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從不自信到自信,一定要做到這三點

緊接著上一篇心理學文章介紹了不自信的原因,這篇文章想探討一下怎麼重新樹立自信,希望給讀者一些方向去重新找到自己內心的陽光。

心理學:從不自信到自信,一定要做到這三點

KY說:

自卑心境很正常,但自卑情結是不健康的。

自卑感源於“比較”,是一種與外界或者自己理想中的標準做對比時,感到比不上時的壓抑。

心理學:從不自信到自信,一定要做到這三點

而自卑情結往往有兩種表現,從幼年時的家庭與社會環境中養成的原生自卑,及成年後在從小養成習慣的行為模式下表現出的次生自卑。原生自卑無法消除,但我們可以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力量矯正次生自卑,培養自信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就可以克服自卑情結。

如何從不自信變得自信呢?可以從以下三點開始做起

1.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上一篇文章講過不自信的一個很典型的表現就是“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優秀,更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出醜”,其實簡單說就是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不自信的一種原因是被拒絕而壓抑真實的需求,因此,如果要變得自信,就要重新開始試著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因為人在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時候,會有一種生命深處的力量感,就會變得自信。

心理學:從不自信到自信,一定要做到這三點

2.適當的將自己從家庭中分離

很多人的不自信都是從原生家庭裡帶來的,所以如果不稍微離開這樣的環境,改變會更加困難。很多人在長大的過程中由於外出讀書或工作會逐漸實現在生活狀態上的分離,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實現精神上的逐漸分離。雖然我們知道問題出在與父母的關係上,但是改變的方向只能是自己。要激發自己強大的力量來重建自己的自信。

心理學:從不自信到自信,一定要做到這三點

3.學會客觀地就事論事

很多時候個體的不自信是由於錯誤的將事情誇大化,也許別人對你的否定只是針對你做的某一件事情的結果,而你卻從內心認定別人是否定你整個人,自我貶損。因此,你要學會更加客觀地去看待別人對你的評價、外界對你的反饋,做到就事論事,不要上升到對自己的整體打分,更不要輕易的貶低自己。

心理學:從不自信到自信,一定要做到這三點

激發你內心的正向力量,做自己的英雄

客觀現實是外界和家庭很難改變,我們只能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抱持著消極的放棄態度。就像《風雨哈佛路》的女主角麗斯,她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裡,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並且患有精神分裂症。在15歲時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

心理學:從不自信到自信,一定要做到這三點

貧窮的麗斯需要出去乞討,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 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已經是讓她絕望的情況,但麗斯依然一路奮鬥邁著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

總之,你要相信你自己的正向力量,即便你生命的前半程再糟糕,可生命的下半場仍有機會扭轉戰局,人生變數且多,你要笑著對命運說“來日方長,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