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1920年秋,李四光從歐洲回國,先到闊別七年的老家湖北黃岡看望父親母親和鄉親老友,將家事作了一番安排,於1921年1月到北京大學就職,開始了他的教授生活。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李四光被安排講授岩石學和高等岩石學兩門課程。

講課前,他總要參考大量書籍資料,編寫提綱,準備掛圖和實物標本等,一絲不苟。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他對學生們的要求也很嚴格,特別注意基礎知識和基本功的訓練。

他鼓勵學生不僅要學好岩石學,而且還要學好地層學、古生物學、礦物學和地質構造學,同時還要學好數理化。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野外觀測是地質工作的基礎。

他常常帶著學生到北京西山等地區進行實地教學,邊看邊講。

一個山頭、一條溝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縫,他都不放過。

有時還不斷提出問題,啟發同學們的觀察興趣。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每次野外回來,各人的揹包都裝得滿滿的。

有一次李四光帶學生在西山的楊家屯煤礦實習,晚上回到住地時,高年級學生楊鍾健興致勃勃地揹回來一塊含有植物化石的大石頭.

李四光看了很高興,風趣地向楊鍾健說:你這是 “戴月荷石歸”。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但是,由於學校經費不足,地質系學生的野外實習受到了限制。

當時地質系的房屋也很少,設備十分簡單。

上實習課時,一二年級學生三十多人合在一起,圍著僅有的三架顯微鏡,擁擠不堪;看薄片時,每人只能輪到兩三分鐘。

為此,李四光幾次找過蔡元培校長。

蔡校長表示支持,答應要努力設法解決。

1921年11月11日,蔡元培邀請李四光列席評議會,討論地質旅行費的津貼問題,結果通過了“津貼地質旅行案”。

同時,實驗經費也有所增加。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李四光對學生的體育活動也很關心。

1922年4月,北京大學體育部計劃開一次運動大會。

李四光擔任籌措運動會經費的募捐員。

這屆運動會開得很成功,蔡元培親自擔任大會主席,丁西林擔任大會司令員,李四光還擔任計時員。

他在運動場上,東奔西跑,勁頭十足。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李四光認為,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是很有益處的,因此在這方面他也非常關心。

當時馬神廟院內,因久未清理,雜草叢生,頗顯荒蕪。

李四光就帶著學生,丈量面積,繪圖設計,一齊動手建設起來。

他們在院子中心,用石灰劃出了一個圓圈,再劃出幾條放射狀的小道,分別通向大門、教室、禮堂等處。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幾天之後,將中間窪地挖成一個小池,在池子中心建起了一座高約一米半的圓形小石臺,上面安放了一架日晷;

石臺的四面,各刻上一句話,正面是“仰以觀於天文”,背面是“俯以察於地理”,左側是“近取諸身”,右側是“遠取諸物”。

池中注水,種上荷花。

小道全用碎石鋪砌,兩旁栽上了冬青和刺柏。

不久,院內佈置得井井有條,顯得頗為雅靜。

對於畢業的青年學生的前途,李四光是十分關懷的。

楊鍾健於1923年在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準備去德國留學,他寫信徵求老師的意見。

李四光感到當時中國還缺少研究古脊椎動物的專家,回信建議楊鍾健最好選擇學習脊椎古生物,併為他介紹了導師。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楊鍾健學成歸國後,畢生從事中國古脊椎動物化石的研究,成為我國最早在這方面作出了大量貢獻的、並在國內外贏得了很高聲譽的科學家。

後來,楊鍾健曾經感慨地說:

“我一生的工作,和李先生的這一指示是分不開的。 ”

李四光的教學之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