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廣釋:桓公匡合,濟弱扶傾

千字文广释: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桓公,齊君,名小白。《諡法》:「闢土服遠曰桓。」匡,正也。正天下之亂也。合,會諸候也。《論語》雲:「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這裡的桓公指的是齊桓公,本名小白。按照《諡法》的解釋:「開闢疆土、臣服遠人的叫做桓。」

匡,就是匡正。合就是會合。《論語·憲問》中,孔子稱讚管仲協助齊桓公建立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豐功偉績。

春秋爭霸,始於齊桓公,可以說是管仲的創造發明。東周已降,周天子聲威漸衰,以致於鄭莊公敢於直接和周天子叫板。但管仲敏銳地覺察出,雖然周天子式微,但還有號召力。所以建議齊桓公「尊王攘夷」,翻譯一下就是小說家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孔子未必看不出管仲的本意,但在春秋時的,管仲保住了周天子最後的尊嚴,也符合《論語·堯曰》中「興滅國,繼絕世」的理想,這在孔子看來是無比偉大的,所以忍不住誇讚「如其仁!如其仁!」

美國稱霸世界,看誰不順眼就滅了他,然後扶植一個新政權,實際上就是在仿製管仲模式。可惜他們只學了一半,不能讓人心悅誠服,最後依然徒勞無功。

千字文广释: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濟,救也。弱,兵力少也。扶,持也。傾,危也。諸侯之弱者救之,危者持之也。】

濟,就是救濟。弱,就是弱小,《千字文釋義》認為,這裡的弱小特指兵力少。扶,就是扶持。傾,就是傾覆、危機重重。

這是說,春秋時代的霸主,要救濟兵力弱小的諸侯,扶持危機重重的諸侯。這實際上也就是上文所說的「興滅國,繼絕世」。

但實際上,真正有實力、且有意願「興滅繼絕」的霸主又有誰?他們要麼自顧不暇(如宋襄公),要麼恣意擴張(如吳王夫差),誰真的願意維護世界和平?正如《史記》所云:「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所以,理想盡管豐滿,真相永遠骨感。

嗚呼!

千字文广释: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