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指出恐龍與現代鳥類基因同源

《侏羅紀公園》電影的劇情背景是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利用滅絕恐龍DNA,復活的這些史前巨獸的方法。不過現實中,這一技術難以實現,但是據英國肯特大學的科學家發佈在《自然-通訊》的新論文認為,恐龍的DNA實際上就存在我們周圍,鳥類實際上就是現代的恐龍。

新研究指出恐龍與現代鳥類基因同源

儘管認為鳥類是史前恐龍的一種殘留物種的想法由來已久,許多化石揭示了許多恐龍長有羽毛,它們的骨骼結構與現代鳥類有許多共同點。而通過基因學研究的更進一步揭示,這一切並不是巧合。基因學技術給予了科學家更深刻地勾連已滅絕的恐龍與現代動物的生物學聯繫的能力。

英國肯特大學的科學家Darren Griffin告訴BBC他們發現鳥類和大多數非鳥類恐龍擁有許多染色體“我們認為其產生了基因變異。擁有如此多的染色體就能允許恐龍能夠比其它動物更容易產生基因洗牌。基因洗牌的能力意味著恐龍能夠演化地更快,幫助它們能夠在地球變化時生存地更久”

通過對多種恐龍親緣關係近的物種的DNA研究,包括鳥類,科研團隊成功地回溯了這些物種的基因變化,並且在鳥類的DNA中成功地逆向追溯到了最終指向恐龍的基因變化過程。團隊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現代鳥類和古代爬行動物在DNA上也有許多共同之處,意味著這兩種物種親緣關係比科學家此前認為的更接近。

主要作者肯特大學的Rebecca O’Connor博士稱“不管是化石證據還是現在的基因學證據,都肯定了恐龍和鳥類不僅僅是遙遠的親屬關係,而是它們可能實際上就是同源的。我們周圍的鳥類就是恐龍。”

通過對鳥類祖先(鳥類祖先被視作與恐龍親緣關係最近的物種)的基因研究創造出了恐龍的基因構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