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姚明用7年讀完交大本科 任畢業生代表發言

38歲姚明用7年讀完交大本科 任畢業生代表發言

今日,姚明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稱當一個人花了7年38歲才本科畢業的時候,他知道他在說什麼。

38歲姚明用7年讀完交大本科 任畢業生代表發言

姚明

“在未來某個合適的階段,試著把自己的未來與社會的結合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會給自己更大的空間去探索。”今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畢業生姚明與3300餘名本科畢業生一起在閔行校區霍英東體育中心迎來了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作為畢業生代表,姚明首先感謝了自己的父母,他說:“是你們的堅持甚至是固執,要求我在17歲踏入CBA職業賽場前做出承諾,一定要在運動員生涯結束後回到學校讀完大學。如果沒有這個像封印一樣的承諾,在校讀書的幾年中我不止一次想到過終止。而通過這一歷程,我也更加相信學習的過程比結果還要重要。當然,我更應該感謝你們要求我的是‘讀’完大學而不是‘寫’完,應該是在那個年代還沒有這麼方便的電腦打字和打印,而我在2011年入學之前使用電腦最熟練的操作也不過是右手鼠標+左手ASDQWE鍵。”

“我們身上所穿的學士服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知識和學問,還是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今天我們將開始在社會中開始尋找自己的價值,也請永遠記住我們曾經穿過的這件學士服的含義。”姚明表示,這個社會可大可小,從大處著眼可能是一個群體,從小處看也可能只是自己的小家庭,無論如何,畢業生走出校園都會慢慢學會承擔超出個人的責任。“‘未來是你們的’,請允許我套用一句十多年前籃球場上的名言。相信我,當一個人花了7年38歲才本科畢業的時候,他知道他在說什麼。”

姚明的一番話引起全場師生共鳴,今天這群畢業生們將揮別母校,開啟人生新的征程。

首屆“致遠榮譽計劃”學子畢業,優秀學子分享求學感悟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學面向全體優秀學子啟動“致遠榮譽計劃”。經過4年的培養,第一屆184名“致遠榮譽計劃”學子畢業,其中有48名優秀學生獲得致遠榮譽學士學位。

據悉,首屆“致遠榮譽計劃”畢業生分別來自6個方向、31個專業,其中174人(94.6%)選擇繼續深造,首屆工科方向畢業生全部選擇繼續深造;有94人(51.1%)選擇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理科方向畢業生直博率達70%,學術引導成效顯著。根據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畢業生中有95人進入世界排名前100的學校,佔51.6%;45人進入世界排名前20的頂尖學府,佔24.5%,畢業生受到世界一流名校歡迎。在學校優異論文評選中,理科和工科方向各有五篇入選,佔全校優異畢業論文總數的25.6%,崇尚科學,熱愛研究成為了致遠榮譽計劃學生的內生動力。

“我的恩師鄧濤教授曾說過一句話:‘人生最酷的事情,不是取得多少成就,而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併為之奮鬥終生。’” 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子、首屆致遠榮譽計劃工科方向本科畢業生王子昭在畢業典禮上和師生、家長分享了自己在交大四年的求學感悟。進入交大後,在致遠創新研究中心“致遠學者項目”的引導下,王子昭開始思考如何用更低的成本獲取清潔能源、如何為貧水地區帶來乾淨的水資源。他努力夯實知識基礎、提高研究能力,並尋求志同道合的隊友合作攻克難題。懷著對科研的熱愛,王子昭與項目成員每天上完課就去做實驗到深夜,週末泡在實驗室爭分奪秒地使用著平時難以全天預約的儀器,寒暑假他們也常常在家呆不滿10天就繼續投入到實驗工作中。

回首四年交大路,王子昭說,自己留下的最刻骨銘心的是“感恩”。畢業之際,他同時收到了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全獎博士錄取通知,並最終選擇到哈佛大學繼續深造,攻讀材料方向。“人生路上,是那根植在每分每秒裡的熱愛,砥礪著我們永不停下的腳步。未來,我將以導師鄧濤老師為榜樣,學成歸國,紮根材料行業,力爭在能源材料、環境友好材料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全體2018屆畢業生,也會牢記教誨,努力向錢學森、黃旭華‘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那樣的人生座標看齊,將‘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39篇“優異學士學位論文”聚焦科技、行業最前沿

《高效界面能量轉換機制與應用研究》《基於多IMU的運動捕捉系統》《常識性知識圖譜的構建與表徵》……此次畢業典禮上還頒發了2018屆“上海交通大學優異學士學位論文”獎。經過前期嚴格甄選,今年6月,共53篇畢業論文入圍了2018屆上海交通大學優異學士學位論文評選答辯。35位來及各學科的高水平專家學者在答辯現場與學生對話並給予點評,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最終,共有39篇代表學校各專業最高水平的學士學位論文獲此殊榮,也是2018屆應屆生向母校集中展示學習成果的一次精彩彙報。

人體康復過程是一個複雜動態、多自由度的過程。無論是專業的醫生、理療師還是康復機器人,檢測、捕捉到運動過程中的異常步態,並識別分類提供輔助診斷意見從而進行糾正是治療過程的核心,運動捕捉用於測量人體不同部位和不同關節在運動過程中的位置、姿態、運動軌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參數,在檢測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導師曹其新的指導下,優異學士學位論文獲得者、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18屆本科畢業生胡益愷綜合了用戶需求和市場調研結果,研究了一套運動捕捉系統,並開發了一種有效的運動機能監測設備。如果把這種設備的慣性傳感器附著在穿戴者的指定位置,對傳感器測量所獲得的相關信號進行融合分析,就能獲取人體不同部位關節在運動過程中的位姿參數,這為醫生診斷病人提供了有效參考。

在人工智能領域,常識性知識指的是一個由人類世界日常生活中的事實組成的集合,比如蛋糕是甜的, 咀嚼是吃飯的動作之一,桌子和椅子常常擺在一起等等。常識性知識有關的研究一直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點之一,它可以向人工智能系統和各類模型提供物理世界中豐富的背景知識,從而提升性能和效率。絕大部分的常識性知識庫都是通過人類手工標註構造完成的,這導致常識性知識庫很難迅速擴大。在導師朱其立的指導下,優異學士學位論文獲得者、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18屆本科畢業生林禹臣針對常識圖譜的率先提出了自動化構建的完整方案,並在實驗中取得了超越基準方案的模型,為人工智能的研發提供了重要參考。

畢業生深情告白:“我愛交大的一百個理由”

四年前,學子們懷揣夢想,從五湖四海相聚交大校園。報到時父母的殷殷叮囑、同學間初識的靦腆、開學典禮的奮進激昂還都歷歷在目。如今,2018屆畢業生即將啟程遠航,走向祖國萬水千山,開啟人生嶄新的華彩篇章。在畢業之際,畢業生們整理出100句畢業贈言——“我愛交大的一百個理由”,這份特別的畢業禮物採用激光雕刻,作為2018屆畢業生對母校集體記憶的凝聚,是全體2018屆畢業生對母校的真情告白。

與此同時,學校也為畢業生贈送了特別的禮物:畢業紀念T恤和學位帽流蘇贈送給全體本科畢業生,流蘇上帶有刻著2018與SJTU的金色吊牌;榮譽錦帶贈送給上海市優秀畢業生和上海交大優秀畢業生,象徵著他們所獲得的榮譽。

“立鴻鵠志,練真本領,做實幹家。”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2018屆本科畢業生張宜傑在這個7月即將和他的同學一起奔赴武漢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施工單位的工作環境也許沒有那麼光鮮,而驅使張宜傑選擇投身中部基層行業的原因更多的是情懷。“既然選擇了土木專業,我就下定決心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土木人’,” 張宜傑表示,“四年的學習讓我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然而施工現場的工程經驗和技術實踐是我的‘短板’,因此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個處在施工前沿的單位,希望能夠在工程一線歷練自己。”

和張宜傑一樣立下鴻鵠之志的交大學子不在少數。近年來,上海交大不斷深化就業引導教育,強化大思政、大育人的格局。同時,以畢業季為契機,上海交大將“責任”教育貫穿學生成長全過程畢業前夕,學校分別與國家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就業的畢業生代表召開座談會,寄語學子要志存高遠,不忘初心,與祖國同心同向,為中國夢而矢志奮鬥。同時召開畢業生赴國防科技單位就業座談會、畢業生赴基層單位就業座談會、畢業生赴海內外深造畢業生座談會,還邀請重點單位代表、校友代表、教師代表出席交流,鼓勵和引導畢業生要將自身發展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