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高手低,還不是因爲你缺少自律

有些人去旅行,卻總是覺得一路平淡無奇,照片裡的美景總是和現實判若兩途。別人的旅行有酒有故事,他卻只有行人和堵塞。

有些人在寫作,卻經常下筆不知該寫點兒什麼,滿心疑惑。為什麼就是造不出詩意的句子,寫不出家裡尋常。

有些人做設計,又總是腦子裡想得美輪美奐,實際空空如也。那些隨時可以在腦海裡爆發的idea現實裡卻無從下筆。

或者有些時候你想做些什麼,然而好像一直都沒有開始過。

甚至把它們羅列在那些條條框框裡,督促自己要一件一件的完成它們。

可能還會給自己制定打卡計劃,會發朋友圈讓別人監督自己。

最後可能堅持了兩三天就放棄了。

那種制定計劃想實現夢想的心情會給你很大的充足感。

而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撒網很快就失去動力會讓你充滿挫敗感和失落。

這種一曝十寒的狀態即是一種缺少自律能力且眼高手低的心理症狀。

你眼高手低,還不是因為你缺少自律

貓力

環球旅行者貓力,85後妙齡女子,自大學開始就已經獨自遊走日本、韓國、泰國、印度、土耳其等各個國家。到今年為止,她已經旅行了五六年了,而她的那句“我只擔心一件事,就是死前還沒把這個世界看完”震驚了很多人,在前幾年咱們國內流行窮遊的時候,貓力也剛畢業,於是她夥同那個叫做瘦肉的福建農村男孩一起她開始的“無國界壯遊”。

然後這個叫做貓力的女孩奇蹟般的在網上火起來了,她旅行、自己開淘寶店、做平面模特、還接了很多品牌代言,到今年為止她出了兩本書《貓力亂步》和《路上有微光》並且最近好像開始開始做旅行視頻。

她用旅行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應該是絕大部分人的追求吧!

現在旅行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單單是貓力呢?

有絕大部分正在抱怨的人,他們的旅行方式也許是人們常說的一段話“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點拍照,回家一問什麼都不知道”

而還有很多人在踏上旅行的路上就開始後悔了,嫌累嫌髒嫌貴嫌遠,回來也開始抱怨。為什麼別人的旅行就那麼轟轟烈烈,生動有趣。

你眼高手低,還不是因為你缺少自律

貓力和瘦肉

你知道在路上的貓力又是怎樣的呢?

在路上,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麻煩的事情,最糟糕的莫過於遇到小偷從而身無分文,或者生一場大病。這些貓力都一一嘗試過了,並且很多常人難以忍受和難以嘗試的事情她都做了個遍。

也許我們在遇到這些事的時候可能連看風景的心思都沒了,並且心情糟糕透了。貓力寫過一句話,不記得原話,大致意思是“路上所有的糟糕都她都把它們當做是旅行的饋贈”

2015年,在新疆喀什暴動後沒幾天她就義無反顧地飛往喀什踏上新疆的旅途,什麼赤腳走雪山,無帳篷露宿印度的沙漠,甚至連印度人“左手如廁,右手吃飯”的生活習慣她都體驗了一把。

也許你只有和常人不一樣,才會體驗到這些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有一句話叫做,置之死地而後生,只有當自己沒了後路,才會主動挖掘活路。

就像在旅途中,只有當你身無分文,才會有搭車的想法,體驗一把搭車旅行,交很多朋友,聽很多故事。只有當你走到迷途,才會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也許會發生意外,也許是不好的事情,但它一定新奇,因為你從未遇到過,因為它走出了你的生活之外,才會讓你擁有不一樣的經歷。

有很多寫作者,常常腦洞大開,腦子裡會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和章題。

但靈感來源的瞬間只會迸出章題的大概,等到真正下筆去寫作的時候,常常又無法把它無限擴大。這也是人們常常說的“瓶頸”。

通常這個“瓶頸”來源於靈感停滯,或者堵塞,甚至缺失。

簡單點兒來說,是自身的生活經歷少了。有時候光靠頭腦突發奇想或者天方夜譚絕對是不夠的,因為你從未真正體驗過,沒有通過實踐來做為靈感依靠,一定只能賦予它華麗的外皮。

生活才是最好的寫作來源,如果這個寫作來源已經平淡無奇,文字也一定永遠停留在那個階段,無法得到昇華。

你眼高手低,還不是因為你缺少自律

韓寒

比如說韓寒,這個連高考都沒有參加過“國民岳父”也一樣在寫作的路上開闢了新的天地。

例如在他少年時期一直對中國的教育模式持有質疑的態度,於是乾脆不參加高考選擇自己喜歡的寫作和賽車。第一篇讓他火起來的文章便是《杯中窺人》讓他榮獲新概念作文第一名,從此在寫作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正因為他不一樣的生活經歷造就了他與別人不一樣的人生。所以他陸續出版了《三重門》、《零下一度》、《獨唱團》等。

有時候我們必須跳出生活現有的框架,才有可能體驗到更多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作為寫作者,這些經歷實在太重要了,很多寫作者為了寫出更好的作品於是改變生活的現狀,去體驗那些未知。例如日本著名撰稿人,以拜訪名家墓在作為自己的靈感來源。也有很多演員,為了尋找人物性格精髓,會去體驗人物生活狀態或者生理狀態。例如楊冪拍《我是證人》去體驗盲人的生活。例如鞏俐為拍電影去西藏體驗了三個月的藏區生活。

你眼高手低,還不是因為你缺少自律

安妮寶貝

再說一下安妮寶貝吧!在寫作的十多年內,每年一本新書出爐,並且每天保持至少5000字的寫作量。

她的那些靈感到底怎樣來的呢?

單從讀者的角度來說,她的靈感也許都是折騰出來的吧,比如早年她獨自旅行,在那個交通還不太方便的年代,她辭去了銀行穩定的工作,自己租房子,每年至少搬好幾次家,和陌生的網友交朋友,深夜抽菸寫作,輾轉於不同的城市和國家。

這些類似折騰的生活狀態是它寫作的靈感源泉。在我看來最為折騰的還是11年的徒步墨脫之行,幾乎是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死神,墨脫之行後,她便陸續出版《蓮花》、《春宴》。而這兩本書也是她很大的轉折點。

14年她出版的《得未曾有》書中的主線是四位脫離俗世的專一之人,書成型的過程,安妮便與他們各自生活,體驗他們的生活方式,體驗那些不同的生命形態。

生活其實是需要折騰的,尤其是做創造類的工作,如果生活從來都在一條水平線上,靈感也無法得到釋放和昇華。

再說說我這類人吧!

幾乎每天都必須創作,有時候靈感迸發想到很好的專題,我會習慣性的記錄下來隨時準備開筆,結果久而久之記下的專題越來越多,但真正寫下來的卻沒幾篇。

看到在平臺上的其它寫作者每天堅持更新,創造出來的爆文越來越好,收入也越來越可觀,而自己的粉絲量和文章質量上升速度緩慢至極,心理還是會受到打擊的。

畢竟在這種單打獨鬥的道路上,這是一個個體存在,不受任何約束與條框的限制。寫與不寫都是個人的事。

前兩天我家裡半夜進了小偷,我放在架子上的大概兩天多元錢被偷走。早上準備出門上班時發現空空如也的錢包和身份證被整齊的擺放在洗衣機蓋子上。大約一分鐘以後我才接受被盜的事實,才想到報警。

也因為發生了這樣的事,我才意識到很多時候生活應該要多一些經歷,我們不能處於被侷限之處,偶爾一些意外或者驚喜,它會帶給人更多的思考和清醒的認知。

我們的生活,一定要多一些經歷。還是要杜絕一些不好的意外,如果你覺得你的創作靈感減少了,一定是你的生活被侷限了,你應該跳出來,體驗更多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