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內蒙牧羊小伙,是什麼讓媒體追著他採訪報導,還要藉機徵婚

內蒙古蘇尼特草原上有一種地方良種羊,曾是元、明、清三朝“皇家貢品”,有著“肉中人參”的美譽。因為草原植被稀少的原因,這種羊每天步行至少20公里找草吃,逮住它還需要用套馬杆,羊肉鮮嫩而無羶味,肉中氨基酸含量還非常高。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雖說蘇尼特羊肉品質好,但是蘇尼特草原上的牧民不願打破生活現狀,不願意走出草原,也很少有想過拿高品質羊肉去打市場、創品牌,多數人都靠賺取微薄的飼養成本差價過著安逸而又不富裕的日子。

一個內蒙牧羊小夥,是什麼讓媒體追著他採訪報道,還要藉機徵婚

阿拉騰蘇和,地道的牧民之子,上過初中,幾年前父親去世後,為了挑起家庭的擔子,他踏上了養羊創業之路。而他就是靠著一步一個腳印的,採取生鮮銷售、錯峰銷售、異地配送等辦法,通過三年的努力硬是把自己的羊肉賣到了大北京,他賣的羊比別人的每隻都高出500元,也帶動著周邊一大批牧民轉變思想觀念,也走上推銷、大品牌道路。2016年,蘇和成立牧民養殖合作社,吸納周邊牧民加入,對合作社貧困牧民,每戶每年收購30只羔羊,每隻羊羔收購價高於市場價100元,每戶每年增收3300多元。蘇和帶著各級各界的關愛與鼓勵,把自己的這份事業不斷做強做大。

一個內蒙牧羊小夥,是什麼讓媒體追著他採訪報道,還要藉機徵婚

2016年8月9日,由於蘇和牧場一直以來用最古老傳統養殖方式同現代化養殖模式相結合的方法,蘇和得到了CCTV7《致富經》欄目上為自己羊肉代言的機會。2016年12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蘇和參加了“隆冬——來自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問候——2016蘇尼特羊肉產品(北京)新聞發佈會”,並啟動了“我在草原有隻羊——蘇尼特羊認養活動”。

一個內蒙牧羊小夥,是什麼讓媒體追著他採訪報道,還要藉機徵婚

蘇和牧場的羊肉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訂單接踵而來。這位年輕的牧民蘇和同合作社的夥伴們,天道酬勤,在一次次認真的業務交易下終於做出一定的成績,在未來的路上,他們將大力挖掘全國潛在的消費群體,利用互聯網,對接客戶需求,以客戶為中心,從天然牧場挑選最好的蘇尼特羊,把新鮮羊肉更快更準確地送到每個客戶手裡,把草原美味推廣到更多餐桌上。

而我們的主人翁蘇和還有一個心願,多年打拼,今年31歲的他還沒有女朋友,採訪時我們開玩笑,說通過我們的平臺幫他找一個好姑娘,他還有點不好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