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怒海爭鋒,驚濤尋夢。

千百年來,關於人類與海洋的偉大冒險,留下了無數動人心魄的傳奇。

最近就有一群明朝鄭和船隊的小小水手,在大副、領航者、資深船員的帶領下,經歷了一段波瀾壯闊、驚險有趣的海上冒險路程。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這就是8月11日在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舉行的海上絲綢之路主題研學一日夏令營。

百餘名小學生和家長齊聚這座曾經的“中國第一講寺”,通過趣味禮學、打卡闖關、民俗遊戲體驗、合力造船、手繪地圖等活動,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禮儀的文化內涵、民俗精髓的綿長魅力。

一天的冒險結束,孩子們對海上絲綢之路瞭如指掌,最後在手繪地圖上興奮地把沿線的各個景點上色。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研學活動的策劃人席瑩瑩介紹,海上絲綢之路在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更是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大報恩寺在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報恩寺和鄭和有非常深的淵源,大報恩寺與其琉璃塔就是由鄭和參與建造的。策劃此次活動也是希望更多人瞭解大報恩寺的歷史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意義。”

古裝初體驗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錯了!你的交領穿反了!”

一入園,孩子們就被工作人員帶去更換明朝漢服,小孩子大多是第一次接觸漢服,都顯得有點不知所措,工作人員耐心的講解道:“今天所更換的是明朝服飾,交領,右衽,不能穿反。右衽就是將把右邊的衣襟放在裡側,左邊的衣襟蓋住右側的衣襟。”孩子們聽完恍然大悟,紛紛效仿。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穿上漢服的戴博嚴小朋友自豪地炫耀了一番:“沒想到古代人穿衣服也有這麼多的學問,這次來參加活動真是值了。”家長們看著孩子像模像樣地坐在蒲團,坐在桌前讀著書卷,忍俊不禁,拿出手機拍個不停。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席瑩瑩介紹,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禮儀是尤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從古至今,衣冠都最能直觀地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古人認為:

“先正衣冠,後明事理。”注重自己的儀容整潔,是孩子們首先要上的人生第一課。穿上傳統的漢服,讓孩子們開始懂得“習禮知愛”,長成“知禮”的少年君子。

學習闖關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鄭和的船隊之間該如何通信呀?”

“用眼神!”

別笑,這是本次夏令營天文地理研究課堂上的段子。

地理老師從中古世界七大文明出發,從《西遊記》講到了唐玄奘取經,最後介紹了鄭和下西洋的的古老航線,引經據典、深入淺出,介紹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課堂上沒有枯燥的提問,只有有趣的關卡,孩子們紛紛踴躍答題闖關,準備啟航的“小水手”們在趣味的互動中,慢慢靠近了那些真實的歷史和人物,最終拿到獎勵——集得報恩聖地特製明信片最多的小水手,拿到了通關證書,在報恩劇場留下了合影。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家長們表示孩子平時在課堂都不敢舉手發言,這次在老師的有趣的講課和明信片的“誘惑”中都“突破”了:“

這種學習不僅僅小孩子願意聽,願意學,家長旁聽的時候也能受益良多,你看 ‘海道針經’四個字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是這麼寫的!”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國寶大揭秘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故事起源於哪裡?朱棣為何修建大報恩寺?明代大報恩塔琉璃拱門又有哪些特色?

結束講課後,孩子們和家長開始了新一輪的闖關——識寶五重關。

香水河、香水河橋、永樂碑、宣德碑、御道、明代水工設施、三大殿遺址、畫廊遺址、油庫遺址、義井以及燒製琉璃構件的官窯等……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孩子們逐一參觀了距今600多年的歷史古蹟,也對大報恩寺的“宮闕規制”有了初步的瞭解。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大家知道安徒生嗎?”講解員笑眯眯地問小朋友。孩子們聽見了自己熟悉的人物,紛紛打開話匣子,“知道知道!”“美人魚!”還有知識面廣的孩子搶答道:“來自丹麥的!”原來歐洲人把大報恩寺琉璃塔叫做“中國瓷塔”,甚至安徒生在他的童話《天國花園》裡是這麼描述的:“風媽媽說,我從中國來,我在瓷塔周圍跳了一陣舞,把大鐘弄得叮叮噹噹的作響起來…”孩子們聽得入神,在闖關點被問時也立即打出,獲得打卡獎勵。貼近孩子生活的講解,讓孩子都沉浸其中,參觀的最後,所有的小學員都拿到了打卡的獎勵。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番外篇

航海必備工具——船和地圖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課堂之外,小朋友和家長們還開啟了合力塑船、手繪地圖的挑戰。原本只是簡單的木板,在他們的努力下,明代的大船又開始揚帆起航。因為造船的零件過於細碎,需要孩子和家長分工完成。孩子先認真地在各個零件上標號,家長則是先用大的零件先搭出框架,不一會兒,家長和孩子的額頭都冒出一層細密的汗。

在大報恩寺當小小航海家是種什麼體驗?超skr!

“我還是上大學的時候做過相關的模型,很久沒做了,這些造船的零件又太小了,必須小心仔細的呵護。”坐在地上的家長高銳擦著汗說,“不過這個環節就是‘合力造船’,正好也多了一個和孩子一起交流、做手工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