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聯盟橫空出世,是在「造勢」,還是在「打壓」中國?

7月25日,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剛剛在華盛頓達成美歐按照“零關稅”目標開展自由貿易協定的共識。7月26日,馬克龍在西班牙馬德里表示:“我不贊成就如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一樣的廣泛貿易協定進行談判,因為條件不允許”。

法國總統和財長的發言給7月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在7月25日達成口頭共識潑下來一盆冷水,也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接下來美歐、美日、美中等雙邊貿易博弈將會更加激烈。

美歐聯盟橫空出世,是在“造勢”,還是在“打壓”中國?

哪有世界50%GDP的二個經濟體一夜之間,“零關稅”在幾個小時內就被敲定的?!

馬克龍非常清楚,如果和美國開展的零關稅自由貿易判決是不可能對等的。原因非常簡單,美國的產品高科技,高副加值的。而歐盟各國家是參差不齊的,大多都是中低檔產品的出口,所能創造出來的與美國並不是一個層次。如果進行對等的零關稅貿易,歐盟明顯是要吃啞巴虧的。

特朗普為了熬過大豆之痛,特郎普情願改變自己,和歐盟休戰。

“歐盟買很多美國大豆!”這是特朗普說給美國農民聽的。但是歐盟實際買不了美國大豆。首先歐盟不像中國,用不了這麼多大豆;其次歐盟的轉基因農作物條例禁止歐盟從美國買大豆。馬克龍這裡說得很明白,歐洲不會為了幫美國過關改變自己的食品法規。所以,歐盟買美國的大豆,只是一首動聽的歌,唱給美國農民聽,讓他們做半年美國美夢,幫助特朗普度過11月中期選舉難關。

美歐聯盟橫空出世,是在“造勢”,還是在“打壓”中國?

法國是歐洲第一大農產品生產國,產值佔歐洲的20%,雖然僅是世界第6,但是卻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輸出國,僅次於美國,70%用於出口,主要面向歐盟國家。法國農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嚴重補貼,這使得法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每年大概從歐盟獲取110億歐元的專項,這也明顯有違自由貿易。

除了農業的原因,還有就是法國產業結構本身與美國具有同質性,航空、造船、原子能、信息產業幾乎都與美國存在競爭。一旦歐洲的大門敞開,那麼顯然美國和法國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

當初特朗普在白宮勸馬克龍讓退出歐盟時,馬克龍笑而不語,他心裡很清楚就知道一旦法國退出,那麼也就意味著歐盟的解體。歐洲市場的大門也就徹底向美國敞開,法國原有的市場份額也將被擠佔。

法國之所以在汽車貿易以及此次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與特朗普達成的降低關稅議題都表示反對,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取消工業品關稅,本來工業實力就不足的法國可能將受到巨大損害。

美歐聯盟橫空出世,是在“造勢”,還是在“打壓”中國?

以汽車為例,法國的汽車工業也十分龐大,但是與德國、美國汽車工業相比,法國汽車工業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如果真零關稅方案,德國汽車公司可能會佔領更多的美國市場,法國的汽車工業卻要被美國汽車血洗,法國人當然不會同意這樣的方案。反倒是,由於法國汽車本來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就不佳,歐盟與美國打起汽車貿易戰,對法國汽車工業的衝擊反而不大。

歐盟一向是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但是,這次美國要求歐盟購買更多的美國天然氣,如果從美國購買天然氣路途遙遠,是否划算?這個經濟賬誰都算的。

即便美歐之間的自貿協議談判能夠取得進展,美國也難免要作出妥協,法國可能會要求給自貿協定增加更多的限制條款。

因為,這幾個月來中美貿易戰,中國並沒有屈服美國的關稅,而是,一對一反擊。美國感到一支力量很難成氣候,所以,就聯合盟友來“造勢”,美國真正意圖是想“打壓”中國,意在向中國施壓,讓中國屈服。但是,卻沒想到給法國馬克龍潑下一盆冷水。

如果真的是美歐“零關稅”,中國會就範嗎?

中國還能使出什麼招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