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景區設計到旅遊文化創新,全解析!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發表題為《旅遊的美與美的旅遊》的文章,文章中,魏小安從景區美學設計談到旅遊文化創新,深度剖析其中的痛點和要點。

美好生活,我解釋一曰“美”,二曰“好”。好日子,我們老說老百姓叫好日子,種植業保障生存,製造業緩解短缺,服務業提供便利,這都是“日子”。但是如果沒有旅遊就沒有“好”,所以美好生活旅遊打頭。這是我多年宣傳的一個觀點。

旅遊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發展不平衡的協調者,不充分的提供者。這是我們新時代對旅遊的一個新定位。

一、旅遊的美:物我合一、從天性出發愛美,求美是人的天性,旅遊也是人的天性,所以旅遊的過程追求美,體驗美,這就是一個詩與遠方的結合。

從目的來看,消費者有五種訴求。

第一新,新鮮、新奇。這個追求新,有一些之所以審醜的項目他也能夠做的原因,就是你的新。

第二異,差異,異質。旅遊是從我們生活換了一個地方,到別人生活習慣的地方,這就是追求異質化的生活,旅遊這種生活從個人來說是一個短期的生活過程,可是從社會來說就是一種長存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追求差異,追求異質化。

第三美,就是美觀,美好。一個東西得好看,你要是不好看,你說這個東西能行?

第四知,追求感知和知識。這種感知是一種直觀的感覺,知識是一種比較系統化的東西。比方我們去看博物館這就是一種知識,旅遊者不追求系統的東西,他是看的多了,感受的多了,這個人就提升了。

第五樂,就是娛樂,歡樂。這幾年戶外演藝包括室內的旅遊演藝在國內開始實行。現在全國大概有600多場這種演出,現在正在醞釀發動準備乾的大概還有400多場,也就是說全國光旅遊的演藝,有戶外的,有室內的,現在戶外的多,大概有上千場。這就是市場,因為市場有一個需求,大家有這個追求。

2、從對象出發(1)旅遊審美三對象

第一個對象是自然山水。一是自然,這是我們的對環境的追求,對生態的感受;二是山水,好山好水看不足。

第二個對象是文化古蹟。一是文化,複合型、綜合性,你有感受,甚至你有感動,有感觸這就是文化;二是古蹟,古蹟是歷史的足跡,是前人的生活。

第三個對象是社會生活。一是社會,多元化,豐富性的社會;二是生活,活生生,流動起來。我們出一趟國,過了幾年了,你回想在這個國家看到什麼了,你可能想不起來了,但是碰到什麼好玩的事,碰到好玩的人你始終忘不了。

所以旅遊審美的對象,最終的說下來是:大自然、深生態、活文化、真生活。這個關鍵詞是“大、深、活、真”,對應我們城市裡的小自然,偽生態、淺生態、死文化和偽生活。

(2)對象擴展

我們真正的追求是“大生活、真對象”。

第一,城市。城市是林林總總,花樣百出,我們看城市是看建築、感文化。你到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如此。

第二,小鎮。小鎮的追求是氛圍濃郁,生活感受差異化。

特色產業小鎮,第一個是特色。我們的小鎮能出一千個特色嗎?我這兩年跑下來,我看至少有一百個運動小鎮,一百個影視小鎮,一百個藝術小鎮,一百個文化小鎮,哪找那麼多的題目去。第二個是產業。小鎮就不是聚集產業的,產業要靠城市聚集,產業要有產業鏈,要有產業群,所以工業園區、科技園區是可以聚集的,因為他是一個群體的,就會形成競爭力。小鎮聚集產業,聚集什麼產業?真的看不出來。剛才一說基金小鎮,浙江只有一個基金小鎮,第二個都不會有。因為小鎮不是聚集產業,是聚集消費,消費形成產業,這是符合邏輯的,符合規律的。

第三,鄉村。鄉村追求的是自然風光,文化傳承,是追求鄉土化。這裡面有一個誤區,這個誤區就是所謂的原生態。大家都說原生態,我不認同,從旅遊的角度歸納了四句話:從原生態著眼,從次生態著力,從泛生態著手,從深生態著魂。

第四,度假區。度假區是一種新型的生活,讓大家從容體驗。

第五,主題公園。歡樂的感受。

第六,娛樂和演藝。達到一種深度的體驗。

3、物我合一江山也要文人捧,詩文傳唱留千古。宋朝的時候有四大名樓,特點是什麼?樓以文傳,文以人傳。所以四大名樓都有很精彩的故事,這個名樓真正的名是在這裡。現在四大名樓黃鶴樓、滕王閣、鸛雀樓,都是我們這些年重修的,岳陽樓是清朝的時候重修的。可是因為有這麼一篇文章或者有這麼一首詩就傳千古,這就是物我合一。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說過五心:信心、專心、恆心、愛心、開心。我理解的是,信心以對生命,專心以為喜好,恆心比做事業,愛心以處人事,開心以帶未來。這就是我們文化裡的這一套。

這樣來說,第一是景:景色、景觀、景緻;第二是精:精細、精緻、精品;第三是境:環境、意境、境界。

從旅遊的成長過程來看,第一個階段求多看,第二個階段求體驗,第三個階段求美感。所以旅遊的美,貫穿旅遊全過程,在時間上是繼起,在空間上是無限的。

二、美的旅遊:身土不二身土不二是我們古代的一個詞,但是我們現在不用了,這個詞日本、韓國在用,就是天人合一的意思。

1、狀況美的旅遊是過程,也是旅遊工作者的追求,我們要讓客人感同身受,就是天人合,身土不二。可是我們現在很多地方很有說頭、很少看頭、很沒玩頭,這是好多地方的文化。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哪一個地方都有很多名人,都有很多有名的事件,所以一說滔滔不絕,我說打住,我就問一句,現在能讓我看到什麼。玩更沒的玩了。有一些自然山水叫很有看頭,但是很少說頭,也沒有玩頭。這是我們現在普遍的情況。無美、無樂、無感,則無旅遊,所以美的追求是最高的。

2、問題第一,需求膨脹。中國旅遊市場的需求這些年來膨脹的越發厲害,我們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發展的中後期,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80年代我們研究旅遊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的人均GDP300美元,現在2017年人均GDP8750美元,這個時期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旅遊需求爆炸性增長的時期。所以現在全面滲透,而且迭代不斷。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頭疼的事,因為任何國家發展都有過程,我們也有過程,但是我們的過程是濃縮的過程,中國的經濟發展40年我們濃縮了歐美髮達國家200年的歷史。中國旅遊40年,濃縮了發達國家160年的歷史,所以我們從最開端的產品一直到最尖端的產品都有,這就是中國的特點。好多的事情你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就過去了。

第二,細化不足。我們現在要求細化,但是難以適應。現在只要是一個東西就能掙錢,你還要求我細化,你還要求我精緻,不需要。但是如果滿足一種狀態,我們就不行。

第三,相互替代。各類產品,難以定型。所以我現在看項目,很火爆,我說我不看今年,我看你三年以後,甚至我看你八年以後。三年以後你還活著就算不錯,八年以後你還有品牌,就算你立起來了。

因為發展太快了,所以我就說到現在為止,真正能夠保持品牌的還是老天爺還是老祖宗給的。自然山水有黃山、九寨溝,文化產品有故宮、兵馬俑,這是中國第一代旅遊產品,也是到今天為止中國在世界上的標誌性產品,還得靠老天爺和老祖宗。我們這些年花了多少花樣,做了我們東西,有的在市場上不錯,我就問國際影響呢?並沒有做出來。現在高端的消費已經產生了,高端的消費轉變為炫耀性消費。

總體來說,我們是成長中但不成熟的旅遊消費,缺乏試驗積累,缺乏世代積澱,缺乏休閒技能,缺乏休閒文化,這是我們的根本問題。另一方面是旅遊供給的粗放。大而無當,惠而不費,華而不實,普遍存在。

旅遊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我們要培育審美趣味,要引路,要開拓,要形成我們的旅遊美學思想,甚至形成旅遊的美學流派。實踐出真知,實踐出真理。

三維思考,頂天立地,左顧右盼,瞻前顧後。前沿就是頂天立地,這就是你需要有大的氣勢,要有一些戰略性的東西,立地就是要接地氣,左顧右盼就是把歷史和未來想清楚,瞻前顧後就是把發展的各個階段想清楚。這就是高度、寬度、長度,所以我們要講旅遊的美,美的旅遊,就需要這種三維思考。

3、景區美學設計景區的美學設計需要五個“分”。

第一,分類。不同類型的景區有不同的美學風格,你不能什麼都一樣,比如說長隆,就是時尚。因為他就是一個動物世界,追求的就是時尚,但其他的也這麼追求顯然不行。

第二,分層。不從層次有不同的追求,比如大眾的追求就是熱鬧,中端的追求是雅緻,高端的追求一定是文化。

第三,分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元素,需要符號化。

第四,分項。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要求,大的項目要求氣勢,小的項目一定要精緻,有的時候精緻本身就給你帶來這種享受。

第五,分齡。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追求,這些東西可分可混。比如北京的歡樂谷,他定位很清楚,歡樂谷的最佳的年齡15歲到35歲,15歲往下,10歲到5歲都可以,但是你知道很多的項目他不能玩。這個定位就定的很清楚,所以老年人怎麼可能去哪裡。

可是上海的歡樂谷就不同了,上海的歡樂谷有很多的老年人,老年人去幹什麼?去看孩子,因為老年人在家裡沒事,每天到那裡看孩子歡天喜地的,他的感受也很好,他不玩。這些人是買了歡樂谷旁邊的房子,給他有免費的入園證。

這裡面首先一個是整體規劃的美,這就是結構美和互補美,所以景區的設計要研究的是整體結構,這個結構不清楚不行,然後是具體的設計的美,這就是元素美和功能美。最終達到體驗設計,眼耳鼻舌身心神全面深化。

古人講天人合一,首先是對古代自然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所以他們採取隱、藏、貼、近、柔、軟、和、合等各種手法。我們現在完全是粗暴型的。敬畏自然,珍視資源,善待文化,尊重前人。山水在人胸中,人在山水懷中。

4、發展變化淡化景區,淡化看法,這是一個新的要求。強化景區自然強化景觀,把視覺作為第一位的要求,現在要求是全方位的。

從風景畫到風景域,山水畫,田園詩,民俗風,文化歌,生活曲,夢幻情,這是未來的一個更高的要求。要達到一個有景皆參與,無處不體驗的境界。旅遊做到這個程度了,包括我們一個城市要能做到這個程度這叫好地方。那就是時時是場景,處處是舞臺,人人是演員,個個是觀眾。好多地方你會有這個感覺,比如到了迪士尼,這種感覺就會很強烈。你有的時候到了一些小鎮,也會有這種感覺。這樣就是一個叫原點思維,所謂的原點思維就是從人性出發,一個是原點建設,我們要尊重我們的基礎,從基礎出發。

形成一個核心競爭力,主要有四個要素:產品差異度、品牌知名度、顧客忠誠度、市場美譽度。不能光講知名,知名容易,你出了一個大事故,一把成名,這種知名有意義嗎?所以必須是一個美譽度。新的時代我們要追求新品、新業、新事、新態、新局,要追求這五個新。

5、思路轉換以後工業化的視角,挖掘前工業化的資源,創造超工業化的產品對應工業化的市場。這個不僅講旅遊,我們城市建設也是這樣的,城市裡有沒有後工業化的視角。前工業化資源在中國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創造的產品一定是超工業化的,原來一說就是團隊遊,現在你要跟年輕人說,你跟哪一個旅行團,年輕人非常詫異的看著你,什麼年代著還要跟旅行團。人家講究自己設計,自己攻略。

建築要對得起自然,添彩不添亂。我們現在很多建築太粗暴了,比如像張家界,多好的一個城市,山水城市,但是你在張家界這個城裡面你感受不到。有一次我在張家界,我想拍兩張山的照片,我在街上走了半天,我找到一個角度拍,我拍的全是建築。你要說建築的好也罷了,都是那種粗暴的現代建築,實在沒得看。

我的一個原則是“少修大路,少蓋大樓”。比如我比較讚賞的一個地方,四川的古藺,這是一個山城,他們縣長就跟我說,我們有幾個要做,小廣場、小綠地、小馬路,這是一要求;第二個要求樓高不能超過八層。我說為什麼這麼定?他說樓高超過八層,樓壓倒了山,山城就感受不出來了。所以那個小縣城我就很讚賞。

集小為大,集細為精,集分為彩,集市為場。我們中國人習慣於大,習慣於規模越大越好,動不動就是什麼吉尼斯世界記錄,吉尼斯是一個榮耀嗎?喝啤酒、吃漢堡都可以進吉尼斯記錄,你和酒囊飯袋並列有什麼光榮的。做第一,但是不是越大越好。

現在開發模式已經基本成熟,商業模式在拓展,所以需要一個從新城市主義到新生活主義,城市說到底是人居住的地方,人不能在這裡居住,這個城市就沒有多大的意義。城市有四個主體功能,我們現在把城市只是當做一個聚集的地方,結果越聚集我們的生活性質越低。下一步工作在公園,生活在景區,這是比較理想的狀。特色、文化、環境、質量,這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

6、規劃美學

美的旅遊,規劃當先,所以我們需要規劃當下,建設完善,細節第一,就需要重點抓住這三個環節才能達到那個旅遊。

什麼樣的審美趣味,決定什麼樣的風格,形成什麼樣的後果。我們現在有一些地方執政者好大喜功,開發商貪大求洋,規劃者推波助瀾,評審者隨波逐流。這都是我每天都要感受的事情。現在一說旅遊項目,十億不在話下,百億勉強可談,千億政府行為。這變成了一個編故事的競賽了,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泡沫化。旅遊發展也有泡沫,但是如果從投資商的角度來說,這也是可以利用的泡沫化,就看怎麼把握。

從規劃美學來說,第一是內容規劃,這個涉及到內容、主題這些基本的問題,要求創新,這也可以稱為定位分析。

第二是功能規劃,涉及基礎功能、特殊功能等問題,要求實用性,也可以稱為產品分析。

第三是空間規劃,涉及土地利用、山形水系、項目佈局這些問題,要求合理性,也可以稱為佈局分析。可是我們現在常規化的空間規劃,就是一張地圖下面怎麼擺這些,這個事就把它搞顛倒了

第四是時間規劃,涉及到全年的時間利用,客源地到目的地時間與遊客的總體安排時間,包括遊覽的時間規劃,綜合消費時間等問題,要求系統性,也可以稱為動態分析。

從方法上來說,就是情境規劃的方法,根據情境,形成思路;創設情境,探索創新;模擬情境,創設規劃;特定情境,特定規劃。

7、三個領域傳統旅遊領域轉型升級,新興旅遊領域開拓進取,泛旅遊領域彰顯未來。這樣也需要重新定義旅遊企業,旅遊企業的生產,首先不是生產什麼具體產品,而是生產什麼概念。旅遊休閒總體而言,是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具體而言,旅遊交通不僅是生產位移,而且是生產位移中的良好感受;飯店是生產文化性的享受;旅行社是生產便利和情感。景區是生產異質體驗和文化吸引;主題公園是生產歡樂;旅遊規劃設計公司是生產創意,生產智慧;旅遊電子商務公司是生產信息整合,生產知識。

其次是按照什麼模式經營,即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凡事首先要考慮誰買單,想不清楚最後只有自己買單。然後才是生產什麼具體產品。任何經營,前提是市場,歸結點也是市場。

8、城市與旅遊因為我跑的城市太多了,所以我看一個城市,首先看大勢,看你的地理環境,看你的山城水系;第二看“大市”,就是從經濟的角度;第三看商業,從市場的角度;第四看大街小巷,看城市格局;第五看建築、風格、佈局;第六看廣場、綠地、小品;第七看文化、廣告、標識;第八看生活形態;第九看市民生態;第十看衛生狀況。

我看城市就從這十個角度看,看完了這個城市,你看他準不準。

用旅遊激活城市,以激情創造明天。在城市建設中,史是城之根,文是城之魂,房是城之體,水是城之容,綠是城之裝。

三、美:文化和旅遊的集中點1、全面引導美的追求是文化的追求,也是旅遊的追求,所以是文化和旅遊集中點,也是交叉點,也是興奮點。因此需要全面引導,我的原則是“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好辦事”。別老想著慫恿人家花大錢,你這個項目投資100億能到什麼程度,我說怎麼不想投資一千億。所以這就需要強化軟開發,適度硬開發。軟開發的內容:

策劃:思路,定位,戰略。

規劃:空間配置,土地利用,產品謀劃,多規合一,旅遊特點。

設計:項目落地,風格突出,特色形成。

活動:活動也是產品,活動增加魅力。

營銷:敢吹會吹經得起吹。

品牌:品牌形成吸引力,形成競爭力。

這些內容,說到底稀奇古怪出思路,吹毛求疵摳細節,倒行逆施謀發展。如果你旅遊還處處模仿,時時模仿,你這個旅遊項目搞不好,如果你這個城市毫無特色,你這個城市也好不了,這就需要對應未來。

2、全面提升第一,加強美學教育。旅遊專業的學生要知美,愛美,求美,但是我看我們現在旅遊專業的教育裡都是知識性教育,沒有美學教育,這是我們旅遊教育的一個短板。

第二,加強企業美境。旅遊企業也是創造美的企業,所以需要全面的提升。不管你乾的是哪一類,你是酒店是景區,各類都需要一個加強美境的建設,至少讓大家覺得趣味、舒服,讓大家覺得這個地方很美,有吸引力。

第三,提升審美趣味。尤其是官員,官員的審美趣味決定了你一方的審美趣味。

3、文化和旅遊的伴生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極其豐富,也是旅遊起步時期的關鍵,故宮和兵馬俑成為代表,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國旅遊在世界上的典範。

旅遊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文化資源是吸引外國旅遊者的重中之重,也成為各地旅遊的重中之重,

八十年代,慕田峪長城、秦淮河、陝西曆史博物館,是國家旅遊局投資的重點項目。各地也如此,紛紛集中力量投入文化項目。

之後,隨著旅遊的發展,產品逐步豐富,首先是一系列景觀資源的開發,以黃山和九寨溝為代表,也形成中國旅遊的典範。其次是主題公園的發展,一波三折,但是形成氣候。之後是複合型發展,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成為中國旅遊又一次升級的典範。現在是深度發展,休閒度假形成趨勢,非物質文化遺產普遍引起重視,百花齊放的局面形成。

這個過程,始終是文化和旅遊相伴相生的過程。即使是自然景區,也在努力突出文化特色。

此次機構改革,組建文化和旅遊部,是戰略之舉,可以全面凸顯中國的國際優勢,也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也恰恰是階段性轉換的戰略時機。

4、文旅再融合(1)條件具備

新時代,新體制,再融合;體制改革,平臺建設;機制磨合,逐步完善;產業與事業,相互促進;地方架構,自然調整;活化的文化與市場的旅遊;美好的追求與事業的旅遊。

(2)新型旅遊文化

新型旅遊文化,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以突出的特色為文化形式,以豐厚的品位為文化內涵,以人本主義精神為文化本質。

文化形式的基本要求是突出的特色,而不是一般的表現,更不是雷同化。主要的具體表現形式一是資源的獨特性,二是建築形式的獨特性,三是環境的獨特性,四是三者之間的協調性。

文化內涵的基本要求是豐厚的品味。主要的具體表現形式一是品類的豐富,二是味道的厚重,三是展示的精美,四是內涵與形式的統一和諧。

文化本質的基本要求是人本主義精神。對於中國這個具有幾千年皇權主義傳統和官本位意識的國家來說,普遍缺乏人本主義精神是我們與旅遊發達國家最大的差距,尤其是從大眾旅遊角度來看更為突出,文化創新的最主要的工作也首先要放在這方面。要在各個細節上體現了對人的關心和尊重,從這一文化本質出發,一是在建築格局上要注重結構合理、功能完善,二是在設施配置上要處處為客人著想,三是要努力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3)旅遊文化創新的把握

一是異質文化。作為旅遊目的地,異質文化的把握是發揮特色的根本,對海外要弘揚中國特色,對國內要弘揚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對本地要弘揚自我特色。這樣就需要在各個方面研究歷史化、民族化、鄉土化、個性化等問題。

二是同質文化。大眾化的旅遊需要商業化的運作,也要求現代化的設施。從這一點來說,世界各個國家,國內各個旅遊區(點)都是相同的。如住宿設施、廁所設施以及各類公共設施,都要提升到文化高度來認識,來操作,來努力達標,這就要求國際化、現代化、標準化。客人希望看到最好的景觀,但絕對排斥惡劣的廁所。

三是異質文化與同質文化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一部分相應的設施要達到異質外觀,同質內涵,民族化的形式,現代化的內容。

四是管理和服務文化。本質上也是同質文化,具有相通性、普遍性。

五是形成五個力:視覺震撼力,歷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潤力,快樂激盪力。

注重細節,一步到位。文化的感覺不僅體現在大面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細節上,細節產生吸引力,細節創造競爭力。要使我國的旅遊目的地的綜合素質儘快達到國際水平,進一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必須在細節上下大功夫,通過這一重要方式,使我們能夠一步到位。

從投入產出的高度看,細節不需要大投資,但卻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或者說,不需要資金的大投入,卻需要文化的大投入;不需要硬件的大投入,卻需要軟件的大投入,需要旅遊工作文化意識和文化素質的大提高。總之,起點是客人,要以人為本;終點是細節,要以文化為本。

從景區設計到旅遊文化創新,全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