種方法解釋了羅拉和曼尼為什麼會有三個不同的結局。湯姆-提克威雖然是個遊戲迷,但是他並不迷戀暴力。相反他拍了一個天真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裡無所不能的不是暴力,而是

愛和善良和一切美好的東西

第一次,羅拉向父親求助失敗,幫助走投無路的曼尼采取暴力手段搶劫超市。她喪失了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的價值,最後被警察擊斃;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第二次,羅拉還是向父親求助失敗,她自己成為暴力的實施者,搶劫父親的公司拿到十萬馬克。曼尼不再有意義,於是曼尼死去;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第三次,羅拉和曼尼都放棄了暴力。羅拉掏空微薄的家底走進賭場,用自己的獨特能力大賺了一筆;曼尼遇見拿了錢的乞丐,明明手中有槍的他只是狂奔追上乞丐,然後用槍作為交換拿回十萬馬克。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最後曼尼交出一袋錢給了老大一個滿意的交代,回頭看見羅拉手裡還有另一袋錢,小混混和富家女想必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還有一個關於宗教可以拯救世人的小細節,羅拉在奔跑時遇見一群修女。前兩次她都直接從人群中穿過,衝散了隊伍,修女們很不滿地目送羅拉跑遠。而第三次羅拉往邊上跑了幾步繞過了修女。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羅拉快跑》告訴我們一點小小的好的改變是如何一步步影響到整個事情的走向。也許它想表達的是蝴蝶效應的魔力,也許人生本是一場混沌的遊戲,但作為這場遊戲的玩家,

所有人都不該放棄抗爭(奔跑)、不該放棄善良、不該放棄愛的能力

我想導演這些年應該一直是這樣堅信的,因為他參與拍攝了更可愛的《超感獵殺》系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