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延禧攻略》剛開播的時候,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討厭那位嗓音奇怪,行為誇張的高貴妃?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但是當"攻略"推進到近半程的時候,高貴妃領了金汁白綾盒飯,我才意識到,原來高貴妃的種種行為,都是為了得到皇上的喜歡,從而讓自己的母親可以葬入高家墓地。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小編以往看宮鬥劇,最喜歡看的就是惡人自食其果的戲。但是高貴妃下線,在博得我同情的同時,讓我深刻意識到, "惡人"生來並非是惡人,就像遊戲《熒幕判官》裡面的主角,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弒父"的兇手!

一場弒父血案,震驚全省

"接著為您報道一則震驚全省的人倫悲劇。昨天凌晨一點,臺北市大同區,有一名男子疑似在與父親吵架之後,刺殺父親。當員警趕往現場時,父親幾乎沒有生命跡象,送往三軍總醫院治療當中。而根據警方透露,兇嫌在拘捕的過程中,不斷的喃喃自語,疑似有精神相關的疾病;另外,根據鑑識人員的說法,父親身上有多處的刺傷以及割傷,研判在過程當中有過激烈的肢體衝突。"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熒幕判官》的故事就是從這則充滿年代感的新聞報道開始……

在70年代,臺灣地區出現了大量因政治迫害和社會輿論產生的冤假錯案,人們稱這個時期為白色恐怖時期。《熒幕判官》所講述的故事,就是那個時代的小小縮影,並集中討論了"片面報道"、"輿論殺人"、"家庭暴力"、"校園霸凌"、"權威教育"等社會問題。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現實與回憶,兇手和判官

在遊戲過程中,玩家會在現實報道和主角回憶之間來回切換,尋找這起血案背後的真相。

隨著故事推進,主角裕明的人生展現在玩家眼前。同時我們也會看到,在這個過程中,權力者和輿論者是如何充當"熒幕判官"的角色,對一個人進行判決。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是什麼讓他走向深淵?

遊戲的畫風采用了70年代的彩色手繪海報形式,色彩豔麗但做舊痕跡明顯。卡通風格的回憶畫面,和弒父案件的細節形成對比,使本就沉重的主題更加壓抑。

遊戲中還有多種隱喻元素,比如:枝蔓象徵著管教束縛;玩具兔子暗指天真的童心;鷹犬爪牙代表校園霸凌……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在整個故事中,裕明無疑是可悲的,凶神惡煞的老師和酗酒暴力的父親之間不正當的感情給他的童年帶來了陰影;中學時期,他作為校刊記者,想要真實報道伸張正義,但是在參與學生會主席的競選中卻遭到霸權欺凌和朋友背叛;當他重新審視自己,準備和父親和解時,下一秒他卻成了弒父兇手……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真兇到底是誰?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

所以,這起案件中到底誰做錯了?遊戲畫外音清楚的說了這樣一句,"他有錯,但是你也有錯!"

比如老師、父親感情的這條線,主角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對女老師說,我還是無法原諒你,因為你勾引了我的父親。然而女老師是這麼回答的,"少扭曲是非了!我什麼都沒做。你們這些男人總說自己多威武、多厲害,好似天下女人都是你們的玩物一樣。到頭來自己栽了跟頭,就要怪女人害你接受誘惑?別笑死人了!"

所以,到底什麼是事實?像《熒幕判官》一樣,隔著熒幕,誰能判誰的罪惡?

另類解謎遊戲——在這場弒父血案中,我們成了“熒幕判官”

薛之謙有一首曾這樣唱,"這是個打字不用負責任的年代……"每每聽到都感觸頗深。

路見不平一聲吼,噴完繼續往前走!現代社會人們的情感太容易被網絡輿論引導,如何在紛繁複雜的信息流中,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在連篇累牘的報道中,我們習慣於譴責惡人,同情弱者,然而若不知道其中的全部故事,我們的評論有時是保護,有時就是加害!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真正的惡魔,正是無限膨脹的民意,是堅信自己是善人,對落入陰溝的骯髒野狗進行群毆的'善良'的市民。"

所以,衷心希望各位不要成為"熒幕判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