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爲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中原河南實在太神奇了,由於中華文明發源於此,所以許多歷史勝蹟亦隱匿於此,久久不為人知。這其中更有諸多中原史實,可能是因為在河南已太過豐富與平常,所以亦若隱若現,迄今已難考證。這其中位於汝州城北九里外的風穴寺就屬於中原河南的這樣一則神話。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山門

風穴何來?

風穴寺名自何處?如果你現在抵達位於汝州風穴山的寺院門口,寺名題為“白雲禪寺”。該寺北魏名為香積寺,隋代名為千峰寺,唐代歸名風穴寺,此後又名白雲寺。正如五代後漢乾祐三年(950)篆刻的《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碑證明了此寺至少有“風穴”、“香積”、“千峰”、“白雲”四個名字,碑載:“風穴禪院,汝乳之北,嵩少之南。路廣由旬,地安窣堵。後魏,山前為香積寺。屬當兵火,像毀寺焚。有鄉人衛大丑,收以材石,構成佛堂於此山之西北,鎮壓風穴,即今之院基是也。至隋,又為千峰寺。”

古時宋朝有諺語:“汝州風,許州蔥,濮州鍾”,指的是河南著名的三大現象,即汝州的風大,許昌的蔥大,濮陽的鐘大。“汝州風”是指河南南部的汝州自古多大風,這股大風由何處而來?清代汝州進士任楓在《風穴志略》中記載:龍山陽側有大小二風穴洞,洞深數十里,天變時,洞內出風,猛不可擋,故名風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風穴寺”。《風穴志略》對大小風穴洞有著詳細描述,這說明清代這兩個洞還在。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天王殿

這股從風穴中吹出的大風大到能將建築材料吹走嗎?民間傳說唐初擴建寺院時,院址初選龍山東南山下,待建築材料備齊第二天將要破土動工時,夜裡突然一陣大風將磚木石料一卷而走不知去向。第二天僧人發現沒有了物料,四處尋找,終於在今風穴寺院所在地找到了物料,眾人遂決定奉天意在此處建寺院,因以“風”點穴,故名“風穴寺”。

風穴何來?汝州風大。

古風蓮臺

風穴寺地處群山環抱之中,北有玉皇山紫霄峰,側有紫雲峰、紗帽峰、香爐峰、石榴嘴峰等九座山峰,逶迤相連,宛如九條長龍朝向寺院,而風穴寺中心有土臺隆起,其上望州亭海拔305米,臨亭環眺:寺內殿堂碑塔盡收眼底;四周山巒環拱狀若蓮花。而整座風穴寺恰居蓮臺中心,故有“九龍朝風穴,蓮臺建古剎”之譽。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深山蓮臺藏古寺

風穴寺的寺院建築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條件佈局,全寺現存建築140餘間,多為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時所建,主要有山門、天王殿、中佛殿、毗盧殿、方丈院、地藏殿、觀音閣、鐘樓、藏經閣、七祖塔、望州亭等。風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歷代的文物和建築,其中最完整的三個建築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懸鐘閣和金代中佛殿,堪稱風穴寺的三大國寶。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唐代七祖貞禪師塔

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是位於寺院中央,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建造的七祖塔,由唐玄宗賜名,供奉佛教禪宗七祖(此題法後文將予論證)貞禪師的舍利,塔高24.17米,為九層方形密簷式磚塔,外廓呈梭形曲線,每層均懸掛風鐸,塔剎由覆缽、相輪、寶蓋和火焰組成。整個塔造型優美,比例勻稱,是我國現存唐塔之一。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宋代懸鐘閣

風穴寺懸鐘閣,建於宋朝,罕見的三層重簷歇山式木構正方型建築,海內無雙,內懸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1125)鑄造的大鐵鐘,堪稱“中原第一鍾”,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該鐘鑄造精緻,聲音洪亮,“風穴鐘聲”為汝州八景之一。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金代中佛殿

中佛殿是典型的金代建築,坐落在高一米的磚砌臺基上,面闊、進深俱為三間,單簷歇山頂,內部保存有石碑一方,其木構框架嚴謹細膩,是中原地區十分難得幸能保存至今的金代建築。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毗盧殿

毗盧殿暨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頂,是全寺最大的木建築。其殿前有月臺,四隅置石獸,殿內中部為神壇,橫佔三間,上置明永樂七年(1409)周藩王所贈白玉石佛一尊,高2米多。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碑碣林立

毗盧殿前碑碣林立,上自五代時後漢乾祐三年(950)的《風穴千峰白雲禪院記》碑,下至宋、元、明、清碑刻,或記事,或賦詩,真、草、隸、篆,各體具備;此外,寺內還存有唐代的尼陀羅咒、宋代的經幢、元代的塔銘,珍品畢集。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官廳

風穴寺在清朝由於其幽深寧靜,被選作為崇佛的乾隆皇帝南巡的行宮所在。寺內至今仍保留著官廳,是為當年乾隆皇帝來汝州時下榻而設。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觀音閣與接聖橋、大慈泉

在寺院後山有接聖橋,是迎接乾隆皇帝駕臨而建;其後有觀音閣、大慈泉與漣漪亭。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漣漪亭

漣漪亭內建有北京故宮內才有的曲水流斛,直接由風穴寺後山的龍泉泉水引入,可見在當年乃皇帝遊戲賦詩之所,而漣漪亭也是河南現存僅有的明代雙層六角亭。

貞禪是誰?

河南文化由於保存文字和地方史志的內容不全,所以文明斷代的歷史不少,其中也包括了風穴寺內非常著名的貞禪師七祖塔主人是誰?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七祖塔銘

在如今的七祖塔塔南面嵌有一石刻《大唐開元寺禪師貞和尚寶塔》塔銘,系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立,塔銘中題“貞禪師塔”四字,左序文載:“禪師貞,京兆人也,俗姓張氏,幼習儒,弱冠遊學,看破世事,棄儒歸禪,披剃於開元寺,時年八十有四圓寂,舊碣剝落不全,僅序其塔如此。直隸汝州正堂三韓白明義重修。”

風穴寺七祖塔歷代以來均稱是唐玄宗李隆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所賜貞禪師的舍利塔,但這位七祖貞禪師在佛教史上鮮有記載。有說是天台宗的七祖,有說是禪宗的七祖,但無論是何宗七祖,均應不在兩宗的史載法系之內。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蓮臺翠嵐亭

先論天台宗,風穴寺有稱在唐開元年間師承天台止觀。天台六祖智威禪師(?—680),唐代僧,浙江縉雲人,其嗣法弟子為七祖慧威(634—713),與師並稱“二威”,智威稱“大威”,慧威稱“小威”。如果這位貞禪師弘化天台教義乃是天台六祖智威門下,由南而來倒是符合當時的時間,但他暨是京兆人又因何師從南方的天台?

再論禪宗,禪宗六祖慧能(638—713)圓寂於唐開元元年(713),其法嗣遍及天下,其中江西青原山(吉安市東南處)淨居寺內建有青原行思(671-740)的七祖塔。禪宗當時還處在六祖法系的爭論中,武則天尊北宗神秀為六祖,此貞禪師系北宗門下,還是南宗座下,這也許只有當年主持召開離此不遠的洛陽滑臺大會的荷澤神會(688—762)才能分清了?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七祖塔與懸鐘閣

至於此後風穴寺成為禪宗臨濟祖庭還要於唐開元年間的二百年後,此時臨濟宗還未成形,應與這位貞禪師也無干系。

貞禪是誰?開元七祖

佛脈宗風

風穴寺最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他是迄今中國現存的第三大塔林所在地,也是河南繼中國第一大塔林少林寺之後的第二大塔林。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下塔林

風穴寺西北和南面有兩個塔林,分別被稱為上塔林和下塔林,原共計有佛塔115座,文革後存有73座,大多是元、明、清三代所建,另外還有一些佛塔零星點綴在寺院周圍山坡樹林中,如今又有新建現代高僧墓塔增入,因其所存數量成為全國的第三大塔林。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上塔林

風穴寺能有如此數量龐大的塔林,這與禪宗臨濟於五代時期開始在此開山傳法密切相關。唐末,禪宗臨濟宗之三祖南院慧顒,四祖風穴延沼,五祖首山省念皆在汝州廣弘佛法。史料稱“至南院以下,皆佛祖正傳,燈燈相續。彪炳史錄者,雖曰不盡出於風穴,然源流相承,肩比踵接,汝海宗風,一時獨盛。固亦法運中雲龍風虎之會也歟。”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下塔林開山沼公禪師塔

禪宗臨濟自義玄開宗立派,其後四祖更是以風穴為名,史稱“風穴延沼”。“風穴延沼”真實法名應為匡沼(896—973),系五代時期禪宗臨濟宗祖師,俗姓劉,浙江餘杭人,依本州開元寺智恭律師受戒,研習法華與止觀,後依禪宗南院慧顒。後唐長興二年(931)入汝州風穴寺,留止七年,開創風穴寺禪宗臨濟宗風,徒眾雲集,重建古剎風穴,並著有《風穴禪師語錄》一卷傳世。清初,臨濟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祖再住風穴寺傳法。

古時河南有“武少林、文風穴”的說法。風穴寺歷代高僧輩出,禪風盛行,佛脈綿長。如今在下塔林內不僅可以找到禪宗開山祖師沼公禪師塔,也能找到給度官僧清庵少公塔,這說明風穴寺得到了歷代皇帝的重視,曾多有皇帝給度僧的駐寺。由於此前風穴寺在唐代開元時期,天台宗風鼎盛,故風穴寺亦有“天台臨濟雙祖庭”之說。

河南的這座古寺歷史悠久,曾經被改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現免費開放

風穴寺蓮臺望州亭

千年風穴寺遠離都市,地處深山幽谷之中,在中原河南的四大名寺(少林、白馬、相國、風穴)中是唯一保留下諸多唐宋金元明清建築遺存的佛寺,被譽為中國的古建博物院。這也與這千年佛寺殊勝因緣有關,風穴寺從清末開始走向衰落,後因寺院風景優美被作為中美合作所在此訓練特務,並正式成為軍事禁區,解放後由部隊醫院接收沿用,與現存中國第二大塔林山東德清靈巖寺的命運相似,因為軍管才得以躲過了“文化大革命”的毀壞,所有塔林與建築保存完好。1963年,風穴寺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的風穴寺仍象是一顆隱沒在中原厚重文化塵埃中的明珠,在中華史冊中若隱若現,於中原文明中若即若離。謹以此文祈願風穴寺在駐此的百塔高僧靈護下,在中華文明繁榮振興的新時代能為河南所珍視,為世人所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