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激勵離不開錢,但除了用錢,騰訊、海爾、唱吧還這樣激勵員工

好的激勵離不開錢,但除了用錢,騰訊、海爾、唱吧還這樣激勵員工

好的激勵,用錢給員工選擇權、用心給員工成就權。

1

好的激勵,離不開錢,

錢是誠意和選擇權

組織行為學認為,薪資與工作滿意度有正向關係,僅限於生活水平較低的人群,薪資越高,工作滿意度越高;達到一定溫飽後便沒有任何關係(如下圖):

好的激勵離不開錢,但除了用錢,騰訊、海爾、唱吧還這樣激勵員工

(來源: Judge, T.A., Picoolo, R.F., Podsakoff, N., Shaw, J.C., & Rich, B.L. (20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y and job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77, 157-167.)

但即便這樣,在當下的中國,錢,也仍然是一個政治正確的選項。這很好理解,就像上文發表後,這位用戶的留言:

好的激勵離不開錢,但除了用錢,騰訊、海爾、唱吧還這樣激勵員工

即便我在回覆裡認為,利益共享不完全等於錢,但說句實話,我更能理解“錢的激勵作用”,首先,錢意味著誠意。

作為貨幣,錢天然有價值,代表價值。管理者用錢這種物質獎勵作為激勵手段的時候,員工是可以通過“發錢”這個接地氣的動作和錢的數量,來衡量自身價值的。確切地說,是上級、老闆、管理者眼中自己的價值。

錢給夠了,符合預期或者超過預期,員工自然覺得被激勵。

我朋友在一個待遇並不領先行業的公司,去年年底,老闆下決心改變滯後、緩慢的工作氛圍,於是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

先是制定了一個激勵制度,明確規定當績效完成多少後會有多少錢的獎勵,緊接著鼓勵員工接近目標、達成目標,拿到那筆獎勵金。

而在發獎金的時候,老闆也改變了過去的方式,以前都是給超市的代金券,這一次,老闆將獎勵變成現金,在會議上直接發錢。

先不說整體效果如何,至少我的朋友受到了激勵。

首先,他覺得老闆的制度白紙黑字很明確,自己做多少就能多拿多少,心裡有數;

第二,老闆在這個過程裡也付出不少,為了讓團隊成員有緊迫感,老闆一方面開掉了幾個實在混吃等死的老油條,一方面幫助其他人出謀劃策、減少目標的達成難度、提高達成可能性,這個過程裡,老闆和團隊、團隊成員彼此的交流多了、溝通勤了,團隊氛圍就比以前好;

第三,超市代金券的效果沒有現金好,因為這樣選擇更多了,可以購物、可以儲蓄,隨心情來。

我朋友說,“當你和老闆朝著一個目標前進,你感覺到自己實實在在的進步、也看到自己為公司創造的價值,同時收到老闆因為你的進步和業績而給予你的獎勵,這實在是一件雙贏的事。”

一些高明的老闆還會故意給出高於預期但不至於高出很多、讓員工小驚喜、也不至於讓自己成本過高的獎勵,這種做法的激勵效果一般情況下是不錯的。

當然管理者不能過度、而且得按照制度來,不能今天高興了給很多、明天不爽了不給了,要有制度,既不能讓員工覺得自我評估低了、或者得意忘形,也不能讓員工覺得沒有制度可依、一切看的是老闆的心情。

比起誠意,最重要的是,錢意味著選擇權。選擇就是自由。

一種激勵制度的制定讓員工擁有更多的選擇權,也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也就是自由。

就像我的朋友更喜歡現金而非購物卡。

自由是更高級別的尊重、同理心,代表的是管理者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感同身受的“員工立場”,只有真正感覺到被尊重、被期待、被肯定,激勵才能算是奏效,才算有意義。

當然,怎麼給錢、給得老闆和員工都開心,“海爾模式”的案例,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參考:

在海爾,考核標準是雙維度的,一方面業績要符合企業價值,比如銷售額,另一方面,業績必須符合用戶價值,比如用戶數量、用戶口碑、粘性等,當兩方面都達標才算完成了業績。

具體怎麼實現激勵呢?

首先保證基本生活費用,這是第一段基本層,然後是第二段對賭層,把和老闆確定的目標和預算放到上面兩個維度上,變成一個二維座標上的點,當兩個維度都達到,就獲得預算和分紅;再往上就是第三段,叫超級分享,就是超過對賭的收益部分,則由團隊自行分配。

好的激勵離不開錢,但除了用錢,騰訊、海爾、唱吧還這樣激勵員工

舉個例子,當目標業績是1000萬,而團隊完成了1500萬,那500萬是團隊自行分配的。自主權、自由分配,聽起來是不是很燃?

穆勝企業管理諮詢事務所創始人穆勝博士在解讀這個案例時,認為這種考核方式更有優勢,比起傳統的平衡積分卡式的考核(只看總分,就會忽略一些弱項),二維座標軸式的考核必須兩個維度都要達標才行。

這就要求員工在實現成就時更加全面、戰略地看問題,不管是自我成長還是獎勵機制,都更合理。

同時,這種模式和KPI也不一樣,KPI做得再差也有分,但是在二維點陣的考核中,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沒有中間狀態。這也更加激勵員工做出有結果的成績、而非有成績(分數)的結果。

美國企業家博恩.崔西說:“讓員工承擔100%的職責,這是激勵員工發揮潛力的主要因素。一個人想要有勝利者的感覺,他一定要成功完成任務。”

而海爾的做法就是把“完成任務”和“用錢激勵”掛鉤的代表。業績達成超過預期,老闆自然高興,而獎勵豐厚,員工自然受到激勵。

好的激勵離不開錢,但除了用錢,騰訊、海爾、唱吧還這樣激勵員工

2

錢不是萬能的,

別讓錢變成剝奪和取巧

雖說“沒有錢萬萬不能”,但錢不是萬能的,當然,這和“沒有錢萬萬不能”並不衝突。

因為員工衡量工作得失的標準並不單一,就像管理者衡量成本和價值的時候,標準也不單一一樣。那麼,當標準更加多元的時候,“錢不是萬能的”這句話就更有市場。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要錢”和“只要錢”中間存在“剝奪感”。

管理者忽略員工的深層次需求,把激勵機制簡單化為物質獎勵,讓激勵制度有了一定侷限性,從而引導員工忽視物質以外的其他成就,這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剝奪。

很多企業沒有意識到這種剝奪感,為什麼這麼說呢?

“員工要錢”這幾乎是一句絕對正確的話,但是很多管理者以為員工只要錢,“只要”和“要”當然是不一樣的,可是他們只理解了“只要”層面,而忽略了其他的“要”,也就是員工的其他深層需求,這就把激勵機制看簡單了。

成就感、權力、視野、格局,這些他們是不需要的嗎?大部分情況下,答案是否定的。所謂“飽暖思淫慾”不過是人的正常需求。所以管理者應該避免“反激勵”行為。

什麼是“反激勵”呢,就是你因為讚賞和獎勵某個團隊成員,卻因為忽略一些事情結果造成了反效果。比如頒發獎勵缺乏公開儀式、激勵不及時、針對個人的激勵不量身定做等。

好的激勵離不開錢,但除了用錢,騰訊、海爾、唱吧還這樣激勵員工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於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戰術上。當你抬頭一看,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們所在的職業或行業己經衰落,或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都很低微,或前進的戰略大方向錯了。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複雜和動盪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或者合夥人你有沒有想過:

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不僅企業的生命週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企業做不長、做不大的根源當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卻只有一個——企業的股權出了問題!

企業的死亡不是死於外部的競爭,而是死於企業內耗。

中國有句老話,生意好做,夥計難擱。

股權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股權,商業模式和團隊是企業向前發展的三駕馬車!股權處於三者當中的支配地位,運用得好企業騰飛向上,運用不好企業缺乏活力,陷入瓶頸。

我們時常在想:

如何分出股權,激勵員工,提升員工主人翁意識,讓企

業煥發活力,但是不懂怎麼分,分了還是怠工,沒有積極性,心理還不平衡;

我們時常在想:

我們知道我們公司股權結構問題很大,已經影響了公司

的進一步發展,想要退出一些股東,但是不知如何操作,想稀釋一些股份吸

我們時常在想:

我的項目那麼好,為什麼就是融不到資金,問題出在哪

裡?

我們卻不知道,在資本市場裡,項目融資成功率不到幹分之三,他們的

我們也時常犯一些低級錯誤:當初創業時按出資額佔股,結果可能不做

事的人反而佔了大股,紅利分了大頭,想讓他們退股卻難上加難,我們卻不

知道專業的投資當中都是投大錢佔小酸,我們更沒想過為那些持有股份的人

好的激勵離不開錢,但除了用錢,騰訊、海爾、唱吧還這樣激勵員工

什麼是合夥人?

公司股權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夥人團隊(創始人與聯合創始人)、員工與外部顧問(期權池)與投資方。其中,合夥人是公司最大的貢獻者與股權持有者。

合夥人必須要設定進退出機制

合夥人是要陪企業走一輩子的人

不拿工資,該多給股份?

建議採用的一種方式是創始人是給不拿工資的合夥人記工資欠條,等公司的財務比較寬鬆時,再根據欠條補發工資。如果有的合夥人為公司提供設備或其它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專利、知識產權等,最好的方式也是通過溢價的方式給他們開欠條,公司有錢後再補償。

合夥相關事宜都必須以協議呈現

中途退出的股東,如何處理股份?

1、提前約定退出機制,管理好合夥人預期

2、股東中途退出,股權溢價回購

3、設定高額違約金條款

將醜話說在前頭

合夥人股權與貢獻不匹配怎麼辦?

(1)合夥人之間經過磨合期,是對雙方負責。因此,可以先戀愛,再結婚;

(2)在創業初期,預留較大期權池,給後期股權調整預留空間;

(3)股權分期成熟與回購的機制,本身也可以對沖這種不確定性風險。

不同類型的股東股權成熟機制不同

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或者管理者、你有沒有想過:

那些商界領袖為什麼能做到市場領頭?

那些企業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運營管理之道?

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或者管理者、你又如何做到審時度勢、用你的智慧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讓它走的更遠、更久?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學習、向成功的商界領袖、行業專家學習、要想在當今競爭愈來愈越激烈的市場獨樹一幟、你就必須學習先進管理理念、掌握先進的經營模式!

因為你必須明白一點!至好的投資對象是自己、至好的投資方式是學習!

學習力就是競爭力、沒有學習力、就沒有競爭力!

現在、如果你要繼續看下去、(點擊瞭解更多)企業運營管理的成功將離你越來越近;最終將變成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