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景漂喇叭:我在景德鎮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洋景漂喇叭:我在景德鎮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開欄語: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卻對景德鎮情有獨鍾;他們有著不一樣的膚色,卻對中華文化深深迷戀;他們的經歷各不相同,卻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座美麗的城市……

一直以來,陶瓷是中國文化、世界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正因為陶瓷文化的獨特魅力,他們不約而同地從世界各地“漂”到這裡,我們親切地稱呼他們———“洋景漂”。

今日起,本網推出《“洋景漂”講CHINA》專欄,通過面對面的對話,帶您走進“洋景漂”的“景德鎮時間”,傾聽他們共同的尋夢之旅中各不相同的陶瓷故事、景德鎮故事和中國故事。

喇叭(RYAN LABAR):我在景德鎮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洋景漂喇叭:我在景德鎮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喇叭:我在景德鎮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洋景漂喇叭:我在景德鎮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嫻熟地拉坯

洋景漂喇叭:我在景德鎮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介紹自己創作的作品《擁抱》

人物名片:

姓名:Ryan LarBar

中文名:喇叭

國籍:美國

工作地點:陶溪川啟堯居

景漂齡:3年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 餘輝/文 餘靜/圖)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景漂”喇叭(RYAN LABAR)用三年時間把自己熬成了一個“瓷都通”——建陶瓷工作室、交瓷都朋友、看瓷都美景,更在這裡收穫了自己的愛情。熱情開朗的他很受人歡迎,認識他的中國友人都叫他喇叭,他對這個中國名字坦然受之,三年時光讓他逐漸融入景德鎮並愛上了這座千年古鎮。用他的話說:“我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喇叭的工作室位於陶溪川后門附近,一進門,充滿異域特色、抽象風格的作品就能抓住你的眼球。這些作品中,一件名為《擁抱》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帶狀的瓷條以捲曲的姿態“抱著”一個青花瓷瓶,西方的藝術美感與東方文化完成了恰到好處的融合。有人打趣,瓷如其人,這件作品就像是紮根在景德鎮喇叭自己一樣。

在不少“老外”眼裡,景德鎮是一個神奇的陶瓷聖地,喇叭也不例外,他說,景德鎮是世界的陶瓷之都,兩千多年前甚至更久以前,這裡就開始製作陶瓷,他作為陶瓷愛好者,來到這裡相當於朝聖。“我從事陶瓷行業已經23年了,來到這裡是一個新的開始。”

景德鎮的獨特產業氛圍給這位“洋景漂”帶來了不少驚喜,“在這裡,所有的原材料包括其他創作需要的東西就在我的身邊,非常方便。”因為身邊不斷湧現的陶瓷藝術精品也給了他不少的思考。他說,景德鎮這座城市存在無限的可能性,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在這裡創作,每天都有很多新鮮的事物誕生,對他的創作提供了很多的靈感。在喇叭的工作室裡,不少形態各異的盤子和罐子就是汲取了外界鮮活藝術營養後的產物。他告訴記者,自己有做生活器皿的基礎,如今,他已經不侷限於做這些了,更傾向於用這些基礎的東西創造全新的藝術,在設計藝術和功能性作品中尋找一個平衡點是他未來的創作方向。

“我來景德鎮最大的感觸,就是感覺到景德鎮對陶瓷的尊重。”喇叭說,在美國,陶瓷的重要性尚沒有被很好的認知,但來到景德鎮,他欣喜的發現,感覺完全不一樣了。因為瓷都濃郁的文化創作氛圍,和對陶瓷文化的專注和尊重。如今,他雖然不會中國話,但是已經逐漸習慣通過陶瓷這一種獨特的語言與景德鎮這座城市對話與交流。三年時間,從他工作室運往各地展覽和銷售的陶瓷系列,達到了25個。

變化是一個城市的欣欣向榮的標誌,作為陶溪川國際工作室的元老之一,喇叭見證了陶溪川以及整個景德鎮近年來的可喜變化,以至於這位“洋景漂”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如果條件允許,我會一直待在這裡。”

喇叭說,景德鎮近年來發展非常快,給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陶溪川的變化,從一個老工廠逐漸蛻變建立起來,現在已經成為了他理想中的生活和工作的絕佳之所。“我們陶溪川國際工作室做得很好,大家都向我們國際工作室看齊,因為每個工作室都想做到最棒,大家就會越來越好,而從大的範圍來講,陶溪川就是景德鎮的一個小局部,它已經在變化了,大家都會向這裡看齊,都想著超越陶溪川,整個城市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