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顯微鏡」在大朗正式投入運行

“超级显微镜”在大朗正式投入运行

8月2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在東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圖為中國散裂中子源國家驗收會現場(記者 藍業佐 攝)

“超级显微镜”在大朗正式投入运行

8月2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在東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圖為漂移管直線加速器(記者 藍業佐 攝)

“超级显微镜”在大朗正式投入运行

散裂中子源項目效果圖(大朗供圖)

東莞時間網訊(記者 李健武 通訊員 葉惠濤)8月23日,位於大朗鎮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投入運行,將為諸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平臺,對我國探索前沿科學問題、攻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中國散裂中子源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造,歷經6年半的緊張建設,是我國首臺散裂中子源、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該項目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裝置整體設計先進,研製設備質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臺譜儀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裝置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散裂中子源坐落於東莞大朗鎮,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造,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為項目法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參建。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一臺8千萬電子伏特負氫離子直線加速器、一臺16億電子伏特快循環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以及一期三臺供科學實驗用的中子散射譜儀。目前,全球建成的散裂中子源裝置共有4個,其他3個分別為英國散裂中子源(ISIS)、美國散裂中子源(SNS)和日本散裂中子源(J—PARC)。

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

在驗收會上,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工程經理陳和生表示,中國散裂中子源總體設計方案與性能指標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也兼顧了我國目前經濟和技術基礎。例如,加速器採用低能直線加速器+高能快循環同步加速器的方案,節省投資、易於升級;脈衝重複頻率25Hz,能大幅度增加可利用的中子波長範圍;採用扁平包鉭鎢片靶的設計,提高有效中子產生效率;儘量提高設備的國產率,促進國內相關技術發展,降低造價等。

助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大科學裝置建設週期很長,從提出到立項、建成,週期典型是10年,現在能找到的最早提出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正式文件,是1999年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聯合向科技部提出的建議,到現在將近二十年了。”歷經十餘載,終於迎來散裂中子源建成,陳和生非常感慨。

他認為,廣東省決定建設散裂中子源的決策非常具有遠見。“大科學裝置的建設不會給東莞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會帶來科學技術和高科技人才,可以吸引大量科研機構和創新產業,推動東莞乃至珠三角的轉型升級發展。”

據介紹,依託中國散裂中子源,材料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已經選址在附近開始籌建,可以預見未來將能吸引大批材料科學領域的高水平人才。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機構和高校對利用散裂中子源也表現得非常積極,紛紛要求出資共建譜儀,表現出強勁的用戶需求。此外,通過推薦青年骨幹學者到國外散裂中子源開展實驗等措施,後續人才隊伍也在逐步培養壯大。“衡量用戶裝置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是用戶的科技成果和對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貢獻。”陳和生表示。

陳和生表示,接下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將著力確保裝置高效、穩定、可靠運行,加強國內外開放共享。同時為了滿足交叉科學前沿研究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迫切需求,將不斷完善和改進裝置性能,儘快啟動後續譜儀建設和功率升級工作,擴大用戶群體,為我國產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撐,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和產業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