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完美主義者的十條標準,你中了幾條?

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特質,它影響著人們在思想、情緒、行為上,表現出一種力求完美的傾向。

“完美主義者”們除了希望自己能夠盡善盡美,甚至還會要求身邊的人也都要是完美的,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對於“完美的渴望”和“缺憾的恐懼”的極致恐懼。過度“完美主義”的人在生活上還會表現出更多的抑鬱、焦慮。

心理學:完美主義者的十條標準,你中了幾條?

那怎麼界定自己是否是“完美主義”呢?

下面有十條比較典型的標準,如果你認為自己遇到了其中的大多數,那麼你可能需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

1.只根據一件事情的成敗就判斷自己的價值。表現為個體因為一件事做不好就全盤否定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

2. 不能夠容許自己犯錯。對於過去的錯誤或是任何一個小的錯誤都耿耿於懷。

3. 拒絕做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只要稍微看到事情有一點失敗的可能性,就拒絕開始做這件事。

4. 做一件事情時,反反覆覆,直到做到“完美”為止。如果沒有達到自己覺得的“完美”就會一直耿耿於懷。

5. 對每件事的結果都認定為非成即敗。沒有做得夠好了、過得去的中間狀態,只有做到最好和失敗兩種結果。

6. 對於成就也並不想慶祝,總覺得自己下次可以做的更好。總是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也有更多的不滿,而不懂得安慰自己“你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7. 對任何人的評價都非常在意,總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而批評自己。害怕自己不完美的一面被別人發現。

8. 對其他人也有很高的要求,身邊的人都覺得你很挑剔。不僅是對自己,對別人也保持著完美主義。

9. 儘管追求完美要花費超出自己所能承擔的代價,也覺得為了實現完美是理所應當。

10. 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掩飾自己的“不完美”,同時也覺得自己有大量的“不完美”。

心理學:完美主義者的十條標準,你中了幾條?

你滿足了幾條呢?

如果你滿足很多條,也許你需要停下來好好想想,怎麼去改變自己的完美主義,善待自己,與自己握手言和,讓自己過得更輕鬆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