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風靡的共享單車 爲什麼在美國折戟?

在中國風靡的共享單車 為什麼在美國折戟?

【藍科技】祁浩然

創立即巔峰的共享單車企業,在中國著實火了一把。但這並不意味著共享單車在其他國家,可以複製在中國的這一盛景。

當野心勃勃的中國共享單車試圖走國際化路徑時,在美國他們遭遇了當頭棒喝。8月14日,美國聖地亞哥市當地媒體KUSINEWS報道,ofo將於8月31日全面退出西雅圖市場,45天內退回用戶押金。這些自行車被聖地亞哥的一個回收中心以3美元/輛的價格收購。

此前7月30日,西雅圖市議會通過法案,要求共享單車企業每年支付25萬美元的經營許可證,ofo方面稱不會續約。

為何在國內盛行的共享單車,在海外的土壤上,就沒有生存的空間?藍科技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國外的有效市場並不大。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是需要投放一定數量才能夠達到運營規模。因此共享單車的投放城市絕大多數只能基於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然而在海外,一些國家人口總和還不如中國的一座中等城市,人口密度無法滿足共享單車的有效運營。

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與國外市場有著本質的不同。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解決的是基於公交、社區、住宅與公司之間三公里範圍之內的事情。與中國人將共享單車最為日常通勤工具相比較而言,外國人使用自行車主要是為了鍛鍊和旅遊,對使用共享單車的頻率和依賴程度較低。

其次,國外的公共交通較為完善。以紐約為例,四通八達的地鐵和公交車站點以及Citi Bike(紐約市官方定點停放的共享自行車),可基本滿足城市的通勤需要,而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工作場所都有停車場,使用私家車上下班也是極為方便。

包括歐洲很多國家的公交設施非常完善,他們的公交系統網絡遍佈城鄉,完全可以滿足消費者日常出行。以德國法蘭克福和匈牙利布達配斯為例,藍科技在當地調研時瞭解到,很多消費者並不喜歡共享單車,原因是公共交通非常完善。

第三,在歐美很多國家,有些共享單車需要停放在指定地點,這和中國共享單車隨便停放完全不同。國外對公共資源佔用有嚴格的管理。共享單車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的隨走隨停。在國內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違規佔道的事情已經司空見慣。然而在國外這種事情是絕不允許的。

例如:ofo與摩拜在進入新加坡後,均遭到新加坡道路運輸管理局扣押的經歷,而中國臺北運輸管理局更加嚴格。2017年7月13日,臺北市開展交通大執法,剛剛進入臺北市場不久的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一天之內被拖吊了1759輛, 佔其投放總車輛的五分之一以上。

最後,從支外系統來看,國外移動支付系統遠不如中國完善。與國內的移動支付不同的是,國外大部分人還在使用信用卡支付。這種狀況也造成了支付環節不僅相對繁瑣,而且費用是國內第三方支付的數倍以上。

雖然不能說共享單車是曇花一現,但也只有中國才有共享單車的土壤。共享單車的國際化,遠不如汽車出行的國際化更有市場。

ofo在美國市場折戟固然有美國市場的監管問題、使用環境等問題,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共享單車這一商業模式或許只適合中國市場。如果真的走向全球化時,所面臨的問題將比在中國本土要嚴重得多。

我們對中國共享單車的國際化路徑並不持樂觀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