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人們不接觸炒股時,覺得自己心態特別好,豪邁大氣,坦蕩隨和,看投資書和很多大師說炒股炒的是心態,覺得自己心態很好, 所以炒股不在話下,研究了一兩年各種技術指標就進去了,然後才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心態的含義。當你看著大盤一點點下殺,自己賬戶資金一點點減少的時候,怎麼會不心如刀割?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當你看著大盤拉昇,自己股票拉漲,嘩嘩賺錢時,怎麼不喜上眉梢?當你看著大盤下殺,你的股票卻飛速拉昇時,怎麼能忍住不沾沾自喜,逢人說道?當你看著大盤拉昇,別人股票都在賺錢,只有你的股下殺賠錢,你怎麼不嫉妒惱火?當你割肉止損後股票飛昇,你怎麼不悔恨生氣?當你懂得不到心理預期不入場,入場以後不慌張,當你盯著大盤拉漲不動心,盯著大盤下殺不為意,學會不貪和空倉時,你就開始成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了。投資就是一場對心靈的修行,一點不錯。


人越多=好股票?| 從眾心理(Conformity)

當看到一家商店很多人排隊時,我們是否會情不自禁地也去湊熱鬧呢?當看到人們成群結隊地搶購商品時,我們是否也會毫不猶豫地加入搶購大軍呢?當推銷員說“很多人都使用這種產品,誰誰誰又買了”的時候,我們是否又會心動呢?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從眾”,也稱為“羊群效應”。這是指個人或者群體的少數放棄改變自己的態度、意見或者行為,使其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換句話說,就是“隨大流”“人云亦云”“喜歡湊熱鬧”。比如,當看到一家商店外面很多人在排隊,人們就會產生一種“那麼多人排隊,肯定是有什麼好事,我一定不能錯過”的念頭,於是也加入了隊伍當中,這樣一來排隊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但其實真正有購買意願的人也許也沒有幾個。商家或推銷員往往利用我們的這種“從眾”心理,營造出營銷的氛圍,吸引消費者。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商家要請“托兒”來“聚人氣”,利用的正是我們的“從眾”心理,當有很多人買的時候,或者大多數人覺得好的時候,我們也會產生一種購買的衝動。而商業廣告也是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把產品炒熱,從而達到目的。

心理學家阿希(S.Asch,1951)關於線條判斷的從眾實驗

也許你覺得你非常理性,不會產生從眾行為?但事實是這樣嗎?心理學家Asch曾經做個一個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一共有7名被試,其中6名是假的被試,而真的被試被告知這是一項直覺的測驗, 要求在ABC三條線段中,選出一條與標準線段X長度相等的線段(見下圖)。而這名真的被試總是安排在倒數第二個回答。實驗中,所有假被試都故意說出錯誤的答案,結果發現有四分之三的受試者都產生了從眾行為,也說出了錯誤的答案。可見,從眾的確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很多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種的心理和行為,調查顯示,在人群中僅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被試者是沒有發生從眾行為,保持獨立性的。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普通大眾投資心理變化過程: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觀察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普通大眾在投資股票上面普遍存在著幾個錯誤的炒股心態:從眾,貪婪和恐懼。

從眾,貪婪,恐懼,這三個在股票市場上投資最容易有的幾種心理狀態,貪婪和恐懼是人性的弱點,兩者在充滿風險的股市體現得尤其明顯。沃倫巴菲特說過: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所以從絕對意義上來講,每一個股票投資者在盯盤時,都在做買入還是賣出,亦或是持幣不動的思想鬥爭,因此經歷貪婪與恐懼的雙重煎熬。每一輪大盤的牛熊轉換,每一隻股票的價格漲跌,都在不同的投資者心中引發貪婪或恐懼的念頭,從而導致多空博弈、買賣交織的複雜投資行為。

由於恐懼,就不敢在大多數人恐慌的時候買進,總是希望能夠抄底埋到最低點;由於貪婪就不會再股價大漲時選擇離場,總是幻想著還會漲,能夠多賺一些。由於要抑制從眾,就必須要判斷別人究竟是正在貪婪還是正在恐懼,在股票市場上面需要分析的因素實在是太多,很多東西我們都還要繼續去衡量。


均線買點信號

1、股價經過急跌後,5日線在10日線之下向上交叉10日線,之後股價回調到了10日線之上企穩就是短線買點了: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2、股價多頭排列,處於上升通道,上升途中遇到了縮量調整,5日、10日線向下凹,向下凹得幅度越大,後期爆發力就越強: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3、股價經過長期盤整,5日線在10日線之下向上交叉10日線,之後5日線與10日線保持斜向上的關係,並且陽線多於陰線,5日線不再向下交叉10日線,當某一天股價放量突破了盤整區域,就是短線爆發式買點了,也就是踏上主升浪之前最後上車機會: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4、股價經過長期底部盤整之後,波幅越來越窄,5、10、30日線粘合在一起,股價在某天突然出現了放量大陽,均線多頭髮散,這根大陽就是中線買點了: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均線賣點信號

1、股價突破或站在移動平均線之上,突然連續大漲,股價遠離移動平均線正乖離過大時,投資者追漲意願就會下降,股價有可能短期見頂回落,屬於賣出信號。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2、移動平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股價從移動平均線的上方向下跌破移動平均線,並且移動平均線有向下彎頭跡象時,屬於賣出信號。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3、股價跌破移動平均線之下,隨後向移動平均線彈升,但未能向上突破正在下降的移動平均線,股價便再次回落,仍然屬於賣出信號。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4、股價下降趨勢途中,有時股價反彈偶爾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但移動平均線仍在向右下方運行,隨後股價再次跌破移動平均線之下,應視為股價反彈結束,應當繼續看空賣出股票。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如何用均線操盤?

均線具有穩定性,

是因為它的計算公式是算術平均,所以在偶爾的高價或低價出現時,它不會出現過於明顯的變化,除非這些高價或低價連續出現。

均線不會因為少數幾天的大幅變動而改變原有的趨勢,這就說明均線有很好的容錯性和穩定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投資者都喜歡使用均線指標的原因。

均線比較穩定,但同時穩定本身是優點也是缺點(延後性)。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如何克服均線理論時間滯後性的問題

克服均線理論時間滯後性會給投資者帶來不少困擾,比如均線出現“死叉”,股價也已經大幅下跌,投資者深套其中;股價開始呈現“金叉”排列了,股價也已經大幅飆升,再追高危險就相對大。類似這種問題很多,也是困擾初期運用均線理論投資者的主要問題。

克服均線理論時間滯後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明確均線理論的運用目的:均線理論是一種趨勢理論,其主旨是把握股價或者大盤的總體走勢,確定投資者投資交易的大方向不會錯進而保證投資者不會犯大錯誤。至於短線買賣時機的把握均線理論的作用相對較弱。更多的是依靠K線等其他技術理論。

第二,劃分好均線的時間組合:前面對均線組合進行了分類,短中長不同時期均線組合用來預測不同時期股價或者指數的走勢,要克服均線的時間滯後性問題,應該很好地安排時間組合。對於短期買賣等操作性問題儘量縮短均線的日期。

第三,發揮好單根均線的作用:股市中有些單根均線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年線(250日)、半年線(120日)、季線(60日)是技術面上的重要轉折點;60日線的有效突破是中期行情向好的預示;120日線是長期多空的分界線;5日均線是短線買賣的重要參考線。

均線銀山谷、金山谷

均線金銀山谷特徵:短期均線由下往上穿過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中期均線由下往上穿過長期均線,從而形成了一個尖頭朝上的不規則三角形,表明多方已積累了相當大的上攻能量,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買進信號,所以人們形象地稱為“銀山谷”、“金山谷”.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銀山谷和金山谷圖形上來說它們沒有什麼區別,其不同的是出現時間有先有後。

一般把均線上先出現的尖頭朝上的不規則三角形稱為“銀山谷”,後出現的尖頭朝上的不規則三角形稱為“金山谷”。通常“金山谷”的位置要高於“銀山谷”,但有時也略低於“銀山谷”。從時間上來說它們相隔時間越長,“金山谷”含金量就越高。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此外,“金山谷”買進信號的可靠性要比“銀山谷強”,其原因是“金山谷”的出現及時對“銀山谷”做多信號的再一次確認,又說明多方在有了前一次上攻經驗後,這次準備的更加充分,這樣成功概率就大些。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如圖,這個例子比較極端,第一,銀山谷是一個不標準的形態,因為只有一個黃金交叉。從圖中可以看到,10日均線上穿20日均線時,20日均線是走平的。第二,金山谷出現的位置雖然比銀山谷高,但此時60日均線依然下行,表明收出金山谷時,行情有可能只是一箇中期反彈。上述兩點表明,該股收出的銀山谷和金山谷形態,信號作用理論上應比常見此類形態為弱。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該股後市卻走出了一輪轟轟烈烈的暴漲行情,短時間內上漲幅度之大,無量一字漲停板數目之多,令人咂舌。唯一合理的解釋,只能是強壯控盤。這個例子也說明,是漲是跌,趨勢說了算。但漲多少,跌多少,怎麼漲,怎麼跌,資金說了算。

該股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銀山谷發出的買入信號較弱,所以次日交易者買進就會被套。金山谷發出的買入信號強,但交易者根本買不進去。主力控盤手段之巧妙,實在令人佩服。

金山谷形態完成時,股價也突破雙底技術圖形的頸線。雙底是轉勢形態,股價突破頸線後,表明趨勢已經逆轉。

特別提示:

(1) 金山谷離銀山谷的距離越遠,所處的位置越高,上升的潛力越大。

(2) 如果金山谷的位置低於銀山谷,大多數情況下表明股價和指數整體上仍處於下降趨勢,收出金山谷形態只是一箇中期反彈行情,金山谷買入信號的可靠性將大打折扣。


無論是何種技術指標,都是殊途同歸,為了賺錢,跟隨大勢。

股市千變萬化,人性卻始終未變。

十年前如此,十年後依然如此。股市看似複雜,卻是大家心理波動的真實彙總,無論大盤如何變動,人的本性已化作永恆,沉澱於股市最深的一隅,伴隨歷史不斷的循環往復。

人,有時候,明知道自己錯了,卻仍然執迷不悟,在錯誤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炒股亦然。

如貪婪與恐懼。

貪婪總使那麼些人,從不對市場進行理性的分析與思考,而是急功近利,尋找捷徑,夢想一夜暴富,最卻往往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恐懼則使人在股價飆升時,擔心價格已經到頂而遲遲不敢買入,股價下跌時,卻又空懷上漲的希望,陷入跌跌不休的死循環。

理性與人性本來就是一對矛盾體,想要克服存在於人性中幾千年的弱點實屬不易,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且炒且珍惜。

如若能在股市煉得心經,而在股市之外有所斬獲,也不失為一種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