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呂梁南梁賀氏家族《婚姻習俗》

山西呂梁《南梁賀氏族譜》家族文化傳承篇

南梁賀氏家族《婚姻習俗》

山西呂梁南梁賀氏家族《婚姻習俗》

山西呂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國寺》景區,明隆慶五年南梁賀氏家族三門二世賀謨公曾參與捐銀重建。亦是清康熙帝賜“天下廉吏第一”的直隸總督、兩江總督于成龍讀書樓、貴州巡撫、江寕巡撫於準的“萊公別墅”舊址。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他構成兩性共同生活的社會關係,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生活內容。

解放前,婚姻的初級階段稱為議婚,由男女雙方父母根據對方的門第、家境及品貌等條件,決定婚姻成否。男女青年沒有自主權。“無媒不成婚”,家庭講究一點的要“三媒六證”。議婚開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親友,前往女方家提親,如果女方家長同意結親,男方便讓媒人到女方家詢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開八字”,審視男女雙方是否“合婚”。民間一般認為男女生肖“對沖”的不宜婚配,如鼠馬、牛羊、虎猴、蛇豬、龍狗、兔雞,並有“白馬怕青牛,豬猴不到頭,蛇虎如刀割,羊鼠一旦休,雞猴淚長流”等俗語。

新中國成立後,實行的是自由戀愛,以前的成規舊俗已不再講究了。男女雙方“八字”相合後,雙方即擇吉日互換“庚帖”,則重新寫明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日時等事項。至此,親事算初步確定,接著就要“相親”、“相家”,由媒人帶女方父母或母女到男方家“相親”,通過相互接觸交談相看,進一步加深瞭解,當雙方對婚配都持肯定時,便可正式“訂婚”了。訂婚選擇農曆三、六、九等吉日,女方家主要親友到男方家,男方家設酒飯款待,名曰“定親飯”,主食是扁食(餃子),並送給鄰里鄉親(現在送瓜子、糖果等),飯後男方要給女方彩禮,女方也要以文房四寶、扇子、荷包、紅褲帶等相贈。男方給女方家的聘禮視家境貧富而定。民國年間一般家庭為二十四塊現大洋,並講究互換龍鳳帖,叫換帖。龍鳳帖是用一張紅紙印有龍鳳圖案的庚帖,男方給女方的“龍帖”上寫有“逑吉”字樣,大致書寫內容為“愧乏玉田。仰祈舍諾×××鞠躬”。現在則以結婚證取代。

訂婚以後,男方選擇完婚的“黃道吉日”徵得女方同意後完婚。舊社會由於家庭經濟情況不同,完婚禮儀可分為:鼓樂迎親“大娶”、“小娶”、“黑推”(童養媳)、“打換親”、“招門納婿”等形式。“小娶”為多數人家採用的儀式,一天辦事。“黑推”一般指雙方家境困難,又是童養媳,春節前也就是大年三十吃頓好飯,晚上男女開始同居,就算辦了終身大事。“打換親”就是雙方家都有男女青年進行互換成親。

鼓樂迎親,就是男家僱用鼓樂隊吹吹打打迎娶新娘。迎娶前一天,男方家要差人往女方家送酒席錢和釵釧首飾、衣裝、酒肉等禮物。成婚吉日鼓樂齊鳴,新郎官頭戴禮帽,身穿長袍馬褂,十字披紅,手拿油果磁合子,騎著高頭大馬,租賃紅色花轎一頂,供新娘子乘坐;藍色轎子一頂供女方送親者享用,一輛馬拉轎棚車,供迎親人、媒人享用。兩個十二歲男孩手挑大紅燈籠隨轎而行。兩個年輕人抬十層食絡,內放著新娘子梳妝打扮用品,衣服、紅布、紅鞋襪、扶頭開臉錢,一刀肉、二斤白麵、兩壺酒、“起轎糕”、“插花油餅”等,要湊足十種禮物,意在十全十美。在迎親隊伍啟程後,家中講究紅頭熱門,街門、家門都要張貼喜聯、帖雙喜字。迎親隊伍人人身上佩戴紅色貴賓標誌,到達女方家門時,女方家的大門早有新娘子的弟妹等人緊閉把守。一方面顯示女方家庭的尊嚴,另一方面是故意刁難迎親者。迎親者怕誤時辰,只好掏紅包了事。同時要脫去新郎的一隻鞋,待付了脫鞋錢了事。在招待迎親隊伍筵席時,要給做飯大師傅“開席錢”,新郎要打“插花油餅”。新娘子出嫁前,要點燃紅蠟燭,要給新娘子“上頭、蓋臉”。所謂“上頭”就是改變頭髮樣式,把辮子盤成髮髻;“開臉”又叫“開面”,用細絲線將面部汗毛絞掉、修細眉毛,剪齊鬢角,其實是進行美容修面,並以此表示少女時代的結束。上頭開臉人,必須是“全福人”,即公婆、父母、丈夫俱在、兒女雙全的年長婦女。新娘子梳妝打扮後,內穿紅肚肚,紅肚肚兜裝上鐵蛋,頭戴鳳冠,身穿霞披,腳穿紅襪繡花鞋,用紅裹腿裹上車鐧、懷抱插花瓶,由哥哥或舅舅揹著上轎。在此前母女等家人哭哭啼啼,難捨難離。其原因是新娘子年幼沒出過遠門,對婆家及新郎不相識。這一風俗人稱“新娘哭,孃家福”。

過去講究“黑媳婦”,迎親隊伍返回男家時,天色已是黃昏,這時張燈結綵,鼓樂大作,喜炮連聲。男方親友、街坊鄰里、一擁而出,迎接新娘。公公忙著擺供燒香,供喜神、財神。新娘子下轎前要索取“下轎錢”,孩子們要向新娘子要喜糖。之後新娘子由“全福人”相攙,司儀手提“官鬥”內放有銅錢、草圪節、邊走邊撒並唸唸有詞地唱到:“吉泰初蓬兩儀開、陰陽定理喜三才,周公不將女嫁娶,先請新人下轎來;新人下轎滿天星,草節銅錢撒開門,進了大門進二門,進了二門有掩屏......。”新郎新娘共執紅綢一條,共踩紅地毯,跨過火盆,牽紅入院。新娘子到土地神前端“香斗”(官鬥內放小豆外加紅紙覆蓋)。接著就是“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設在院子的上方,擺一張供桌,用一張黃紙,上面寫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供桌後方掛老祖宗的神幔族譜,公婆、長輩就位後,新郎新娘開始拜天地,聽從司儀指揮,行三跪九叩首大禮,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後男東女西,夫妻對拜,送入洞房。洞房門上事先準備好桃弓、柳箭、當新郎新娘進洞房門前,由新郎射三支柳箭,以示吉祥。洞房前或門檻上事先擺放一馬鞍,馬鞍下再放棗糕等。新娘剛跨過去,便立即取去,名曰:踩粘足糕。洞房內除生活用品外,特放黃酒、核桃、紅棗。窗戶上張貼大紅雙喜字,貼鴛鴦戲水,喜鵲登梅等窗花。屋內點燃大紅蠟燭通宵不滅,俗稱“洞房花燭夜”、“長命燈”。當新婚夫妻並肩落坐後,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壓在新郎的袍襟之下,新郎用杆挑去新娘頭上的“紅蓋頭”,之後夫妻之間飲和氣酒,炕的四角早已擺放好用白麵蒸的用紅頭繩串連的“胖娃娃”。當新娘子上炕以後,“全福人”便將四個“胖娃娃”一齊讓新娘懷抱著,意在早生貴子。晚飯後,年輕人便開始了“鬧洞房”、“撈兒女”、“聽洞房”等活動。俗話說“不鬧不發,越鬧越發”,這樣就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婚後第二天,男方家再次設筵席款待親朋好友。親朋好友向男方家道喜恭賀,到賬房記上禮金、禮物。還要舉行認親儀式,也叫“認大小”,新婚夫妻在司儀的主持下,依次稱呼,一一向家長、賓客行禮認親,家長賓客給新娘子禮錢。婚後第三天新婚夫妻攜帶禮物回孃家“謝婚”,也叫“省親”、“回親”,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岳父岳母恩德,新郎新娘要住九天,叫“住九日”。象徵夫妻恩愛、天長地久。男女雙方還要會親家。

新年過後,新婚夫妻先到外公外婆家拜年,然後到岳父家拜年,並要“住正月”。男方近家族或知己輪流宴請新媳婦。

總之新婚禮儀鄉俗,講究紅火熱鬧、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美滿幸福。

山西呂梁《南梁賀氏族譜》主編:賀恩民

公元二零一八年一月(農曆丁酉年十二月二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