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中國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衝鋒鎗:解放戰爭與韓戰的主力!

說起二戰都會讓人想起形形色色的機械化武器,眼花繚亂的空軍裝備以及宏偉壯觀的海戰裝備,但是還有輕武器這樣一個家族暗暗發光,戰時的輕武器有很多都被冠以藝術品的美稱,如希特勒的鋸子“98K毛瑟步槍”以及“八大粒”半自動加蘭德步槍,它們不僅僅以強悍戰鬥力贏得了士兵們的鐘愛,還因為優美的外形讓人愛不釋手,至今都作為殺人利器活躍在世界各地。其中和中國的感情最深的要數“波波沙”衝鋒槍。

曾經中國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衝鋒槍:解放戰爭與朝鮮戰爭的主力!

一戰之後開發衝鋒槍成了一種主流,蘇聯也不例外,但是蘇聯沒有英法德美那樣穩定的環境,長期的內戰一直到1926年才停止,隨之而來的又是帝國主義的封堵圍剿,蘇聯真正開始研發衝鋒槍是在1930年前後,此時的蘇聯工業基礎薄弱,僅有的產能被投入到技術兵器的研發製造當中,幾乎沒有資源投入到衝鋒槍這個新概念中去。

曾經中國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衝鋒槍:解放戰爭與朝鮮戰爭的主力!

僅有的從事衝鋒槍開發的是輕武器大師託卡列夫和捷格加廖夫兩人,由於新技術的侷限性和國內形勢的緊張性,他們的作品質量很一般,而且無法跳出傳統“衝鋒手槍”的思想束縛,在早期誕生的衝鋒槍如“PPD1934衝鋒槍”性能十分勉強,尤其是造價高昂不適合蘇聯這樣的規模巨大的部隊裝備,直到1939年開戰時僅僅裝備100支,起的作用十分有限,裝備不足的問題直到“蘇芬戰爭”才顯現出來。此戰蘇聯的慘勝不僅敗壞了蘇聯紅軍戰無不勝的名聲,還讓希特勒徹底打消了對蘇聯人的顧忌放手發動戰爭,芬蘭人的蘇米衝鋒槍讓蘇聯人吃盡苦頭,也讓蘇聯加緊衝鋒槍的研製。

曾經中國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衝鋒槍:解放戰爭與朝鮮戰爭的主力!

在另一位輕武器設計師斯帕金針的帶領下,新式衝鋒槍的研製上馬,經過對PPD衝鋒槍的弱點和優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參考蘇芬戰爭中蘇米衝鋒槍的特點,還考慮目前蘇聯工業的特點之後,波波沙41 衝鋒槍正式誕生,終於趕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列裝部隊。

曾經中國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衝鋒槍:解放戰爭與朝鮮戰爭的主力!

作為蘇聯武器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第一結構簡單,主要零件如機匣,槍管護管 都是衝壓件,製造速度非常的快。之後工人們只需要把這些衝壓好的部件做一些很簡要的粗糙加工,比如焊接,鉚接,穿銷連接和進行組裝,最後安裝在一個木槍托上就完成了,幾乎不需要技術工人,蘇聯工廠裡的老人小孩都可以從事生產;第二火力兇猛,波波沙的理論射速高達900發/分,遠遠高於它的對手MP40的500發/分。實戰中波波沙的射速可以高出將MP40近一倍。就連德國人也對其鍾愛有加,蘇德戰場老照片經常看到手持波波沙的納粹士兵,甚至包括黨衛軍;最後是精度可靠,波波沙優美的外形得益於力學設計特點,它的中心分佈合理,線條整潔,這正式保持精度的設計結果,波波沙為了提高射擊精度仍然使用木製槍托,木製槍托雖然是整槍製造中最為費時的工藝,但是它使得整槍射擊時重心在槍的後部,防止射擊中的槍身不平衡,增加了射擊穩定。波波沙槍管外面有一個散熱筒,加大了槍頭的重量,防止槍支設計師劇烈跳動,一個很簡單的設計極為有效的提高了射擊精度。同時它還可以減少槍口的火焰並在起到防止槍管過熱。

波波沙作為援助給中共的武器進入中國戰場,憑藉其簡單的製造工藝成為我當早起簡陋兵工廠中的第一批國產武器,僅僅投產一年我國就產出4萬多支,可見它的簡單性,在解放戰爭和支援朝鮮的戰爭中都是我軍的主力裝備,為新中國的成長築起一道城牆,是一款和中國感情深厚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