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2018年清潔取暖各類補助政策已出台

濱州市2018年清潔取暖建設推進實施方案

魯網濱州8月29日訊為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清潔取暖工作決策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有序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改善空氣質量,打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確定2018年繼續推進清潔取暖建設。為確保建設工作順利實施、取得實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保障群眾溫暖過冬、減少大氣汙染為出發點,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把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工作作為防治大氣汙染、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為建設美麗濱州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推動,企業為主。各縣(區)加強統籌協調,完善配套設施,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入市場機制,吸納社會資本,規範建設運營。

2.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結合地方實際和能源結構,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熱則熱、宜生物質則生物質、宜其他清潔能源則其他清潔能源,實施複合供能、多能互補、清潔用能。

3.合理負擔、惠及民生。充分考慮政府、企業、居民承受能力,政府、企業、用戶三方合理分擔,政府惠民生、企業見效益、群眾得實惠,把好事辦好。

任務目標和工作要求

按照有關要求,結合濱州實際,在去年“煤改氣”“煤改電”工作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進清潔取暖改造,2018年全市城市(縣城)完成新增清潔取暖480萬平方米,農村地區完成清潔取暖改造4萬戶,農村幼兒園、中小學、衛生室、養老院、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場所和農村新型社區全部實現清潔取暖。工作要求如下:

(一)因地制宜、分類推進

各縣(區)按照因地制宜、成方連片、分類推進的原則,結合本地基礎設施情況及各類能源供應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改造區域、改造村居。其中,對於熱源條件較好的地區,鼓勵優先發展集中供熱;對於生物質能源較為豐富的地區,鼓勵採用生物質能源進行供暖;對於燃氣基礎設施薄弱、電力基礎設施較好的地區,鼓勵採用空氣源熱泵等“煤改電”改造方式;各縣(區)積極探索利用工業餘熱等各種方式進行供暖。要根據電源、氣源情況科學推進“煤改電”“煤改氣”改造,特別是“煤改氣”要本著“先合同、後改造”的要求,依據簽訂氣源合同情況確定改造計劃。在天然氣、電能等清潔能源暫時難以推廣使用的邊遠農村地區和經濟條件薄弱的農村地區,通過集中供煤等方式,可使用潔淨型煤(含型煤、優質無煙塊、蘭炭和綠焦)替代散煤,提高供煤、用煤質量,並配套更換節能環保爐具。

(二)科學謀劃,穩步推進

1.積極推進集中供熱改造。在集中供熱覆蓋的地區,優先發展集中供熱,要全面統籌熱源平衡,科學編制、修訂供熱專項規劃,優化管網布局,儘快輻射周邊,供熱設施逐步向鄉鎮和農村社區延伸。要結合當地供熱發展規劃及熱源情況,按照供熱負荷能力合理確定集中供熱改造村居;確定改造區域、村居後,立即推進集中供熱管網設施建設,確保按期供熱。

2.合理確定“煤改氣”改造。要按照“以氣定改”原則,在落實氣源的前提下有序推進,特別是各管道燃氣企業,要與上游氣源企業簽訂“煤改氣”供氣協議並保證嚴格履行協議,各縣(區)政府(管委會)也要與各管道燃氣企業簽訂保質保量供氣協議,根據供氣協議確定“煤改氣”改造方案和實施計劃。

3.積極推進“煤改電”改造。及時組織供電企業開展電網排查,進行電力系統升級改造,根據電網實際承受能力確定“煤改電”改造區域。推廣碳晶、石墨烯發熱器件、電熱膜、蓄熱電暖器等分散式電供暖,積極倡導集中式“煤改電”模式,科學發展集中電鍋爐供暖,鼓勵利用低谷電力,有效提升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因地制宜推廣使用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等能效比高、節能環保的取暖設備,發揮電能高品質優勢,充分利用低溫熱源熱量,提升電能取暖效率。

4.積極推進生物質能清潔取暖試點及其他清潔取暖方式改造。支持陽信縣擴大生物質能清潔取暖試點範圍,健全完善生物質收儲、加工、配送體系。鼓勵支持無棣縣等生物質資源豐富的縣(區)申報實施生物質能清潔取暖試點。鼓勵淺層地熱能清潔能源取暖。各縣(區)結合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利用狀況,合理確定改造區域、村居並制定實施方案。

5.有序推進潔淨型煤供暖。在距離城鎮較遠以及經濟條件相對薄弱的村居,以及不符合“煤改氣”“煤改電”改造條件的零星住戶,可利用清潔型煤及環保爐具作為過渡替代取暖方式。

(三)嚴格標準,保證質量安全

各縣(區)嚴把企業准入關,依法按規選擇資金實力雄厚和運營經驗豐富的大型規模化企業承擔清潔取暖改造任務,不得選用規模較小、實力弱的企業承擔改造任務。各縣(區)按照程序,依法組織選用符合國家要求的清潔取暖設施。嚴格落實施工規範和技術標準,精心組織施工,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確保清潔取暖工程質量安全和達標排放。

實施步驟

(一)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各縣(區)要根據市政府確定的清潔取暖建設推進任務,在前期上報的清潔取暖面積和戶數基礎上進行細化和完善,確定各種改造的詳細清單,建立臺賬,制定實施計劃,穩步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工作。

(二)時間安排。各縣(區)儘快開工建設,10月15日前完成工程建設任務,10月底前完成驗收及調試工作,達到使用條件。

(三)建設實施。各縣(區)要根據建設推進計劃做好施工組織工作,督導集中供熱、供電、燃氣等相關企業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加快清潔取暖改造工作進度,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如期完成改造任務;協調鄉鎮(街道)、村(居)積極配合工程建設,營造良好施工環境。

(四)考核驗收。要依法嚴格按照各類工程規範標準組織竣工驗收,改造一批、驗收一批,不達標的暫停撥付補貼資金,待整改合格後予以撥付,並及時規範存檔。各縣(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逐戶驗收,市級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抽驗。對未按規定完成改造任務的縣(區),暫停撥付市級補貼資金。

(五)管護機制。在全面完成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各縣(區)要對已完成的用戶(包括2017年完成的“煤改氣”“煤改電”用戶)查缺補漏,鞏固改造成果。同時,健全縣、鄉、村三級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和長效管護機制,建立完善責任落實、費用保障、應急預案、管理人員及村(居)安全員培訓、入戶檢查檢修等制度,做好後續服務工作,防止停氣、停電、設施損壞、廢棄閒置以及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

資金政策

採取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對列入2018年改造範圍的村(居),實施如下財政獎補政策:

(一)煤改氣補助政策

1.村(居)內管網建設、戶內灶前閥前所有燃氣設施(含燃氣計量表、燃氣洩露報警切斷裝置、灶前閥)安裝,財政獎補3000元/戶,市、縣(區)按1:2承擔。

2.用戶室內購置安裝燃氣壁掛爐、散熱設施的,財政獎補2000元/戶,市、縣(區)按1:1承擔,不足資金由用戶承擔。

3.自2018年起,對本年度改造用戶在採暖季(每年11月15日至翌年3月20日)採暖用氣每立方米補貼1元,每戶最高補貼氣量1200立方米(即每戶每年最高補貼1200元)。該項補貼由政府根據用戶採暖季實際用氣量補貼給承擔“煤改氣”任務的燃氣企業,用戶按照補貼後價格購買取暖用天然氣。所需資金由市、縣(區)財政按照3:7比例分擔。補貼時間暫定3年。繼續對2017年實施清潔取暖“煤改氣”改造用戶給予運行費用補貼。

4.對採取集中式燃氣取暖的,根據集中戶數按照以上政策給予補助。

5.完善居民階梯氣價制度,可對採暖用氣單獨制定階梯價格制度。

(二)煤改電補助政策

1.對實施煤改電的居民用戶購買電取暖設備及安裝(含表後線路改造)費用,實行一次性補貼,按照4600元/戶的標準補貼至用戶,市、縣(區)按照2:3比例分擔,不足部分由用戶承擔。對採取集中式煤改電取暖按集中戶數給予獎補。

2.推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優化居民用電階梯價格政策。

煤改電用戶採暖期可選擇執行峰谷電價。自2018年起對本年度煤改電用戶按照採暖期用電0.2元/千瓦時的標準補貼,每戶每年最高補貼電量6000千瓦時(每戶每年最高補貼1200元)。所需資金由市、縣(區)按照3:7比例分擔。補貼時間暫定3年。煤改電用戶一檔電量為8520千瓦時,二檔電量為8520-10800千瓦時,三檔電量為超過10800千瓦時部分。

3.對煤改電用戶生活用氣,自2018年起按照每戶每年8瓶液化石油氣(15公斤/瓶)、每瓶50元的標準予以補貼用戶,補貼時間暫定3年,所需資金由市、縣(區)按照2:3比例分擔。

4.學校、衛生室和村委會等非營利性公益場所實行煤改電採暖的,按照實際用電量由縣(區)給予補貼。非公益性生產經營場所不列入本次煤改電工程補貼範圍。

5.供電公司負責對戶表及以上配套電網設施進行建設改造。

6.繼續對2017年實施清潔取暖“煤改電”改造用戶給予運行費用及液化氣補貼。

(三)集中供暖補助政策

1.由供熱企業負責供熱主管網和村(居)內換熱站(村居提供土地)的建設,財政獎補2000元/戶,市、縣(區)按1:1承擔。

2.村(居、小區)內供熱管網建設由鄉鎮(街道)和村(居、小區)負責組織實施,財政獎補2000元/戶,市、縣(區)按1:1承擔。

3.用戶自行負責室內暖氣片等散熱設施的購置安裝,縣(區)財政補貼1000元/戶。

4.此獎補政策僅限農村村居(小區)民房。

(四)生物質能取暖方式改造補助政策

1.採用生物質分散取暖的,爐具必須符合達標排放要求。每套爐具最多補貼2000元,市、縣(區)按1:1承擔,超過2000元的部分由用戶自行承擔,不足2000元的,按實際補貼。

2.對村民取暖用生物質燃料實施補貼,每噸補貼600元,每戶每年不超過2噸。市、縣(區)按照3:7比例分擔。補貼時間暫定3年。

3.鼓勵採用生物質集中取暖。根據集中戶數按照以上政策給予補助,並按集中取暖戶數每戶再補貼3000元,用於村內供暖管網建設,市、縣(區)按照1:2比例分擔。同時,對採用生物質集中取暖的,自2018年起按照每戶每年8瓶液化氣(15公斤/瓶)、每瓶50元的標準予以補貼,補貼時間暫定3年,所需資金由市、縣(區)按照2:3比例分擔。

(五)潔淨型煤取暖方式改造補助政策

按照國家、省相關政策,具體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負責另行制定。

(六)困難群眾補助政策

市級財政在“煤改氣”“煤改電”、生物質取暖運行補貼的基礎上,分別對困難群眾(扶貧、民政部門認定)增加0.5元/立方米、0.1元/千瓦時、300元/噸的運行補貼,每戶每年最高補貼600元,困難群眾直接按照合計補貼後價格購氣、購生物質燃料。另外,各縣(區)也要多渠道籌措資金,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解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經濟困難家庭的清潔取暖問題。

各級審計、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清潔取暖改造資金監督管理,嚴格工程資金審計,對截留、擠佔、挪用和虛報冒領財政資金行為的,除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規定予以處理外,市財政不再逐年給予該縣(區)補貼。

制發機關:濱州市政府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