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編者按:關中平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孕育和發展了多種中國傳統儀式。其中,在眾多的儀式中,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喪葬禮儀文化,一直都受到民族學人類學家的重視。而喪葬樂人作為喪葬文化的守護者,千百年來一直默默地保護、發展和傳承著這份文化。文中喪葬文化從業者李和平有著40年的從業經歷,縱觀近40年喪葬文化的變遷,我們除了看到關中人用他們特有的方式表達對逝者尊敬和哀思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不同時期人們對喪葬禮儀文化的理解和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2018年8月12日正值酷暑天氣

太陽炙烤著大地

沒有一絲的風

陝西省大荔縣當天最高溫度高達38度

多日的高溫加上連續一個月都沒有下過雨

讓這裡的人們酷熱異常

在華原一帶遠近聞名的

秦腔喪葬班社社長李和平接到電話

一位80多歲高齡的退休教師過世了

需要班社樂人參加葬禮

於是有了這次的實地採訪

……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李和平,現年58歲

陝西省大荔縣華原鎮人

1980年畢業於大荔縣兩宜高中文藝班

因擅長吹嗩吶、拉板胡

在畢業之後組建班子

做了一名喪葬樂人頭領

進入這行到現在一干就是40多年

40多年

也見證了農村喪葬文化的變遷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晌午時分

蟬鳴聲在乾熱的天氣裡更加刺耳

當社長李和平帶著團隊成員們

在過事的主家門口撐起場子

吹起嗩吶

整個村子好像被激活了一般

在這炎炎的夏日多了一份生氣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鍵盤樂、舞蹈都能表演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能吹嗩吶

也在跟著李社長學敲板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嗩吶、主持、民族舞蹈都能來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歌唱達人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然而天氣實在太熱了

除了主家和一些幫忙的鄉鄰之外

其他人即使聽到了嗩吶聲

聽到了歌唱聲

也都不出來看看

班社的成員們似乎

對這一現象早已習慣

即使是一個沒有觀眾的舞臺

即使天氣熱的人大汗淋漓

喪葬班社從中午開始到下午

都嚴格按照葬禮中樂人的章程

做好每一項工作

貼白對聯掛燈籠要起音樂

親戚朋友過來弔唁要起音樂

一切有儀式感的規定動作

樂人們都要跟著起音樂

一絲不苟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汗水順著臉頰流下來

就拿起毛巾擦一擦

音樂繼續……

正是由於樂隊人員的敬業

也讓李和平帶領下的班社

成為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喪葬樂隊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按照喪葬禮儀程序

下午五點左右

樂人們要跟著主家走一大堆流程

這個流程走下來將近一個小時

一圈下來每個人的衣服已經溼透

至此

樂人們人手一個毛巾是多麼重要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大荔縣近些年經濟發展迅速

尤其是安仁、華原一帶因種冬棗

農民年收入頗豐

李和平家有20畝地

其中冬棗有兩畝

每年女兒們就在網上幫他賣

僅這兩畝地收入就在六萬元左右

如果不是因為今年早春的一場霜凍

家裡幾畝新品種的“冬棗桃”

也會有一大筆收入

要說家裡經濟情況是非常好了

而且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

為什麼還要在這麼熱的天受這樣的苦

對此,李和平說

要說現在到了現在這個年紀

是沒必要做這些了

但是我們這一片人對我很認可

家裡有事兒都就找來了

人家信任你

拜託你把事情辦好

你怎麼能拒絕呢

所以就這樣慢慢幹著幹著

就幹到了現在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這一行

越是在極熱和極寒的天氣裡

事就越多、工作量就越大

班社已經連續不停歇地工作了半個月了

而此時正是水果陸續成熟的季節

農活也很忙

為了不誤了事情

樂隊成員都是把班社裡的事放在主位

家裡的農活忙不過來了

就掏錢僱人來幹

李和平介紹說

現在喪葬樂人經濟情況都不錯

這次來的他們這幾個樂人都有車

這次從第一天中午忙到第二天下午

大家的工時按兩天算

所以忙一場活兒下來一個人

就是300塊錢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下午太陽漸漸落下

人們也都慢慢出來了

只是這個人數規模

記得小時候無論是喪葬嫁娶

只要音樂響起

本村甚至外村的人都會趕來看熱鬧

更一些有商機的小販們也跟著趕場子

好不熱鬧

對於現在這樣一個情形,李和平說

現在的人一是忙著掙錢呢

二是電視上可看的娛樂節目太多了

不過我們晚上的節目形式多、熱鬧

也符合年輕人口味

等晚上的演出開始了人就多了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晚上的節目的確是很多元化

也吸引了很多人來觀看

李和平介紹說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

農村喪葬班社的器樂

從單一的吹嗩吶

到後來加入了西洋樂器

架子鼓、鍵盤樂

加入了大的音響、燈光

演出內容從以前唱秦腔

到現在加入了歌曲

舞蹈、魔術、雜技花樣繁多

因為以前人窮

家裡的人不在了

叫上幾個樂人吹吹唱唱就行了

現在大家情況好了

過事就盡心盡力的要辦得熱熱鬧鬧的

所以前些年有一段時間搭班子

事情都搞得大

搭班需要十二三個人

最多到十五六個人

這兩年政府號召勤儉辦事

現在一般過事就五六個人

至多不超過八個人

這次過事

李和平班社一共有7個人搭班演出

雖然每場演出參加的人不多

但李和平說

他手裡頭可調動聯繫的樂人、演員

大概在50多人左右

每次可以根據過事主家的需要

和樂人時間臨時組班子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對於李和平來說

他是從小學傳統樂器的

對秦腔也有著深沉的愛

現在秦腔在喪葬中的比例越來越少

一是跟觀眾的變化有關

老年人喜歡秦腔

年輕人喜歡快節奏的東西

要讓年輕人喜歡就得加入

二是秦腔樂隊要求嚴格

需要學習的時間長

年輕樂人為了很快上手

走捷徑的就很多

實拍:農村喪葬樂人之現狀

對於未來農村喪葬的發展

李和平也有自己的看法:

從政府層面來說現在提倡勤儉辦事

不會再出現呼啦啦一群人演出的情形

從觀眾的心理接受上來說

雖然為了要人氣

出現了魔術、雜技、熱舞之類

亂七八糟一起上的狀況

但家裡有人去世畢竟是嚴肅的事情

時間長了肯定很多人都看不慣

我估計將來

秦腔、歌曲、曲藝還是佔一席之地

最後從樂隊自身來說

自己技術要硬

吹拉彈唱包括唱功都要硬

從這些方面發展

才會有前途

現在李和平在有意培養年輕人

學習板胡、司鼓等傳統器樂

拍視頻時他說

敲鼓的年輕人還在學習階段

敲得還不算好

願意吃這份苦

能在傳統文化的這條路子上堅持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